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在寧鄉
-
2 # 講歷史的倉鼠洋
清朝的特殊制度決定了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能被選做侍衛的人基本是滿洲、蒙古王公勳戚子弟,宗室子弟,等級最低的也會是由皇帝賞識,且相當信任從而選拔上來的。
清朝初年
御前侍衛只能在上三旗滿洲蒙古子弟中選拔,這些人首先就排除了上三其中的漢軍,知根知底,所以說在御前侍衛中不可能存在著對清朝抱有敵意的人。
就算是在清朝後期
其次,清朝從王公勳貴裡面挑選御前侍衛,也是因為他們的犯罪成本要比普通人更高,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一人犯罪會誅殺九族,普通人沒什麼可怕的,可那些世家家族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是不可能允許自己孩子做出什麼賠上全家的事情。
再者說,御前侍衛本身就是鞏固皇權存在的,皇帝為了自身的安全隨手給他們點好處也是輕而易舉。且都是世家子弟,只要忠心前途一片光明。
在種種因素下,清朝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刺殺這種情況的,因為不值得,刺殺皇帝賠上全族,代價太大且他們本身就沒有動機和理由。
-
3 # 江南飈
清朝的皇帝在皇宮的警衛工作上是煞費苦心的。他們一方面要選拔最忠誠的人充當他們的衛士,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各種原因引起的衛士對他們的反噬。所以在御前侍衛的選拔和管理上採取了極為複雜嚴密的制度。
首先是選拔的條件極為苛刻。首先必須是上三旗的人,所謂上三旗就是有清朝皇帝直接掌握的正黃、鑲黃和正白這三個旗。漢軍八旗基本上不予考慮。除此之外還要是世代為官的,不但為官家裡還要有爵位承襲的。這就相當苛刻了,基本上把懷有二心的人都排除在外了。除了這些還要識文斷字,還要武藝高強。
符合條件的人只要入選就等於進入了升官的快車道。這些御前侍衛是皇帝的心腹,通過皇帝的耳提面命,親自栽培,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走入清朝高官的行列。所以這些人無論是從身份認同上說,還是從對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負責上說,抑或者從對家族的繁榮興旺上說,他都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去刺殺皇帝,相反他會為自己能入選御前侍衛感到無比榮耀,也為自己的今後即將到來的高官厚祿而拼命保護皇帝。
相反如果一個符合條件的官僚子弟,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御前侍衛行列,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不顧自己今後的前途命運、不顧自己的家人的生死存亡,也不顧身邊其他御前侍衛的阻攔,而要去刺殺皇帝那肯定是精神有問題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入選御前侍衛的。
這些御前侍衛都是懷揣著家族和自己的夢想,揹負著家族的光榮走進御前侍衛這支皇家衛隊的,每個人都想在皇帝身邊顯露自己的才幹和本領,要是有哪個御前侍衛想刺殺皇帝,其他的御前侍衛還想借此機會立下不世的功勳,這些人的武功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這等於讓御前侍衛處於們一種互相監視的環境之中,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再說了對這些御前侍衛的管理肯定是很嚴格的,內部的控制機制肯定是有的,在皇宮裡那些侍衛相互監督,他們自己不知道,但是暗中肯定有這樣的佈置,一旦某個御前侍衛——不管帶不帶刀——有異常舉動,其他侍衛肯定會迅速處置的。再說,這樣的御前侍衛群體中肯定有情報人員,通過情報人員蒐集的情報對御前侍衛的思想動向進行分析,可以及時消除隱患。清朝繼承了明朝的特務制度,而且進一步擴大和精細化了,所以清朝的對內鎮壓比較有效。這些特務統治的手段肯定要被清朝統治者運用到御前侍衛隊伍的管理之中。通過對御前侍衛整體情況的掌握和外部的情報收集工作相結合,可以較為準確的分析出御前侍衛群體中的異動,及時採取措施,防止出現意外。
