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漂姚大妮
-
2 # 單燕獨飛
大家好,我是農村燕姐,
剛剛平臺說到孵化出來的小雞今天才能吃東西,今天我給大家聊聊我們一般孵化出來的小雞開始就給他喝涼開水,在涼開水裡面加一點葡萄糖酸鈣,在過了24過小時就可以給小雞崽吃玉米粉或者是專用小雞飼料,記住一定不能斷涼開水,因為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有火一定不能斷水,還有一定要用藥把小雞火給退了,大家可以用中草藥熬水涼冷給小雞喝,中草藥名字如下,
文菸草
雞屎藤
蛇爬竹
黃秧藤
黃姑娘
大黃
小黃
當歸
-
3 # 搜了共享農莊
剛出生的小雞身體抵抗力比較低,而且體溫比較高,如果此時給小雞喝水,容易感冒,而且一般小雞都是通過孵卵器孵化的,溫度較高,所以小雞會非常渴,此時大量飲用涼水,容易造成急性腸炎,導致死亡。
而且雛雞出殼到燻蒸一直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高溫雛雞體內水分大量散失,需要先補水,雛雞進入雞舍直接給水(天氣涼、運輸車保溫不好的直接給紅糖生薑水,溫的涼白開最好),水中加入電解質、黃芪多糖。讓雞先飲1~2小時,恢復精神、緩解運輸應激後立即給料,早點給料可以更早的讓雛雞正常消化系統啟動,卵黃提供的能量、
-
4 # 一週陳魯濟
第二天就要吃東西,儘量維持一些碎米粒,餵食前米粒先用水浸泡一下,有助於小雞吃了容易消化。最好去藥店買些土黴素之類的一同拌食裡餵給小雞吃,有助於提高小雞抵抗力,減少生病。
餵食可以將米放在水裡泡一下在喂,避免小雞吃完後吃水漲死。
小雞吃的少消化快,約三至四小時喂一回料。
小雞吃完料就喝水,吃一回料約喝兩回水。如果長時間不喂料和水,再喂料時會吃的很多,水也會喝的很多,嗉囊會脹出病的。
等到兩個月大的時候就不用喂水,吃野菜加玉米麵用水調一下就可以,等大一點再喂水,別長時間在太陽下晒這樣容易讓小雞中暑,再找一些沙子給小雞,小雞要吃沙子磨食否則會消化不良
-
5 # 周夢岐
小雞一出蛋殼就三天可以呀吃食喝水,一開始飲白開水,晾涼之後再飲,過六七天可以飲涼水,一開始餵食,用水泡上,把小米泡上,小雞胃口軟,以防脹胃,把米泡好在喂
-
6 # 廣西博白阿華哥
首先,剛出生的小雞,他體內的腸道五臟六腑,都是非常嬌嫩的。稍微有一點硬的東西,就有可能會損傷小雞的腸胃,所以我們必須得對小雞進行隔離,只有等小雞大一點才能放出來,讓母雞帶。
-
7 # 雲南楊老二
小雞一般24小時之後可以喝水,但是不能喂太多,太多隻會影響小雞腸胃發育,以點到為止為準。後期的管理也必不可少,按照以下方法管理餵養。
飼養技術
-
8 # 我和我的小農莊
就拿我這次養殖的1000只五黑一綠綠殼蛋雞為例吧:
1-6天飲水中加入多維,並加入丁銨卡那或者慶大黴素,按1支慶大(8萬單位)3斤水的比例新增,防止沙門氏菌引起的白痢。到了第七天,就可以把慶大黴素或丁銨卡那停掉了,做過新城疫和傳支疫苗就可以隨便喝水了。
-
9 # 四川鄉下小子
小雞初生出來身體弱,腳爪短小的情況,可能你用容器裝水裝食,它們可能會吃不到的,所以,七星老農建議大家,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大家可以用水把碎米泡化了以後濾掉水,再用碎小雞飼料拌勻,把飼料倒到塑料板上,再把塑料板放到平地上,。讓小雞們去吃食就行啦,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碎米用水浸泡以後,水分十足,把小米從水中撈起來可以粘上飼料,小雞吃了以後又不用去另喝水了。 這樣餵養小雞的辦法只用持續半個月,小雞們已經長大到了半斤以上,它們的行動也就方便了,這時候你就可以用小雞飼料拌玉米粉去餵養它們了,喝水時必須要燒開,涼了以後再給它們另外安排一個器具裝上去喝水就行啦
