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原獨狼
-
2 # 教師量子
自從西方人文主義的產生,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更加趨於理性,而這種理性又是建立在以科學為指導的認識觀上。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說的就是唯物主義認識觀,但是這種認識也有一定的弊端,在物理學中就有一個這樣的問題: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用外在的光子去間接的同時得到粒子準確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怎麼才能做到做到兩者兼得哪?現在的技術和原理幾乎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就像給人們一個這樣的認識:我們透過認知外在的物質建立的認識觀是否反映了真實的世界?還有量子糾纏問題,幾乎把物理學引入了哲學層面的思考等等。
傳統科學探究事物的一般過程:觀察事物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運用的思維有歸納,類比,演繹推理等這種邏輯思維模式,然後整理出原理,在實證一下。這種認知模式把人們的探索事物的方向引向何方這個很難說,但是現在的科學發展舉步維艱確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什麼侷限了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界限是怎麼設定的?超越這個界限還有屬於科學範圍的東西嗎?這些都沒有一個定論。就現在而言,科學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道路變窄了,要想給科學帶來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就必須跳出傳統思維的圈子。
上述只是個人言談,如有錯誤,還請大家不吝賜教氣。
-
3 # 張維東l潛龍騰淵l
謝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倒是很想知道現代人認為什麼才是科學?在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中,中華民族古哲先賢對生產生活經驗教訓的總結概括是不是科學。有人說.中醫中藥不是科學,為什麼屠呦呦的青蒿素卻能首獲諾貝爾獎?為什麼"六味地黃丸"在法制森嚴的美國暢通?這樣來看,國際學界和西方社會對科學的認知還是比較實在的。我以為能確實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所有方式方法及成果都將是一一科學,它既包含東方文明經驗總結的概括法,更突顯西方文明的分門別類分析法,相得益彰,各展所長。就我善長的地球科學而言,地學界倒是丟擲了大眾熟知的對逆論、海洋擴張論,這其中有日本人對太平洋東西兩岸不同角度俯衝和不同地質構造的生硬解釋。也有法國學者對全球海平面凹凸現象所提出的等重力位面假說(己被國際學界實地考查驗證為胡說)。同約1400平方千米的南北兩極,為什麼會形成相同"靈芝"狀輪廓?而且陸高對應海深,難道真是地球不解之迷呢?3.11日本東部9級大地震爆發時,為什麼黃赤交發生了明顯的順時針偏轉?而這一切,是不是都和近日區較強太陽引潮力作用相對應的天文演化呢?太平洋兩岸地質的不同,是因為大陸受太陽引潮力牽引在洋殼上向西漂移,試問大陸對作為陸海介面的俯衝帶,東邊碰撞與西邊擦滑的效果能一樣嗎?美洲大陸西進科迪勒拉系形成是不是自然而然?太平洋印度洋海平面凹凸皆成東北西南走向,難道不是近日較大太陽引潮力的傑作?要知道小小的月亮也將太平海水吸引成包狀凸起跟隨它前行。北極成洋南極為洲且存在對扯關係,明顯是近日太陽引潮力的力作和見證,3.11大震黃赤交跟隨偏轉,更是地球以天文方式演化的明證。所以,驗證年輕的世界屋脊當今潮湧西南動態,地球演化模式,地震動力源、載入解除安裝的路徑及方式等地學難題將大白天下。
-
4 # 雲中滄海617
科學研究的方向是全方位的。但是要算吃香的,我看現在還是以服務人類為主,比如通訊更快啊,電子產品更智慧啊,讓人們獲取資訊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但是注意,這是資訊,而不是知識。從資訊裡取得的知識過於碎片,沒什麼用,所以說到底,科技改變生活,但也是改變生活,人們該幹嘛還是幹嘛。方便生活而不是提升文明等級。
對於能源的利用,基因密碼的破解,外太空的探索,基礎物理的研究,這些方面所取得成就,普通人並不關心,我覺得這是背道而馳的。現在所謂的掛在嘴邊的科技,卻是讓人類變得越來越懶,長久以往,我並不看好科技的發展
-
5 # 蒼耳子78413762
其實整個人類的自然科學一直都是在還原物質的本源性和物質{體)的運動規則。沒有脫離這個層次,不斷地向微觀與宏觀世界發展,探索。這也包括了人類自身以及生物。而且多數也是為人類服務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也脫離不了這個層面。人類並沒有達到創造物質的程度。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此能力。不管如何,科學只能服務於人類以及人類的利益。
回覆列表
科學的探究過程主要包括觀察和提出問題、形成假設、檢驗求證、得出和解釋結論、交流與應用五個步驟。
(1)觀察和提出問題。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石,透過觀察可以發現自然世界中未知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從而提出問題。
(2)形成假設。假設源於個體所提出的問題,是對問題的一種簡潔陳述,它試圖解釋一種模式或預測一種結果。假設是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假設只是一種試驗性的觀點,必須透過觀察或實驗加以驗證,但它能幫助探究者澄清思想和說明關係。
(3)檢驗求證。檢驗是對觀察和假設的一種驗證,透過檢驗,假設就可能被證實或支援,也可能被否定或推翻。檢驗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引證式,即根據已選擇的方案去收集支援假設所需要的事實和證據,經分析、概括而得出結論,從而證明假設成立或者不成立;二是實驗式,即個體親自動手實驗,透過分析實驗和總結實驗結果來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4)得出和解釋結論。在對假設進行驗證的基礎上,個體概括、歸納其發現,得出並解釋結論,形成關於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科學認識。解釋必須同自然觀察或實驗結果所獲得的證據一致,遵循證據規則;同時,解釋還須接受公開的批評和質疑。
(5)交流和應用。在形成關於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結論、解釋後,個體還需要與他人進行相互交流。個體可以獲得各種可能的解釋,有助於將實驗證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和他們所提出的解釋這三者之間更緊密地聯絡起來,最終解決彼此觀點中的矛盾,促進科學結論的獲得。最後,個體還需要將其所獲得的結論應用到其他情境中,以進一步驗證結論,並擴大和豐富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