清朝的法律是十分嚴酷的,刺殺皇帝是不能赦免的大罪,刺客本人要被凌遲處死,刺客的家族都要被滅九族。所以在這樣的處境之中,那些御前侍衛哪個還敢有不臣之心?都沒有了。好好幹有高官厚祿,一旦有了二心就會禍滅九族,這些人除非瘋了才去刺殺皇帝。在御前侍衛面前有高官厚祿的引誘,在刺殺皇帝這件事情上,事前有其他御前侍衛的阻攔,事後——不管成功與否都有嚴刑峻法的懲罰,對御前侍衛而言機會成本太大、風險太高,而且沒有什麼收益,所以清朝的御前侍衛不管帶不帶刀都不會刺殺皇帝。
-
4 # 平安讀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帝確實怕死,記得在英雄電視劇中陳道明所演的秦始皇,甚至要求在他百步之內不能出現任何人。其他一些皇帝對手持武器的護衛也相當的猜忌,曹操甚至在做夢中將自己的內侍給殺掉。
在滿清王朝建立之後,負責皇宮皇帝和後宮嬪妃安全的御前侍衛他們都帶著武器。由於他們很多時候離皇帝非常近,有的甚至是貼身保護著皇帝,一旦這些人中出現了心懷不軌之徒,那麼皇帝是根本就無法預防的。不過滿清一朝皇帝基本上也不怎麼擔心這些侍衛,有些甚至還非常信任這些侍衛。
因為滿清王朝和中國其他的朝代都不一樣,他是滿足建立的,所以他的後宮那些御前侍衛,都是從正黃正白和鑲黃這上三旗中精心挑選的,每個人都經過了嚴格的挑選。而且這些日前侍衛絕對不會出現漢人,全部都是滿人。並且滿清一朝的侍衛,前途都相當的好,很多人甚至都成為了封疆大吏,軍機大臣。
仔細想一想,這些御前侍衛都是滿人,同時做了御前侍衛之後,他們都可以近水樓臺成為皇帝的親信。一旦成為皇帝的親信,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刺殺皇帝這種事情風險就太大了,往往就是誅九族的大罪。所以這些御前侍衛只要腦袋不進水,絕不可能去幹那種毀前途甚至是全家遭殃的事情。
-
5 # 淡看天上月
清朝的侍衛制度
侍衛的起源很早,在《周禮》之中就有了文字記載,歷代的叫法也不一樣,比如有執御器械、郎中、千牛備身、錦衣校尉等這些稱呼,到了清代的稱呼就是侍衛(滿語:Hiya),清代的侍衛可以分成四等,一等侍衛六十人,正三品,二等侍衛一百五十人,正四品,三等侍衛二百七十人,正五品,藍翎侍衛九十人,正六品。侍衛又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以及三旗侍衛,負責不同的工作,像是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就負責內廷的值班。
當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清朝皇帝還是會擔心刺殺問題的,清朝在選定侍衛來源的時候,就有了嚴格的限制,並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上侍衛,清朝的這些侍衛基本上是來自宗室、上三旗軍校、世職、八旗子弟或者武進士(漢侍衛)。正因為給侍衛設定了層層關口,使得統治者被他們刺殺的風險相對降得很低,所以就沒有那麼擔心了,反而清朝的統治者還利用此制度來籠絡人心,鞏固他們的統治。
-
6 # 勇戰王聊歷史
御前侍衛是侍衛中的極品,可不是誰都能當的!
根據清朝的侍衛制度,對侍衛的挑選本來已經很嚴格了。而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更是侍衛中的極品!
而在皇帝生活和活動地帶的核心,還有兩種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這兩處的侍衛,歸御前大臣管理,領侍衛內大臣沒權利管他們。
乾清門侍衛,看名字就知道是在乾清門站崗的。乾清門裡面,可是帝后寢宮和妃子皇子生活區域。所以,乾清門的位置非常重要。能在這裡看門的侍衛,他們父母也都是皇帝信得過的奴才。
御前侍衛更了不得,專門負責守在皇帝身邊,負責皇帝安全的,更是皇帝最親信的人。這些侍衛,都是皇帝自己親自從滿蒙皇親貴胄家的孩子中選出來的。每個人的父母也都是皇帝知根知底的親信,甚至還沾親帶故。他們以後,也會被皇帝外放出去做官,成為皇帝左膀右臂!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害皇帝!
