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醫館

    左腹部受涼不舒服,受涼後拉肚子,初步可以診斷為脾胃陽虛。

    中醫的特色是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用藥,就是所謂的因人而異,所以不存在偏方而言,還需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判斷。

    1、胃脘部的劃分:中醫學的腹部具體位置是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不過又有具體的分法。其中胃脘部至臍為大腹,屬於脾經所過之處;臍中與肚臍以下小腹部屬於腎經所過之處;肚臍以下小腹兩旁屬於肝經循行之處。(出自於《證治匯補》一書)

    2、大腹為病表現:若胃脘部至臍生病,多從脾胃論治。若因食寒涼食物或者不慎受涼導致寒邪侵襲胃脘部而出現腹痛、腹脹、腹滿、腹瀉,甚至食不消化而出現打嗝、噯氣、反酸等情況。此類患者平素屬於脾胃陽虛的體質。因此,治療原則為溫補脾陽 溫中止瀉,所選用的藥物可以為良附丸、附子理中丸、溫胃舒顆粒等。

    其它療法:還可選擇艾灸(艾炷灸或者艾條灸)具有溫暖脾陽的作用。平時注意少食寒涼之物,注意保暖。

    3、臍中為病表現:臍中為神闕穴所居之處。若臍中為病可表現為臍中疼痛、手足不溫甚至手足逆冷、腸鳴洩瀉、五更洩瀉、小便清長量多,甚則出現下肢水腫。因此,治療原則為溫補腎陽為主,所選用藥物為真武湯、四神丸、肉蔻四神丸等。溫補腎陽的藥物有葫蘆巴、肉桂、仙茅、丁香、小茴香等。

    其他治療方法:艾灸臍周;選取肉桂、小茴香、花椒等具有溫補腎陽的藥物足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真焦燒牛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