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網最紅沙發床張哥

    戰國時代就有油燈。當時油燈的燃料是動物油脂,原材料有限註定只能是少數人享用。奢侈一些的,還可以在油脂中加入香料,燃燒時伴有嫋嫋清香,遮住油脂燃燒散發出的難聞氣味兒。

    後來發展到植物油脂,這雖比動物油脂資源多,使用人群擴大了,但仍然普及不到普羅大眾,窮人就更別奢望了。就像匡衡、車胤、孫康這些又好學卻窮的點不起燈的人,只能是靠各種奇葩辦法來照明,為自己換取夜裡讀書時間,如匡衡“鑿壁偷光”蹭鄰家燈火;車胤用紗布做口袋捕捉螢火蟲來聚光照明;孫康借雪的反光來讀書(忽略雪盲症)。

    普通百姓點燈燃不起油脂,用的是植物做的燈芯,取材較為廣泛。漢代以前是點柴禾照明。有個故事說一個叫顏叔子的單身狗獨自生活著,偏偏他鄰居是位寡婦。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寡婦的屋子被風雨摧毀,跑到顏叔子家求救。

    顏叔子收留了她,但又考慮到孤男寡女不妥當,於是讓寡婦拿著燈燭照亮,柴禾燒沒了就取屋頂的茅草來照明,總之是拒絕黑咕隆咚的誘惑。

    到了漢代,燈芯大都是麻秸等硬纖維。《齊民要術 種麻子篇》裡提到過“苴麻子”是“搗治作燭”的材料。古代名著《儒林外史》中的明代吝嗇鬼嚴監生臨死都不忘提醒家人:燈裡點的是兩莖燈草,太浪費啦!可見到了明代還是燃燈草心。

    為了節省照明費,老百姓開始追求“省油燈”。這種燈出現在宋代,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燈盞裡放水,保證燃油過程中盞內溫度不高,達到省油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蔗男有哪些特質,怎樣才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