例如:一等御前侍衛索額圖,他父親索尼是康熙朝的輔政大臣。同時,他還是康熙原配妻子的叔父!就這關係,康熙肯定信得過他啊。
例如,和珅本來就是普通三等大內侍衛。因為他有文化,會辦事,才被乾隆升任御前侍衛。
所以,御前侍衛都是皇帝身邊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會害皇帝了。皇帝連他們都信不過,那就別當皇帝了。
-
7 # 鳶飛九天2018
在清宮影視劇中,會出現這樣一群人物,他們身著官服,遍佈於皇宮的各個角落,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這些人就是清朝御前帶刀侍衛。古今中外,越是富貴之人,越擔心自家的身家性命,因此,達官貴人們請保鏢是很正常的現象,作為封建王朝萬萬人之上的皇帝,擁有保衛自己安全的侍衛自然十分正常。
清朝皇帝
不過,有一個問題依然是令大家疑惑不已,侍衛的作用固然是保護皇帝安全,但是,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眾多侍衛之中,會不會出現監守自盜的人呢?這些本身就帶著刀,還離皇帝很近的侍衛,如果起了反心,皇帝勢必十分危險。那麼,皇帝有沒有擔心他們被自己的侍衛刺殺呢?既然存在這種可能,為何御前侍衛可以帶刀?皇帝難道不會擔心被他們的御前侍衛所刺殺嗎?
清朝侍衛朝服
清朝皇帝之所以不擔心被御前侍衛所刺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選拔御前侍衛的標準比較嚴格,因為有種種限制,所以普通人根本不易當選御前侍衛一職。據《清史稿》記載,在清朝初年,御前侍衛在上三旗滿洲、蒙古子弟中選拔,這些人首先就排除了上三旗中的漢軍,更別說對清朝抱有敵意的其他人了。
因此,僅身份的要求和民族條件的限制,就已經將一部分有著刺殺之心的侍衛排除在外。只有在清朝後期,御前侍衛的挑選標準,才逐步擴大到了不論旗分的八旗世職人員和武進士,但是,對於這些人員都要求其履歷身世清白,自然在根本上就已經限制了刺殺皇帝的可能性。
侍衛腰牌
第二:御前侍衛地位本來就很高,前途也十分遠大。御前侍衛是鞏固皇權的存在,也是為滿洲貴族官僚子弟提供入仕的一條捷徑。滿洲權貴子弟想要入仕,不需要通過十年寒窗苦讀來獲取功名,滿清所實行的侍衛制度,就是為了這些滿洲子弟所實行的政治特權。比如乾隆的寵臣傅恆、福安康父子,都是通過御前侍衛一職踏上仕途,他們是皇帝身邊最受寵幸的頭等帶刀侍衛,後來又頗受皇帝寵幸和信任,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
乾隆狩獵時身邊的侍衛
由此可以看出,御前侍衛一職對於滿洲權貴極具吸引力,因為它可以在維護皇權的同時,又讓滿洲權貴官僚政治特權世代沿襲。在這種特定的政治條件之下,所選拔出來的御前侍衛,必然是對滿清皇室盡心效力之人。如此一來,想要刺殺皇帝的御前侍衛機率必然大大降低。
晚清侍衛
第三:即便是從武進士中挑選的御前帶刀侍衛,也要通過嚴格的考察才能入職。一是為了保障皇帝的安全,二是為儲存武將人才做準備。據史料記載,御前帶刀侍衛中確實有“漢侍衛”,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武進士出身。他們由皇帝統一挑選,經過一系列的培養考察之後,才有資格在皇帝身邊擔任侍衛。除了清白的出身家世以外,對於以前侍衛的相貌、氣質、特徵、才幹都會有人進行專門的觀察瞭解。
因為,御前侍衛不僅是負責皇帝安危的保鏢,他們也是皇帝的一支私人部隊,比如在清朝初年,皇太極就曾率領他的御前侍衛攻克過錦州城。由此可見,能夠參與軍事作戰的御前侍衛,必然是皇帝的心腹重臣,深得皇帝信任。所以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刺殺皇帝呢?