-
10 # 新農人阿黃
剛出殼的小雞體溫比較高(高於40度,37.8度是孵化溫度)一見水,就會拼命喝,這樣很容易拉肚死去,喝水還會把絨毛弄溼,易感冒而造成死亡。所以,剛出殼的小雞不能喝水。應在10小時以後體溫降下為正常時,開始適量給水。人工孵化的應該24小時先飲水 兩小時後餵食。
-
11 # 七星老農
據七星老師過去養殖小雞的經驗得知,小雞們從蛋殼中破殼孵化出來,等羽毛風乾,眼睛已經完全睜開,大概要過一個對時,也就是一天一晚,過了24小時了以後,你就可以給它們餵食喝水了是吧。
而用電孵化出來的小雞們,就沒有用雞媽媽孵化出來的小雞那麼幸福了,二十四小時必須要封閉式養殖,到了晚上要把它們捉到窩裡,要用電燈泡給它們照明取暖才行啊。
小雞孵化出來了以後,等它們的小眼睛睜開,身上的羽毛風乾,24小時以後就可以餵食喝水了。
這樣餵養小雞的辦法只用持續半個月,小雞們已經長大到了半斤以上,它們的行動也就方便了,這時候你就可以用小雞飼料拌玉米粉去餵養它們了,喝水時必須要燒開,涼了以後再給它們另外安排一個器具裝上去喝水就行啦是吧。
-
12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育雛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雛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雞群的整齊度;影響著成年雞的抗病力死淘率;產蛋量、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的長短,乃至整個養雞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搞好雛雞的飼養管理直關重要,它決定著一批雞乃至整個雞場的成敗。
育雛的主要目標是有效經濟地給生長雞提供舒適健康的環境,力爭雛雞體重、均勻度和脛長等週週達標;一控(控制沙門氏菌)、二開(適時開飲、開食)、五度(溫度、溼度、密度、氣流速度和光照強度)是重點考慮因素。一般使用頭孢類藥物作為開口藥,有效殺滅沙門氏菌,像我們的"黃芪多糖/黃梔口服液+"作為開口藥,效果不錯,雛雞進雞1-2天就可以使用,不傷雞 無藥殘有效消毒內毒素,防禦繼發感染,對全身性的大腸桿菌都有極好的效果,無耐藥性。
1、開飲
1.1水的重要性:水是第一營養素;是極易被遺忘的營養品;水是機體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參與了雞體內幾乎所有的新陳代謝活動,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水在雛雞體內所佔比重約為85%,成年雞的60%,雞蛋中70%的組分是水,血液中為83%,肌肉為75-80%,骨骼為20%。假如沒有水,雛雞的體重將會從正常的40g左右減為6g左右。沒有飼料雛雞可以存活15-20天,一旦沒有水,2-3天就會引起死亡。
據試驗研究,出雛後24小時消耗體內水分8%,48小時消耗水分15%,時間再長將會危及雛雞健康,而且將影響雞的生長速度。
雛雞自出殼運送到雛舍過程中,體重每小時約損失0.1克,所以儘早讓雞飲到適合的水是保證成活率關鍵。
1.2飲水溫度
飲水器或者乳頭的水溫對於維持體溫很重要。在前三天應該將水溫維持在25.6 ℃, 水溫如果超過26.7℃,飲水量和每日增重量將明顯下降,高於30℃ 會使腸絨毛膜變短影響藥物吸收和容易引起腸炎和腸毒綜合症發生!如果水溫高於體溫雞隻是不會飲用的!!!
