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常棣tandy

    歷來認為在初唐政治史上,偉大的君主只是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人,唐高祖被排斥其外,而唐高宗的形象則更是庸碌無能。

    其實,唐高宗是有一定作為的,尤其在開疆擴土方面,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一舉平定東西突厥

    就在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將軍高侃奉命兵擊東突厥餘部,生擒了車鼻可汗,並收降其眾。唐高宗採取羈縻政策,釋放了車鼻可汗,拜他為左武衛將軍,率部移居鬱督軍山(今杭愛山)。至此,東突厥的領地全部歸入唐朝的治下。

    為徹底解決對東突厥的管理問題,唐高宗在其領地內,上設狼山都督府,下隸單于、瀚海二督護府及二十二州,用原酋長做刺史、都督。

    緊接著在翌年,唐高宗著手解決西突厥重新叛亂的問題。時被唐朝冊封為瑤池(今巴爾喀什湖)都督的西突厥入阿史那賀魯,招集西突厥的流散之眾,樹起反旗揮軍南下,擊破了忠於唐朝的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在千泉與雙河(今吉爾吉斯山北)兩地建立牙帳,自號為沙缽羅可汗。

    阿史那賀魯的勢力迅速發展沒多久,達到了數十萬之眾。西域諸國見狀,紛紛背唐,歸附沙缽羅。形勢是嚴峻的,為奪回對西域諸國的控制權和打擊阿史那賀魯,唐高宗啟動了強大的軍事機器。

    先是調遣八萬大軍前去征討,擊敗其處月部,俘獲其首領朱邪孤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次出征阿史那賀魯,然出師不利,唐軍遭到大敗。次年,汲取教訓的唐軍調集了回紇等騎兵,變換戰術,終於滅了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

    戰後,唐高宗將西突厥的故地劃分為東、西二部,分別設定了昆陵、濛池督護府,以分而治之的辦法杜絕西突厥再鬧獨立。

    隨後又把安西都護府設立在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並在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以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為吐火羅道置州縣使,於蔥嶺以西、波斯以東地區置十六個都督府,由吐火羅葉護、訶達羅支國王等兼任都督,加強了唐和中亞各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密切聯絡。在當時的世界上,只有東羅馬帝國(即拂棟)和阿拉伯哈利發國家(即大食,可以與盛大的唐王朝相比擬)。

    同時,東、西突厥問題的解決,使唐朝獲得了一個安寧的北方。

    二、平定高麗

    繼北方之後,唐高宗的視點轉向了北韓半島。

    北韓半島時有三個國家:高麗、新羅、百濟。這三國的對唐政策基本是:高麗持敵對態度,新羅持友好態度,百濟持反覆態度。其中,數高麗的國力最為強大,新羅次之,百濟又次之。

    為能對抗唐朝,高麗多方拉攏百濟,夾攻新羅,以清除唐朝在北韓半島的政治影響。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百濟在高麗的軍事援助下,多次對新羅發動猛烈的攻勢。新羅抵擋不住,國王金春秋向唐朝呼籲幫助。基於新羅的戰略地位,唐高宗派出大軍,前去救援。

    唐軍沒直奔新羅,而是以圍魏救趙的戰術,進攻百濟。百濟不堪一擊,唐軍很快攻入百濟的首都,百濟國王扶余慈向唐軍投降。滅了百濟,唐高宗將其地併入唐朝的版圖,設定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個都督府,以管轄各州縣,並同樣用羈縻政策,讓原酋長擔任都督、刺史與縣令。

    高麗地處北半島,新羅和百濟同處南半島,在百濟消亡後,高麗已陷人唐朝勢力的南北合圍之中。由此,唐高宗將消滅高麗提上了議事日程,以完成隋煬帝、唐太宗的未竟事業。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三十五萬唐軍從水、陸兩路,向高麗推進。進軍是順利的,外圍戰也是順利的,然在次年初,兵臨高麗首都平壤城下後,由於罕見的大雪,唐軍缺乏足夠的禦寒物質,只能遺憾地撤退了。

    四年之後,也即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朝獲得了天賜良機。高麗執政的莫離支(相當於唐朝宰相)泉蓋蘇文身亡,其子泉男生代掌其職。可當他出外視察時,其兄弟泉男建、泉男產發動了政變。泉男生本非親唐之人,但迫於走投無路,只得向唐朝求救,以對付政變。唐高宗藉此良機以救援泉男生為名,再度進攻高麗。

    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唐軍在元帥李勣的統率下,攻克了平壤。拿下高麗,唐高宗沒還給泉男生,而是建為唐朝的領地按層設定了都督府、州、縣。與此同時,在平壤設定安東督護府,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督護,領唐軍二萬人,駐防高麗。