-
8 # 達摩說
會擔心,畢竟皇帝是疑心最重的人,整日如驚弓之鳥般活著,生怕有人要殺他,然後把自己的皇位奪走。
但對於御前侍衛這個群體,皇帝的疑心病還不是那麼重,因為御前侍衛是清朝特有的一類官職,是清朝皇帝特意選拔出來的忠誠度最高的心腹,一般人是當不了御前侍衛的。
清朝的御前侍衛可不單單是個給皇上看家護院的保安,他們在清廷的官僚系統裡都是有固定品級的,而且品級還不低。
從品級上看,宮廷侍衛的品級主要分四級,藍翎侍衛為正六品,三等侍衛為正五品,二等侍衛為正四品,一等侍衛為正三品。
而且同樣是宮廷侍衛,遠近親疏的分別是非常明顯的。宮廷侍衛隸屬於侍衛處,由領侍衛內大臣統管。但是,領侍衛內大臣只負責管理大內侍衛,因為大內侍衛只在大內護衛,距離皇帝比較遠,距離皇帝比較近的是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他們就不歸領侍衛內大臣管了,而歸御前大臣管,而御前大臣一般都是由滿蒙親貴王公充任,意義非凡。
所以,皇帝也不傻,他把最貼心貼肺的人放在自己身邊,由最貼心貼肺的人管著,這樣就基本萬無一失了。
更何況,能夠擔任御前侍衛已是一種殊榮。
一般來說,宮廷侍衛由上三旗滿蒙勳貴後代之中選拔而出,下五旗中雖有,但為數不多。漢軍旗的旗人想要成為御前侍衛,那簡直是難上加難。而且,也不是說什麼上三旗的勳貴後代都能選上,還得淘汰,選出弓馬騎射俱佳,詩詞歌賦兼長的人充任,可謂文武全才。能成為御前侍衛,已經是對一個人家世和個人能力最大的認可。
另一方面,御前侍衛看起來是侍衛,但實際上就是儲備幹部,只要有合適的機會,皇帝就會把你外放出去做官。比較多的情形是,把御前侍衛外轉為副都統、陵寢總管、八旗察哈爾遊牧總管之類,也有一些被外放到綠營去擔任副將、參將等。當然,最吃香的一批人則被改任文職,比如擔任一些京官,或外放到外省擔任封疆大吏等,這類人往往在日後躋身政界,扶搖直上,成為清朝皇帝絕對的股肱親信,諸如索額圖、隆科多、傅恆、和珅等,都是通過做御前侍衛轉文職這條路升上去的。
既然當御前侍衛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認可,還有這麼好的前途和出路,你本應該感恩戴德好好幹,卻又為何要刺殺皇帝呢?
-
9 # 軍武視界
古代常有大臣講到正“國不可一日無君”可見皇帝的存在對於整個國家來講是至關緊要的。也正正因為這樣,有一些意圖推翻政權的亂黨經常策劃暗殺行動企圖把皇帝給殺害了,造成混亂,再徐圖天下。我們通過一些清宮劇裡面可以看到,皇宮裡面除了太監以外他們穿著明黃色的官服,可以天天帶著刀出現在皇帝的身邊,保護皇帝的安全,這種人就是清朝御前侍衛。他們上朝天天帶著刀,難道皇帝就不怕被害嗎?其實這個問題皇帝早就想到了,他們也不是傻子,對於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一生都服從自己,忠心比什麼都重要。
這些貼身侍衛,很多都是從小就被送進宮裡,陪著皇帝讀書練武和皇帝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從小被送進宮裡來的。首先,這些侍衛想要近皇帝的身都是要經過一定的背景調查,確保他是滿清的貴族忠臣之後子弟才有機會入選。因為這些人不同於民間市民,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滿清思想也就是三觀和皇帝是一致的。父母是忠誠的大臣。如果這些孩子和皇帝在一起,他們會忠於皇帝的。畢竟,他的家人對皇帝忠心耿耿,他年輕時深受皇帝的恩寵。
二來,這些人從小就和皇帝一同長大,少年情誼非常人能及,皇帝對他們也如同自家兄弟一般,只要稍加寵信不怕他不效死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成功入選的人基本上都是滿清貴族,他們並沒有像反清的動機去加害皇權。