第一週水溫低於21.1℃會增加雞群早期死亡率。
飲水溫度對雛雞早期死亡的影響
(美國冬季育雛360萬隻所取得的成績)
前7天的死亡率(%飲水平均溫度(℃)
<0.9925
1.0-1.9923.3
2.0-2.99 22.5
3.0-3.9922.2
大於4.0 22.0
最好的10家 26.8
最差的10家 20.0
1.3水中加入抗生素
主要是針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感染的抗生素。
1.4葡萄糖的用法及意義
葡萄糖是用於補充雛雞在運輸過程中肝糖元的損耗,以促進體質的恢復,因此是達到補充為目的,即長途運輸的當日飲用3%葡萄糖2~4小時即可;不應過多過長時間的喂服,防止採食減少其他營養攝入不足,影響生長.
1.5電解多維(質)
以前常與藥物混合飲水,這要看所選的藥物,大多數抗生素都不能與電解質混合應用,而雛雞飲水量小,不易分開飲水,建議拌入飼料中或分開供給,可以達到同樣或更好的效果,又可以做到不影響藥物療效。
1.6飲水消毒
這是針對水質有汙染的地方選用的,主要是水中細菌指數超標的,要用消毒藥做常規水處理,以消除感染;使用氯化物消毒飲水(漂白粉4-8克/m?)定期檢查水路末端氯化物的有效水平。
對於正常飲用水,除飲用水被雨水等汙染等,則沒有必要做飲水消毒。
1.7水線配置及調節
充足的飲水配置
不超過10只/乳頭(低流速= 50-60 ml/min)
不超過12只/乳頭(高流速= 80-90 ml/min)
真空飲水器30只/個 (0-3日齡)
健壯的雞雛可以直接使用飲水乳頭
帶有飲水小碗的可以直接使用飲水乳頭
水線的調節
最初兩天將乳頭調節到小雞眼部高度
第三天提升水線
日齡1-23-1011-2021-3031-4040以上
乳頭高度cm8-1010-1515-2020-2525-3030-40
飲水角度1015-3030-4545-6060-7575-80
水位高度cm----1515-2525-4040-5050-80
1.8飲水量
要養成觸控雞隻嗉囊的習慣,經常觸控可以確定正常的飲水量。嗉囊應該柔軟順滑,堅硬的嗉囊意味著飲水量不夠。
每棟舍都應安裝水錶,每天必須如實記錄雞隻實際飲水量。
不同溫度條件對雞隻飲水量的影響
溫度℃水/料增減%
151.8-10
212.00
272.7+33
323.3+67
384.0+100
1.9水壓的問題
乳頭流出水的速度也會影響飲水量。小周齡的雞隻飲用水的水壓要低些。1日齡雛雞不能使用6周齡大雞飲水用的乳頭(60 毫升 – 2盎斯/分),正確的規則是第一週乳頭飲水器水流速率應該為20ml(0.70盎斯/分)。
隨著雞隻的生長、體重的增加、飲水量的增加、水的壓力和乳頭流水速度都應該按照要求定期進行調整,一般的需要保證乳頭流水的速度在每分鐘60ml的流量。
乳頭流水的流速控制公式為(周齡×7+20)ml/min。飲水量的增加不足影響飼料的採食,也就影響了雞隻的生產效能。當然過高的水壓和的水的流速也沒有好處,在雞飲用時會漏很多水,造成舍內潮溼、氨氣味大等問題。
水流速度肉雞飼養試驗,將3組乳頭式飲水器的水流速度分別設定為25、50、75mL/min,環境溫度為21℃,飼養期為0~49天。試驗結束時發現,水流速為75 mL/min組比50 mL/min組雞的體重高30g,比25 mL/min組高100g;流速最高組的料肉比為2.05,而最低組為2.30。因此可以認為,乳頭式飲水器的流速較低會降低成年體重、並使飼料轉化率下降。
1.10飲用水質量標準
細菌總數≤ 100/ml:其中大腸桿菌≤ 50/ml
水硬度:60—180為宜。
PH值:6.8—7.5為宜。
水中氯的含量: ≤ 250mg/l
銅: ≤ 0.06mg/l
鐵: ≤ 0.3 mg/l
鉛: ≤ 0.02mg/l
鎂: ≤ 125mg/l 鋅: ≤ 1.5mg/l
