首頁>Club>
之前看到關於葛侯歷史地位的回答
3
回覆列表
  • 1 # 初心如舊

    諸葛亮一輩子鞠躬盡瘁的動力是什麼?他的榜樣又是誰?

    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回答。如果分析中國歷史,可以說幾乎每朝都有一些為國為民,忠心耿耿的人,只是各人能力,業績,缺點等不盡相同,各人所處環境,條件也都不一樣,多數人也沒有諸葛亮的名聲和影響。應該說,諸葛亮成為智慧聰明人的代表,名聲大噪,其中有三國演義的很大功勞。

    從根本上說,提問所說,諸葛亮一生都矢志不渝鞠躬盡瘁的動力,應該是其志向和品德,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責任心,使命感。既然跟定劉備,就義無反顧,盡心盡力。最初,諸葛亮是堅守“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理念的,無奈徐庶把他推薦給劉備,劉備又不依不饒,三番五次上門,諸葛亮實在不好意思再推拒,只好以消除戰亂,拯救蒼生為己任,出山助劉備定天下。有說法,諸葛亮讓劉備三次來請,是故意做作,擺譜,為抬高自己的一種手段,那請看三國演義36回:【 庶曰:“吾臨走時,將公薦於玄德,玄德即日將來奉謁,望公勿推辭,即展大才以輔之,幸甚“!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很明顯,諸葛亮不是一般的不高興,而是十分生氣。可能不少人覺得奇怪,推薦自己高就,這不是很好嗎?為啥這麼個態度,因為那不像如今推薦

    你去一個大公司,那是一個亂世,諸葛亮已經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隨意灑脫,逍遙自在,有啥不好?而跟劉備去,名義上是做官,實際是拿性命作賭注,是要擔責任,盡忠職守的。其實,自然科學中一些傑出人物,比如錢學森,鄧稼先等,是為了啥?錢,肯定沒在美國拿的多,條件也肯定沒在美國好,但他們無怨無悔,一心撲在事業上,心繫民族國家,一句話:“責任心,使命感“。就是永動力。可能有人說這扯到政治上了,其實,

    純粹的脫離政治的責任心,使命感是不存在的。正如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先生所說的,是良知。良知不是知道,而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比如,強盜一般說,應當算是壞人,但羞恥感,孝敬父母這些人的本性,不少強盜也是具備的。

    至於說諸葛亮的榜樣,覺得不太可能是某一個具體人物,而應該是歷代先賢集大成者,比如姜子牙,周公,張良,蕭何等等。當然,管仲,樂毅肯定是其中選項。(0:1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車載導航好用還是手機導航好用?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用手機導航也不願用車載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