-
10 # 文開石
不是不擔心,而是把控制控制在最小的可能。
問題問的清朝咱們就說清朝
能當御前侍衛需要嚴格的考核。能當御前侍衛要多級考核,出身呀家室呀,確保都是皇家的利益共同體,還有一些皇帝兒時的伴讀、玩伴等等,這種一步登天榮華富貴的職位,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比如皇太極的四十名侍衛,分別來自皇親,蒙古勳貴之子,滿族官員的兒子或者皇太極自己包衣奴才的兒子。
錢多事少升職快,傻子才當刺客殺皇帝皇帝侍衛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貴。侍衛以天子侍從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待遇。還有更重要的是侍衛的升遷調補途徑比其他人員要寬得多。正是因為侍衛制度的特殊性的優厚待遇,成為滿洲貴族官僚子弟不必通過考試而獲得高官厚祿的一條終南捷徑。
其他的保障措施能當御前侍衛,都是有相當家世出身的,你要是敢捨得一身剮敢把皇上拉下馬,那就要打上一家一族人的姓名,就算是你是為了繼位者,想當個扶龍派,也要考慮能不能成功,成功後對你是兔死狗烹還是恩賞有加。而且清朝皇帝的權勢還是很穩定的,沒什麼子逼父王退位的機會。自然都是選擇繼續當這份有前途有錢途的職業。
另外御前侍衛內部有很細緻的劃分,各有責任相互監督,出了事情又有連坐,同一班人都會互相監督,想找機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11 # 醉美木瀆
皇帝也不傻,既然敢用那就絕對是放心的人。
御前侍衛的名頭聽著就很拽,按照一般百姓的想法御前侍衛都應該是身懷絕藝,以一敵百的傳奇人物。可是事實上,御前侍衛酒囊飯袋居多,待遇卻好到過分,是隻有世家子弟才能謀到的好位置。
御前侍衛戰鬥力如何,嘉慶皇帝時期發生的一件刺殺事件就表現得很明顯。話說嘉慶皇帝的御膳房有個廚子叫做陳德,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陳德丟了差事,老婆帶著孩子也跟別人跑了。陳德活的憋屈就想要自殺,但又覺得這樣自殺實在太丟臉,自己憋屈了一輩子,連死都沒個動靜,豈不是虧大了,於是他想火一把,竟然萌生了刺殺嘉慶皇帝,拉皇帝陪葬的想法。
他趁嘉慶皇帝進入神武門的時候,手執小刀向前行刺,當時嘉慶皇帝身邊一百多人護軍竟然不知所措,眼看著陳德手拿尖刀朝著嘉慶皇帝走去,只有五名御前侍衛和嘉慶皇帝的姐夫多爾濟發現情形不對上前搏鬥,其中一個侍衛還被斬了三刀才最終制服了陳德。
就是一個普通的廚子,竟然能穿過御前侍衛,險些刺殺皇帝得手,可見御前侍衛的實戰能力低到了何種程度。
能力雖然低,但是御前侍衛的待遇卻好得很,一等侍衛是三品銜,在地方和布政使,按察使平級,放在現在是副省級幹部,二等侍衛正四品,三等侍衛正五品和地方知府平級,放在現在也是正廳級幹部。
不僅品極高,待遇也是好的過分,各種賞賜目不暇接。逢年過節,皇帝、皇后、皇太后生辰,各種慶典想著法的給御前侍衛發錢。伙食待遇也值得一提,清朝著名的學者紀曉嵐是個典型的“食肉動物”,史書記載紀曉嵐不吃五穀,每日以肉為食。乾隆皇帝知道後就賞賜紀曉嵐可以領一份御前侍衛的伙食,把紀曉嵐感動的夠嗆。
待遇高,級別高,對能力要求還不高,放到現在公司這樣搞招聘,早晚得倒閉,清朝皇帝是不是傻?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原因其實就是題主的疑問,關鍵在於“放心”兩個字。