    三、高宗朝的一場起義

    唐高宗一代除了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在睦州(治建德, 今浙江建德東)爆發了以陳碩真(女,自稱文佳皇帝)為首的農民起義之外,政局比較穩定。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不斷上升,人口從永徽三年,全國戶數三百八十萬,經高宗、武則天兩朝,到了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增加到六百一十五萬六千一百四十戶,僅半個世紀,增加一倍以上。

    下面我們重點說一下陳碩真起義。

    陳碩真是個女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她與妹夫章叔胤,在浙東揭竿而起,自稱文佳皇帝。連續攻克了桐廬、睦州、於潛(今浙江臨安西)等地,聲勢頗大。唐高宗派軍鎮壓,在地方軍的配合下,陳碩真兵敗身亡。

    陳碩真是個不同尋常的女子,她的不尋常,不僅在敢和官府對著幹,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性。她的稱帝,雖是曇花一現,既未得正統政治的承認,也未得歷史的承認。

    然誰都沒注意到,這是個訊號,一個女性要求參政的訊號,一個女性問鼎最高政治權力的訊號,一個真正的女皇將呼之欲出的訊號。

    唐高宗自然沒注意到這個訊號,他和所有的男性君主一樣,以為君位是男性永恆的禁臠。其實,一種響應這個訊號的變化,已悄悄地在他的宮廷中醞釀。

    唐高宗體弱多病,先是他父親的妃子、後成為他的妃子、繼而又成為他皇后的武則天,藉著他久治不愈的頭痛目眩病,逐漸移奪了政柄。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的歲末,唐高宗病重駕崩,在位34年,死後將政局留給了武則天。

    (正文完)

  • 2 # 管中窺古今

    完善科舉制度,完善法律制度。

    高宗的另外一個重要成就就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官場制度一直採用門閥世襲制,國家權利一直牢牢掌握在門閥貴族手中,唐高祖李淵正因為李氏是世代門閥才有逐鹿中原的資本。高宗時期,科舉制得以重視,中舉和應試的官員開始逐漸增多,高宗時期幾個宰相都有功名,有一部分官員開始以科舉的方式進入官場,雖然大部分仍然是靠世襲特權入仕,但這種改善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寒門仕子得以進入社會上層,為社會穩定作出了極大貢獻。

    高宗時期還產生了一部重要書籍,就是《唐律疏儀》,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作為中國法系的代表系法典,它對後世及諸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法制得到完善和推廣,高宗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社會趨於穩定和諧,促進了社會繁榮發展。

    高宗在世時雖然極大的打擊了武氏一族及其黨羽,削弱武氏的權力,但是由於過多的打壓當時的文官集團,導致高宗死後出現了權力真空,從而無法壓制武后,才使得武則天禍亂朝綱,這是高宗沒有想到的。

  • 3 # 藤樹先生

    文藝中的唐高宗

    提起唐高宗李治,在中國民間其口碑較差。其主要原因,在於過去民間文藝對其宣傳內容,大多以負面居多,比如:

    李治娶了庶母武則天,這一點被視為亂倫;

    李治死後,唐朝天下一度被武家奪走,李治被視為事實上的亡國之君;

    李治在位期間,曾經不辨忠奸,險些賜死薛仁貴(出自:民間文學《薛丁山徵西》)。

    但歷史上的唐高宗,卻和民間文藝中的唐高宗,有著一定的不同,那就是唐高宗留下了不少政績,供後人稱頌。

    永徽之治

    唐高宗登基後,改元永徽。唐高宗的治國能力雖然不比其父唐太宗,但是,唐高宗深知與民休息和發展經濟的重要性。於是唐高宗繼續延續唐太宗時代的政策,讓老百姓延續原本的發展軌道繼續生活下去,這樣,貞觀朝時期的繁榮,在永徽朝得到了延續,因此,歷史上將唐高宗繼位初年,唐朝延續貞觀時期的繁榮局面,稱之為“永徽之治”。

    高句麗問題的徹底解決

    西漢漢元帝在位期間,扶余人朱蒙建立高句麗王朝,並向西漢朝廷稱臣、納貢。之後幾個世紀裡,高句麗王國一直臣服於中原王朝。

    西晉永嘉之亂爆發後,晉朝朝廷逃亡南方,北方陷入混亂狀態,高句麗王國也差不多在這前後,擴張成為東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大王國。

    隋朝統一中國以後,高句麗的野心也開始膨脹起來,不斷派兵騷擾隋朝和高句麗的邊境,由此,從隋文帝時代開始,隋朝和高句麗之間就爆發了戰爭,之後,隋煬帝更是舉全國之力討伐高句麗。

