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外語那點事
-
2 # 袁小琴or原創詩詞
古代的詩歌都是可以吟詠的,然後依照吟詠時抑揚頓挫的韻律來譜成曲子,就叫做“協律”。當詩歌表達安逸平和的感情時,就用安逸平和的音調來吟詠;當詩歌表達哀怨幽憤的感情時,就用哀怨幽憤的音調來吟詠。所以,太平時代的音樂安逸而歡樂,詩歌及其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音調和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沒有不安逸而歡樂的;動亂時代的音樂哀怨而幽憤,詩歌及其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音調和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也就沒有不哀怨幽憤的了。這就是透過仔細考察音樂就可以知道政治情況的道理所在。詩之外又有所謂的和聲,就叫做“曲”。
現今時代曲調和詞意能夠密切配合的,只有民間歌謠和《陽關三疊》《搗練子》一類的曲子,還比較接近於過去傳統的格式。但是唐代人填曲時,大多是按照曲調名稱的含義來填詞的,所以所表達的悲哀、歡樂的情感與曲調還是配合得當的。如今的人卻不再懂得曲調原本是有悲哀、歡樂之別的,所以往往用悲哀的曲調去吟唱歡樂的歌詞,或者用歡樂的曲調去吟唱悲哀的歌詞。即使歌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非常深切,也不能打動人,原因就在於曲調與歌詞意義搭配得不夠妥當。
古代的曲譜是存在的,用的標識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節。
古代的曲譜,一直都有傳承,特別是傳統的戲劇學院,都還要學習古代的曲譜。
有了一定的現代音樂素養以後再按照古代的曲譜去復原古代的音樂,也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沒有辦法,非常流利的看懂,還是可以根據古代的曲譜,改寫成現代的曲譜來進行演奏。
曲譜是通用的,並沒有非常的複雜。就像以前學簡譜的,切換到小蝌蚪以後。即使看不懂小蝌蚪,也可以對照著曲譜把小蝌蚪改寫成簡譜。
所以現代的人能夠看得懂古代的曲譜並復原古代的曲譜是很正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