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劉備找的諸葛亮,還是諸葛亮先找劉備的?在三國演義裡有三顧茅廬,三國志裡也是劉備先找孔明的!可是再別的書裡記載的是諸葛亮先找得劉備!有許多些專家也持相同觀點!只不過在前出師表裡,諸葛亮說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間!前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是得到確定承認的!所以我持三顧茅廬是真的的觀點!不知各位同好朋友,專家老師怎麼看?想聽聽您的分析觀點!
-
1 # 青衣史君
-
2 # 時拾史事
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是漢代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裔,諸葛亮父母早亡,和弟弟一起投靠在叔父諸葛玄家中,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到南陽種地。
當時的劉備屯住新野,聽謀士徐庶說了諸葛亮的盛名,跑去找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裡,是劉備先後三次拜訪諸葛亮,前兩次無功而返,最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詢問天下大計。於是有了後面的故事,但是正史中《三國志》對於這次會面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聯絡出師表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是三國志中的),所以應該是劉備拜訪諸葛亮三次。
當時,魏晉時期文人崇尚隱居,推脫出仕是一種風尚,而關於《隆中對》,魯肅曾經也對周瑜說過類似的戰爭方略。並沒有路人想象的那麼神。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諸葛亮不擅長軍事,作戰過於保守,然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治國理政方面的能力是十分出色的。
-
3 # 淇公主的馬哥
三國演義只是羅貫中的意淫之作,當小說消遣還可以,所用史實還不及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全書破綻百出、指鹿為馬之章節比比皆是......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已經毛遂自薦過,不過沒有引起劉備註意,後來通過幾個名士在劉備跟前吹捧一番才有了之後三顧茅廬一說,說白了就幾個野心勃勃的無賴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臭味相投尋找到了一個機遇搞了一場鬧劇……
-
4 # 宇宙DE黑洞
劉備三顧茅廬,拜師諸葛亮出山,成就千古君臣佳話。
首先:來看是誰指引劉備讓劉備知道臥龍崗有一個人才學八斗的諸葛亮呢?
劉備帶關羽張飛征戰多年,都有勇無謀四處流浪,沒有安身之處,這一次劉備兄弟幾個決定投靠荊州劉表,劉表見劉備是劉氏宗親,就讓一塊新野小城給劉備安身,荊州術師徐庶聽聞劉備仁德,便去新野找劉備,告訴劉備這麼多年失敗的原因是,“右有白虎左無青龍”!劉備內心也知道自己缺少一個才學高人指點,但是一直在尋覓!這一次徐庶主動加入劉備!曹操得知劉備投了劉表準備攻打荊州新野,劉備等到測試徐庶的機會了,讓徐庶代理所有軍務,沒想到新野一戰擊敗曹仁大軍十萬!劉備對徐庶真是寵愛有加!好景不長,曹操知道劉備身邊有徐庶這樣高人指點,如虎添翼!正煩惱時曹操軍師郭嘉獻計讓曹操請徐庶母親來許昌醫病!這件事被徐庶知道後左右為難!曹操下通知書告訴徐庶,疾病纏身的老母親需要人照顧,請徐庶來許昌無奈之下,徐庶決心去許昌,劉備仁德只能放徐庶去許昌,便三送徐庶,一路含淚看著徐庶遠去!徐庶為了報答劉備仁德之心,臨走前告訴劉備要想得天下,必須找此人為軍師,此人是誰:諸葛亮。
劉備只好先回到新野,不久冬季到來劉備心想下這麼大的雪諸葛先生肯定在家,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大雪第二次去請諸葛亮,來到茅草屋前劉備問書童,諸葛先生在嗎?書童又答:師傅去遠遊去了!這次張飛忍不住了!大喊下這麼大的雪諸葛村夫肯定在茅草屋裡面,不出來接見我家主公我就燒了茅草屋!劉備和關羽阻擋張飛的衝動,劉備便將一封信交給了書童讓他轉交諸葛亮,(信中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崇拜請諸葛亮幫助自己框扶大漢之重任),無奈又回新野,沒幾天劉備在次去請諸葛亮,諸葛亮看到劉備有大志之舉,才肯出山幫助劉備爭天下,劉備三請諸葛亮這件事情《三國演義》叫做“三顧茅廬”。
-
5 # 小凌說史
正像題主所說的,根據現在留下來的《三國志》等史料來說,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我也認為是劉備先找的諸葛亮。
當時時期的史料和野史考據不過是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中,“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還是陳壽的《三國志》中,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這都可以看出是劉備先去找的諸葛亮,如果說是諸葛亮先找的劉備,晉朝的正史沒有必要這個都歪曲吧?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說是諸葛亮先找的劉備,那麼當時的野史應該會提到的,而大家應該沒有看到野史關於這個的記載吧。往往是越久遠的歷史,越容易產生爭議!
諸葛亮隆中時的一些表現產生誤解諸葛亮早在隆中耕種之時,就常常心憂天下,每自比管仲、樂毅,好吟《梁父吟》。可能後人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就認為諸葛亮會在劉備找他之前自薦。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爭議的歷史別人更喜歡去打扮!
-
6 # 俠俠小飛俠
孔明和劉備,其實就像相互愛慕的兩個戀人,心裡已經知道對方心中有彼此。我想這個時候兩個人的心心相印情不自禁的戀愛是最幸福的,他們其實是不願意戳破這層紙,確定輔佐關係的。
但是不由分說,他們也達成默契。用三顧茅廬來相互明志,表達對夢想的視死和堅毅。
劉備由於徐庶被曹操用計騙走之後,身邊再無謀略出眾的人才輔佐於他,只能困守於新野一隅之地。
一日在經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語言開導後,決心去拜訪諸葛亮,並決心將其請到自己的陣營裡為自己出謀劃策。再想徐庶當之薦言:“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更是堅定了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決心。
二顧茅廬:劉備命人打探諸葛亮行蹤,聞之已回。再次帶關、張二人前去請諸葛亮出山.卻又未見到諸葛亮,卻見到了諸葛亮之弟諸葛均。之後留書一封,悒怏己回。
三顧茅廬:劉、關、張三人再次去請諸葛亮。離茅廬半里之地就下馬步行,以表其誠心。來到草堂前,聽童子云先生(諸葛亮)尚未睡醒,便三人立於堂外等候。
三顧茅廬的誠心徹底打動了諸葛亮,這才有了草堂之中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尚未出山,已經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建議,最終大下局勢終成三國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