    唐朝建立以後,唐太宗也意識到,高句麗是大唐重要的邊患,並且太宗皇帝多次親臨遼東,督戰前線情況,打算一鼓作氣解決高句麗問題。唐太宗在位期間,唐朝重創高句麗王國。

    可以說,高句麗問題,是在高宗皇帝這一朝得到解決的。

    西突厥問題

    南北朝中期開始,突厥崛起,北朝的北齊和北周為求自保,相繼向突厥稱臣,直到北周武帝在位期間,周武帝雖然能吞併北齊,稱雄華夏,但也依舊要看突厥人的臉色。

    隋朝隋文帝父子在位期間,突厥在隋文帝的挑撥、運作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雖然分裂後的突厥實力遠不及全盛時期,但在隋末,依舊左右、影響到了中原局勢——比如唐朝初年,李淵、劉武周等割據勢力,都曾向東部突厥稱臣,以求突厥支援。

    唐朝太宗皇帝在位期間,唐朝滅亡東部突厥,但是,西域地區依舊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

    前無古人的大帝國

    在中國古代,衡量一個統治者在疆域問題上的水平,習慣上以漢唐兩個朝代作為參照物——比如北宋初年,党項族首領李繼捧宣佈歸附北宋以後,史書上稱,當時除了燕雲十六州(在契丹手裡)之外,北宋“幾乎復漢唐疆域”。

    而唐朝唐高宗在滅亡西突厥以後,唐朝的勢力範圍,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範圍——唐朝勢力範圍,北達貝加爾湖,南到越南北部,西到中亞邊緣地區,東到北韓半島北部。

    而這一切,隨著高宗朝的結束,逐漸成為了過去式。

  • 4 # 黑水布衣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嫡子(長孫皇后所生),總的排行第九,按說這皇位是輪不到他的。但是在太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四子李泰的鬥爭中,他意外的成為了幸運兒。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治登上了皇位(廟號唐高宗)。次年,改元永徽。

    一般認為在初唐政治史上,偉大的君主只是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人,唐高祖被排除在外,而唐高宗的形象則更是庸碌無能(尤其是影視劇)。其實,唐高宗是有一定作為的,尤其在民族和外交事務上,成果頗豐。

    一、對突厥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將軍高侃奉命兵擊東突厥餘部,生擒了乙注車鼻可汗,並收降其眾。李治採取羈糜政策,釋放了乙注車鼻可汗,拜他為左武衛將軍,率部移居鬱督軍山(今杭愛山)。至此。東突厥的領地全部歸入唐朝的治下。為徹底解決對東突厥的管理問題,李治在其領地內,上設狼山都督府,下隸單于、瀚海二督護府及二十二州,用原酋長做刺史、都督。

    第二年(公元651年),李治著手解決西突厥重新叛亂的問題。時被唐朝冊封為瑤池(今巴爾喀什湖)都督的西突厥入阿史那賀魯,招集西突厥的流散之眾,樹起反旗,揮軍南下,擊破了忠於唐朝的西突厥乙毗射匾可汗,在千泉與雙河(今吉爾吉斯山北)兩地建立牙帳,自號為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的勢力迅速發展,沒多久,達到了數十萬之眾。西域諸國見狀,紛紛背唐,歸附沙缽羅。形勢是嚴峻的,為奪回對西域諸國的控制權和打擊阿史那賀魯,李治啟動了戰爭機器。先是調遣八萬大軍前去征討,擊敗其處月部,俘獲其首領朱邪孤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次出征阿史那賀魯,然出師不利,唐軍遭到大敗。次年,汲取教訓的唐軍調集了回紇等騎兵,變換戰術,終於滅了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戰後,唐高宗將西突厥的故地劃分為東、西二部,分別設定了昆陵、檬池督護府,以分而治之的辦法,杜絕西突厥再鬧獨立。

    二、對北韓

    當時的北韓半島處於三國時代,即新羅、百濟、高句麗,其中高句麗比較敵對且實力最強,新羅友好且實力次之,百濟比較搖擺但最弱。為能對抗大唐,高麗多方拉攏百濟,夾攻新羅,以清除唐朝在北韓半島的政治影響。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百濟在高麗的軍事援助下,多次對新羅發動猛烈的攻勢。新羅抵擋不住,國王金春秋向唐朝呼籲幫助。基於新羅的戰略地位,李治派出大軍,前去救援。唐軍沒直奔新羅,而是以圍魏救趙的戰術,進攻百濟。百濟不堪一擊,唐軍很快攻人百濟的首都,百濟國王扶余慈向唐軍投降。滅了百濟,李治將其地並人唐朝的版圖,設定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個都督府,以管轄各州縣,並同樣用羈糜政策,讓原酋長擔任都督、刺史與縣令。