鈉: ≤ 50mg/l 硫酸鹽: ≤ 250mg/l
開食
在第一週提高採食量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最初幾個小時。你如果想保持你的雛雞成活率在95%以上,應該在雞到達雞舍4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讓雞採食到飼料。
前2-3天建議飼餵潮拌料,在飼料中加入25%左右的水,每次每隻雞約喂1g料,少喂勤填,對提高雛雞的生產效能特別有效。
1.開食時間失重與死亡率
2.開食良好的標誌
在入舍8h後有80%的雛雞嗉囊內有水和料,入舍24h後有95%以上的雛雞嗉囊豐滿合適,否則以後很難生長的較理想。
入舍後時間(小時) 嗉囊充滿雞隻比率%
12 80-85
24 90-95
48 100
72 100
96 100
3.開食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雖然雛雞腹腔中殘留的卵黃足夠維持其 3~4天的生命所需,但卻無法滿足雛雞免疫系統及機體發育達到最佳狀態時所必需的營養量。雛雞出殼後立即飼餵能夠加速其對腹腔中殘留卵黃的吸收利用,並能夠促使雛雞免疫系統的生長髮育。
出殼48小時後開食,會降低法氏囊、脾臟的重量,必將對雛雞的健康生長造成影響。
飼餵時間對法氏囊重量的影響
飼餵時間對脾臟重量的影響
4.足夠的採食空間
如果飼餵器裡一直都站滿雞雛,這表明飼餵空間不夠。在第一週使採食足夠的飼料量或者採食時間(一隻雞每天會花費5%的時間採食)是很重要的。
1-3日齡最好使用開食盤。
5.關於出殼時間
蛋雞孵化良好的出殼時間為10小時左右;孵化車間作業(揀雛、鑑別、分級、免疫、計數等)10小時左右;運輸5小時左右(長途運輸遠遠超過此限);所以當雞雛進入養殖場時,出殼時間大都超過24小時,為此應在雞雛進入雞舍後儘快開飲、開食,這對於雞群的生產至關重要。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雛雞的開飲、開食工作,是你邁向育雛成功的第一步。
回覆列表
因為父母早年就是做養殖生意的,所以我返鄉創業期間就也是從養殖入手
這次我買了3000只雞子,天天和它們生活在一起,照顧它們,所以回答這個問題也算親歷吧。
剛出生的小雞一般兩天左右就能自己吃食了,以下為具體方法:
一、剛買的小雞要觀察它的雞嗉子,一般會儲存很多食物,所以不要急著餵它東西,否則會撐到小雞的,撐過勁了會導致小雞死亡的,先餓它幾天沒關係
二、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洩,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洩物,以免弄髒屋裡。
三、市面上一般是春天賣剛出生的小雞,初春還是比較冷,當溫度較低時,用被子取暖,一定不要凍著小雞
總的來說剛出生的小雞是不吃東西的,此時小雞需要儘快的把身上的溼毛弄乾。尤其是氣溫比較低的季節,潮溼的羽毛很快會把身體的熱量散發掉,不把羽毛弄乾的活小雞就會因體溫過低而死掉。此時應該做的是給小雞提供一個溫度比較高的環境,例如在小雞身邊放一隻散熱比較好的杯子,裡邊倒滿熱水,可以利用熱水的溫度快速幫小雞烘乾身上的溼毛,小雞的羽毛完全乾燥後,會站立起來可以來回走動的時候就可以為小雞準備食物了。此時應該準備兩個碟子,一個碟子裝滿小米,另一個碟子裝滿清水即可。小雞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食的。差不多就這些吧!我是鄉漂青年姚大妮,請關注我,看西瓜視訊我的鄉漂創業史,記錄我回鄉創業啼笑皆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