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天工作忙碌之餘,不免要吃飯菜填飽肚子。當然這裡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當飯菜剛好足夠的時候吃著就感覺回味無窮,當有一大桌子美食的時候卻沒了慾望,而且米飯也不怎麼想吃。請問是怎麼回事呢
回覆列表
-
1 # 深圳藍小胖
-
2 # 面板科趙麗紅
這件事我也很有深刻體會。每次家庭或朋友聚餐,做的越少越非得搶著吃,為了避免菜再不夠吃,同樣的菜做的足夠多,反而夾的頻率很低。
後來我就不管夠不夠了,就按每人八分飽做,這樣每次聚餐完,人人都誇菜做的好吃。就讓他們意猶未盡,才會念念不忘。
“物以稀為貴”,這種心理就是出於人的本性——保護自我利益(這無可厚非,沒有這種秉性,人類哪能延續至今)。只要選擇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者威脅,保護自由的需求就會使我們得到它們的願望愈發強烈。因此,一旦短缺或者其他因素妨礙我們得到某件東西,我們就會比以前更想得到它,更想佔有它,跟這種妨礙對著幹。
-
3 # 天冬玉竹
沒有這感受,反正我吃多少和人多少也沒關係。
剛問了一下阿姨,她說村裡倆豬都比一個豬好養,搶食兒香。
-
4 # 馬山大夫
從醫學角度講,這應該與人體的內分泌有關。
看見美味好吃的東西、或者吃飯人多有氣氛時,人的心情興奮、愉悅,這樣會刺激體內血清素,苯乙胺、內啡肽等物質的分泌,這些激素類物質又會反過來刺激人的精神、情緒和食慾,使人胃口大開,吃的也就會更香更多些。
這個過程與菜的種類和色、香、味關係最大,其次與人和菜的多少也有一定關係。
有同感,可能人多熱鬧,氣氛也好,所以吃飯胃口特別好,不管什麼菜,端上來,每人一筷子,很快就吃完了,所以當你剛感到某樣菜的味道,想再品嚐時,碗已經空了,所以總是回味無窮。而人少時,菜很多,沒人跟你搶,你卻失去了樂趣,再好的菜也嚼之無味。所以華人吃飯是很講究氣氛的,氣氛融洽,菜再少也很開心。反之,山珍海味,也食之無味。因為人多熱鬧,有說有笑。 人是群居動物這是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