御前侍衛最講究的是出身,普通農家子弟特別是漢人基本是想都不要想。只有那些拿著清朝“鐵桿莊稼”,最根正苗紅的“紅N代”才有機會成為御前侍衛。也只有這樣,皇帝才放心讓他們拿著刀子在自己面前晃來晃去。
在清朝前期,御前侍衛只從皇帝親自統領的“上三旗”勳貴子弟中選人。後來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放寬了選擇範圍,御前侍衛可以從滿族,蒙古族甚至是漢人中選擇,但也都是勳貴子弟,平頭百姓自然是沒有機會,連一般的省部級大臣也沒有機會把孩子送到御前侍衛的崗位上。
乾隆的小舅子傅恆,世襲一等公爵,姐姐是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富察氏,傅恆22歲擔任御前侍衛、25歲就進入軍機處、28歲就成為大學士,還是六大學士之首。可知道上文提到的名滿天下的紀曉嵐,一輩子都沒混上大學士的位子。
還有乾隆的寵臣和珅,和珅姓鈕祜祿氏,世襲五品,據傳有一次和珅為乾隆皇帝趕車,對乾隆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得到乾隆皇帝垂青,之後平步青雲,成為乾隆第一寵臣。
可見,由於御前侍衛工作的特殊性,對於御前侍衛的選擇還是以出身為第一位,為的其實就是“放心”兩個字。另一方面,御前侍衛也是清朝皇帝考察人才,選拔人才的一個“池子”,能進入這個池子,就像鯉魚跳入了龍門。只是這個“池子”並不對大眾開放,玩的還是圈子政治。
-
12 # 南玉覓路
1803年,一個雜役手持短刀,要取嘉慶的命!侍衛一見,有多遠躲多遠,竟無一人救駕。嘉慶大罵,“流放!流放!”
刺客單槍匹馬,侍衛卻人山人海,嘉慶氣得落淚,他怎麼也想不通,待這幫小夥子不薄啊?為何見死不救?
萬幸,危急關頭,有個不要命的乾清門侍衛, 衝上去以肉身相擋,緊接著,定親王綿恩、固倫額駙也撲上去,這才生擒了刺客。
按道理,御前侍衛都是武林高手,且人人佩刀,而乾清門侍衛,嚴格意義上說,只是個看大門的,和御前侍衛比,差了1個級別。
可就是這個“看門人”,身負3刀,救了皇帝一條命!
嘉慶帝苦笑,自己千提防,萬小心,怕被御前侍衛行刺,如今,他們連刀都不敢拔,還不如不要!
那麼,御前帶刀侍衛,到底是怎麼來的?
御前“帶刀”侍衛的來歷
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御前護衛,都十分鬆弛,秦國更是有嚴法:禁止侍立在殿上的臣子帶兵器。
因此,當荊軻刺秦王時,眾人手足無措幫不上忙,還是醫官夏無且,拿藥袋子掄過去,才將荊軻絆倒。
這下子,秦始皇才引以為戒,專設“衛尉”一職,來統帥近衛士兵。這,就是“御前帶刀侍衛”的鼻祖。
到了漢朝,漢武帝劉徹,為了對付老媽孃家勢力,以打獵為名,帶一幫武林高手,在“羽林”中偷偷訓練,成立了“羽林軍”( 也稱“御林軍”)。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御前帶刀侍衛”。
唐朝時,由“北衙禁軍”負責皇帝安全,而宋太祖趙匡胤,就是禁軍首領,發動兵變。
值得一提的是,御貓展昭,就是“御前四品帶刀護衛”。
到了明朝,御前侍衛分兩種,一種是廣義上的“錦衣衛”,還有一種,是皇帝的貼士侍衛,叫“帶刀舍人”。
到了清朝,劃分更加嚴格,由上而下,依次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等。
這幫人,身懷絕技,勇猛無敵,必要時,甘當皇帝的“肉盾”,因此,備受皇帝重視。
然而,物極必反,御前侍衛如此驍勇,還配有武器,身為皇帝,不得不防,可奇怪的是,到了後期,他們不但不造反,連救駕都懶得救,這是為啥呢?
從選拔看
在清朝,當一個帶刀侍衛,太難了!
