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人工智慧,機器翻譯最大的優點恰恰就是“專業翻譯”。很簡單的道理,越是專業,詞彙量越少,詞意越是狹窄,機器越容易看懂。

    比如,專業詞彙Ophthalmology(眼科),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婦產科),cardiac surgery(心臟外科),paediatrics(小兒科),等等。

    相反,機器翻譯頭疼的應該是日常生活用語、習慣表達法、固定搭配等等經常用於文學作品裡的詞語。

    比如take up,就有不下30種詞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都不同,機器翻譯就會鬧笑話。

    還有比如修辭手法,在漢語當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就有十幾種。僅僅這些手法的“學名”(術語)機器翻譯就稀裡糊塗看不懂,

    比如“頂真”、比如“捲簾”,比如“白描”,等等。

    再比如“諧音”(修辭的一種)或者“歇後語”,外甥打燈籠——照舊(舅),英語里根本就沒有“舅舅”這個單詞,怎麼翻譯?還要諧音“舊”?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機器翻譯就不知道“張飛”是誰,為什麼要穿針?

    還有,事後諸葛亮,馬後炮,等等。

    不過一般出國旅遊,簡單的購物、點菜、訂個機票、海關申報、打個車之類的交流,下載一個軟體還是夠用的。

    結論是,科技翻譯(專業翻譯)以後的飯碗會成問題。那些精通兩種語言(目的語和源語言),文字/文學功底好的才會活下來。

  • 2 # 凝趣科技

    作為翻譯機方案商,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現階段翻譯機的翻譯水平可以解決日常的商務辦公、商務洽談、出國旅遊、跨國交友等翻譯任務,但是如果涉及到非常專業的翻譯內容,比如學術會議、學術研討、學術論文等,還是需要專業翻譯來做的。

    當然,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翻譯機的翻譯能力和人性化方面得以大大提高,就像阿爾法狗一樣,戰勝專業選手是遲早的事情,到時專業翻譯這個職業就危險了,至於這個時間是一年、兩年還是五年、十年,凝趣大膽預測,肯定不會太長的。

  • 3 # 葛小波不見了

    曾幾何時,我也認為,現在的翻譯機的水平已經非常高了,當搭載了人工智慧的翻譯機出現以後,應該就能夠完全替代翻譯這個崗位了。

    但是,有一天,一個剛剛從英國小鎮旅遊回來的朋友和我聊起他在英國小鎮裡使用翻譯機的體驗後,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可能還有比較長的路需要走。

    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大家應該都使用過翻譯軟體或者一些語音識別軟體,當使用中文作為被翻譯的語言時,大部分時候預設的方言是普通話,如果我需要使用其他方言,需要我們手動選擇。

    這個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了,其例項如英語,它也是有非常多的方言存在的,我們選擇將中文翻譯成的英文,都是標準的英式或者美式的英語。

    我們說,翻譯後讓別人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一個有濃厚的方言口音的英華人在說話的時候,翻譯機需要將目標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有很大的問題了,由於我們的翻譯機都是從中文譯為標準英文,所以能夠識別的也只有標準的英文。

    如果對方使用英文方言,對於不懂英文,需要翻譯機輔助的使用者,是不知道這個物件使用的是什麼方言的英文的,這個時候,如果告訴他這個是什麼什麼英文方言讓使用者選擇,使用者也沒法選,更不用說現在的翻譯軟體都只有標準英文了。

    所以,翻譯機要想取代人工翻譯,那至少還需要能夠自動的識別中文和英文的各種方言才行。不然的話,將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別人知道你說什麼,你不知道別人說什麼。

    而需要做出這樣的機器,至少是需要精通各國語言和方言的多名專家一起進行研究的,將各種方言的特性和一些俚語都進行編譯比較,能夠形成一個完善的對譯的體系才行。

    因此,做翻譯的小夥伴們不用緊張,機器想要完全取代你們還有會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的。你們現在還是可以開開心心的賺錢養家的。

  • 4 # 童星童影

    語言零距離的溝通、只是安裝一個APP到你的溝通裝置,手機、手錶、紐扣、耳環,等飾品。零距離翻譯你設定對應的語音,所謂的翻譯機,生命短暫。學習母語之外的語言都是浪費時間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有個問題,空調製熱和製冷哪個費油?網上說制熱不會啟動壓縮機,只是散發發動機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