    在百濟消亡後,高麗已陷人唐朝勢力的南北合圍之中。由此,李治將消滅高麗提上了議事日程,以完成隋場帝、唐太宗的未竟事業。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三十五萬唐軍從水、陸兩路,向高麗推進。進軍是順利的,外圍戰也是順利的,然在次年初,兵臨高麗首都平壤城下後,由於罕見的大雪,唐軍缺乏足夠的禦寒物質,只能遺憾地撤退了。四年之後,也即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朝獲得了天賜良機。高麗執政的莫離支(相當於唐朝宰相)泉蓋蘇文身亡,其子泉男生代掌其職。可當他出外視察時,其兄弟泉男建、泉男產發動了政變。泉男生本非親唐之人,但迫子走投無路,只得向唐朝求救,以對付政變。李治藉此良機,以救援泉男生為名,再度進攻高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唐軍在元帥李勃的統率下,攻克了平壤。拿下高句麗,建立了唐朝的領地,按層設定了都督府、州、縣。與此同時,在平壤設定安東督護府,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督護,領唐軍二萬人,駐防高麗。

    李治的這兩次對外戰爭,讓大唐安穩了幾十年,可以看出他絕不是碌碌為為之輩,另外他對內也繼續打壓關隴士族集團,鞏固自己執政的根基。

    最後說一個有趣的事情,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陳碩真在浙東揭竿而起,自稱文佳皇帝。連續攻克了桐廬、睦州、於潛(今浙江臨安西)等地,聲勢頗大。唐高宗派軍鎮壓,在地方軍的配合下,陳碩真最後失敗。這個陳碩真是個女的,其實她是真正的第一位稱帝的女皇,只不過史書並不承認而已,不過37年後,真正的女皇就誕生了。

  • 5 # Z先生評說歷史

    多厲害也不見得有多厲害,起碼比不過老爹唐太宗,也比不過老婆武則天。但是,事情也沒少幹,起碼是一個出色的皇帝。

    一、政治上大膽任用太宗舊臣,很好過度了老爹留下來的政權,從貞觀之治的餘蔭下,不斷髮展壯大唐王朝。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帝王,勤於政事,人口增長顯著,歷史評價有貞觀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二、軍事上有所建樹。在657年,派兵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亂,穩定了邊疆的局勢。在663和668年,他又分別解決了北韓半島的問題。所以唐代的版圖,以唐高宗李治把它拓展到了最大。從東起於北韓半島,西邊相鄰鹹海(一說裡海),往北包括了貝加爾湖,南至越南的橫山,這樣大的唐朝國土面積持續可三十二年,可鑑高宗李治的能力之強,按你開疆拓土方面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進取心和開拓性極強的帝王。

    三、他能體恤百姓,為帝國發展考慮。高宗李治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從他立太子成功接班太宗李世民,到當政主持大局,國家在他手裡變得強大富有,起碼順這老爹的發展勢頭在發展,大唐的江山也並沒有在自己手裡有什麼折損。

    這樣的皇帝,怎麼也不是軟弱無能、昏庸無道的,李治他是一個出色的皇帝,打分的話也得八十分左右吧~~!!!

  • 6 # 無敵紫荊

    唐高宗的出生

    李治是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後因太子李承乾與四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高宗的政績

  • 7 # 幻夜之狼

    唐睿宗李旦在歷史上應是最牛之人,他兩次做皇帝,他太爺爺、爺爺、父親、母親、兒子,孫子乃至重孫,重重孫都是皇帝。他還是太上皇。歷史上誰能比?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儘管時間只有短短的六年,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畢竟存在過,它上承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下啟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顯得微不足道;個人執政期又在雄才大略的老爸李世民與長袖善舞的老婆武則天中間,所以政績才顯得黯然失色!

    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厲害?

  • 9 # 趙先森sir

    永徽之治還是不錯的,說實話,厲不厲害都是對比出來的,因為他爹李二太厲害,所以這樣的光輝下,顯得遜色不少,可能被詬病的是娶了小媽武媚娘,然後自己又控制不住這個老婆。自己身體也不好,到處給機會。

  • 10 # 南柯多萌

    但是高宗晚年,受制於武則天,武則天最終染指帝位,改唐為周,高宗也有一定的責任,但是綜合功與過,高宗的功勞要大於過,所以高宗並不是一位昏君,而是一位有魄力的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甄嬛傳裡端妃曾是甄嬛的好幫手,為什麼最後會怨恨甄嬛不願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