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立
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基本資訊
中文名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853年10月23日
去世日期
1937年9月14日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九江義寧
代表作品
《匡廬山居詩》
子
陳寅恪
陳衡恪
配偶
原配羅氏
繼配俞明詩
父
陳寶箴
稱號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主要成就
維新四公子之一籌建南潯鐵路同光體詩派代表
字號
字伯嚴 號散原
陳三立
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陳三立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853年10月23日
去世日期
1937年9月14日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九江義寧
代表作品
《匡廬山居詩》
子
陳寅恪
陳衡恪
配偶
原配羅氏
繼配俞明詩
父
陳寶箴
稱號
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主要成就
維新四公子之一籌建南潯鐵路同光體詩派代表
字號
字伯嚴 號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