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查理加冕稱帝的問題,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查理根本無意被加冕,那只是教皇一相情願的報恩行為。據為查理作傳的愛因哈斯所述,查理對“加冕”一節事前毫無所知,立奧本想以此給查理一個驚喜,但他的做法卻沒有收到預期目的,反而使查理感到突兀。查理認為,自己並不需要被授予尊貴榮譽。他甚至對“奧古斯都”、“皇帝”等稱號持有反感態度。他肯定地說,假如當初能夠預見到教皇的意圖,他那天是不會進教堂的,儘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節日。依此來看,查理大帝是不願意被加冕稱帝的。很多學者採取這一說法,是因為愛因哈德從20歲起便被查理聘請到宮中掌管秘書,參與機要,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跟隨在查理左右,深得查理的寵信,他的記載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現代許多西方歷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有人認為,查理既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能嚴密控制局勢,絕不可能容許心非所願之事。從當時立奧三世的處境看,他也絕不敢做冒犯查理的事。由此他們認為,查理加冕可能是他身邊那些嚮往帝國夢的宮廷學者慫恿的結果。不過,人們普遍認為,查理不願稱帝的最大可能,還是他忌諱教皇立奧三世。教皇主動給自己加冕,不僅僅是為了報恩,而是想趁機重新得到一些失去的權力。
事實上,不管查理是否願意羅馬教皇為他加冕,他在實質上已經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這次加冕是中世紀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極其深遠,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對西歐進行雙重統治的政治思想基礎,開創了中世紀教皇為皇帝加冕的先例,也為日後的教權與王權之爭埋下了禍根。
關於查理加冕稱帝的問題,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查理根本無意被加冕,那只是教皇一相情願的報恩行為。據為查理作傳的愛因哈斯所述,查理對“加冕”一節事前毫無所知,立奧本想以此給查理一個驚喜,但他的做法卻沒有收到預期目的,反而使查理感到突兀。查理認為,自己並不需要被授予尊貴榮譽。他甚至對“奧古斯都”、“皇帝”等稱號持有反感態度。他肯定地說,假如當初能夠預見到教皇的意圖,他那天是不會進教堂的,儘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節日。依此來看,查理大帝是不願意被加冕稱帝的。很多學者採取這一說法,是因為愛因哈德從20歲起便被查理聘請到宮中掌管秘書,參與機要,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跟隨在查理左右,深得查理的寵信,他的記載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現代許多西方歷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有人認為,查理既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能嚴密控制局勢,絕不可能容許心非所願之事。從當時立奧三世的處境看,他也絕不敢做冒犯查理的事。由此他們認為,查理加冕可能是他身邊那些嚮往帝國夢的宮廷學者慫恿的結果。不過,人們普遍認為,查理不願稱帝的最大可能,還是他忌諱教皇立奧三世。教皇主動給自己加冕,不僅僅是為了報恩,而是想趁機重新得到一些失去的權力。
事實上,不管查理是否願意羅馬教皇為他加冕,他在實質上已經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這次加冕是中世紀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極其深遠,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對西歐進行雙重統治的政治思想基礎,開創了中世紀教皇為皇帝加冕的先例,也為日後的教權與王權之爭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