首先,出身要好。換句話說,根正苗紅!滿人講究血統,因此,不是宗室、皇親貴戚,就沒資格當侍衛,更別說帶刀侍衛了。
到了後期,雖然條件放寬,漢人也能混進去,例如張五哥,但地位,遠遠趕不上滿人侍衛。
其次,手腳利索。畢竟,侍衛的本職是護駕,不會點功夫,實在糊弄不過去。
最後,還要忠誠。要想當“御前侍衛”,皇帝非把你查個底兒掉,什麼三大姑八大姨、同學朋友老師、老婆小妾丈母孃,一個個都得過篩子。
因此,大清的御前侍衛,都是官二代、青年才俊,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多少和皇帝沾點親。您想啊,利益一致,穿一條褲子,為嘛謀反呢?
從職能看
侍衛在滿語裡,被稱為“蝦”、“轄”,是皇帝身邊的家丁、保鏢、奴才。他們除了“拔刀子”,更多的職責,是儀仗、通訊、警備,也就是“御前行走”。
而一等侍衛納蘭容若,除了養馬,還得天天跟皇帝狩獵、出巡,高興了,還得親自上陣,跟大臣們“鬥詩”。為此,他整日愁眉不展。
納蘭容若受漢人文化薰陶,骨子裡認定,皇帝和臣子就該亦師亦友。在他看來,自己才華橫溢,更願意當個純臣,和皇帝把酒言歡,掏心掏肺。
可惜,他的思想太超前,天下皇帝,那個不是將天下當成私產?對他這樣的人,就算再看重,也不過是得寵奴才,呼來喝去!
扯遠了!不過,像他這樣有覺悟的滿人,實在少之又少。我們姑且忽略吧。
大部分的御前侍衛,都深以此為榮,面對平頭百姓,永遠鼻孔朝天,恨不得拿個大喇叭昭告,“我是皇帝的奴才”!
這樣死心塌地的奴才,怎麼會行刺主子?
從待遇看
【1】地位
清初規定:一等侍衛60名,正三品銜;二等侍衛150名,正四品銜;三等侍衛270名,正五品銜。啥意思?
我們來對比一下。清朝享國267年,只出了114個狀元,其尊貴可想而知。然而,這114人,卻連御前侍衛的尾巴都摸不著。
他們金榜題名後,先要到翰林院學習3年,再參加朝考,透過的,從六品的主事做起,幹個10-20年,僥倖不犯錯的話,說不定能混個二品侍郎。
當然,朝考也是有難度的,不是人人都能及格,沒透過的人,只有兩條路:
1, 再學3年,等待下次朝考。
2,去地方,從正七品的知縣做起,試用三年後,再決定去留。選了這條路,基本也就談不上前途了。地方混,晉升很慢,更要命的是,如果巴結不好上司,還會被彈劾罷免。
可以發現,人中龍鳳的狀元們,苦熬一輩子,到頭來,可能還趕不上御前侍衛的起點。
【2】俸祿
侍衛的俸祿,也是高到嚇人。
一等侍衛:銀130兩,米65石,分田42畝;二等侍衛:銀105兩,米52石,分田30畝;三等侍衛:銀80兩,米40石,分田24畝;此外,侍衛們還有額外收入:每天飯銀2兩;每月車馬費、差旅費;節日、巡幸、校獵賞賜;出入宮發橫財。
比如,康熙時,派遣侍衛到鐵索橋掛匾,“還京回奏,彼處巡撫饋銀六千餘兩。”
【3】升遷
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御前侍衛不但有頂戴花翎、黃馬褂,升遷調補,更是比一般軍功快得多。
一等侍衛,可以直接補為副都統(正二品),還可以改文職,混仕途,比如大學士索額圖、明珠、隆科多、和珅、肅順,都是侍衛出身。
出身好、收入高、工作體面,這是別人幾輩子的夢想,換做你,你會撒手嗎?御前侍衛不傻,當然也不會。行刺?怎麼可能!
從前途看
出身不能選,但夢想可以選。御前侍衛分兩種:一種,胸懷大志,拼了命折騰,帶領家族崛起;還有一種,上班摸魚,下班風流,巴不得躺在床上領工資。
【1】能臣,大將
太宗侍衛希爾根,歷經4朝,隨皇太極征戰四方,在平三藩時,功不可沒。這一類,開疆拓土,是國之功勳。
索尼、隆科多、侍衛之家富察氏,這一類,是皇帝的肱骨心腹。
雍正即位,為了打擊結黨營私、貪官汙吏,派出大批侍衛,對諸王旗主、各級官吏進行監視,這一類,是天子的耳目。
駐守西北的卡倫侍衛,戰死沙場的僧格林沁,收復雅克薩的朗坦,浴血沙場,這一類,是保家衛國的鐵血男兒。
無論文武,有本事、有膽魄的御前侍衛,都能名垂青史,他人當然不會行刺。
【2】端穩金飯碗
而另一種摸魚混日子的,大多是養尊處優慣了,唯一的夢想,就是自己當值時別出事,保住金飯碗。
畢竟,生活愜意,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折騰啥呢?而這樣的人,佔大多數。
因此,御前侍衛輕易不拔刀,除非生死攸關,刀紮在自己身上了。
這樣看來,嘉慶帝遇刺,侍衛見死不救,也就情有可原了。畢竟,幾百年過去了,沒人遇見過啊!
從皇帝遇刺情況分析
古往今來,皇帝死於非命,也並不少見,但行兇之人,大多是兒子、兄弟、大臣、太監,都是為了奪權。
而被刺客所殺,這種情況實在鳳毛麟角。大清朝滿打滿算,也就嘉慶倒黴,當了小白鼠。
遇刺都難,穿一條褲子的侍衛行刺,機率就更微乎其微了。
總結
清初的御前侍衛,驍勇善戰,人才輩出,還值得防一防,可到了中後期,“御前侍衛”就成了金飯碗,坐班混日子,說他們造反,他們自己都不信!
與安全相比,皇帝更應該擔心的,是自己的老婆、宮女,被侍衛“招惹”。
畢竟,在《如懿傳》中,如懿就因和侍衛關係好,才被“渣渣龍”羞辱。
退一萬步,侍衛殺皇帝,只有一種情況——國破家亡,賣主保命。
不過,皇帝若混到了這份兒上,被誰殺死,也無所謂了!我們也不必瞎操心。
回覆列表
古代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因此帝王的人身安全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他們面臨的風險也是最大的。前朝和後宮有多少人矛盾,想篡權,或者前朝遺留下來的人想刺殺皇帝,要看歷史上死了多少皇帝,生活知道皇帝的風險有多大。因此,皇帝會選擇最精銳的軍隊來保護自己,各個朝代統治階級的規章制度也不盡相同。
宋代共有十八位皇帝,享樂319年。它分為兩個階段:北宋和南宋。宋朝的兩次崩潰都是外敵入侵造成的,是唯一一個沒有死於內亂的王朝。也許是因為宋朝動用了大規模的衛兵來保護皇帝,而歷代皇帝並沒有被暗殺。首先,趙匡銀建立了"三衙門禁軍"。他是個將軍,知道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他組織了一支非常嚴格的禁軍來保護自己。明朝統治者更注重人身安全。朱元璋培養了一批祕密禁軍,即以"錦衣衛"為直接下屬。後來,經過改革,他們被稱為"錦衣衛"。他們在皇帝的直接指揮下,轟動一時的東廠也是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而建立的,他們直接服從皇帝和西廠的命令。但是皇帝真的不怕這些人背叛嗎?衛兵近在咫尺,以保護皇帝的安全,但他們一旦逆水行舟,就有機會直接殺死皇帝,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前幾代,皇帝甚至不允許官員佩劍進宮。他開啟地圖後,匕首出現了。幸好秦王拿走了,荊軻因刺殺秦王罪被殺。由此可見,凡是能見到皇帝的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確保前面沒有武器,才能進入房間。但即便如此,有時護衛軍也無法保證皇帝的安全。
但是,在清朝,皇家衛隊制度是專門建立的。它最初是由清朝皇帝努爾哈赤建立的。當時,它並沒有佔領中原。隨著清朝皇權的逐步加強和鞏固,看守制度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康熙年間,有前大臣、前侍衛、前清門侍衛的特殊職位。這些保鏢基本上都是皇帝親自挑選的。他們沒有假裝是別人的手。皇帝有著強烈的懷疑和猜疑,這幾乎是所有皇帝的通病。但是為什麼有些錦衣衛可以帶劍呢?他們也被稱為持劍衛士。他們走進皇宮,跟著皇帝走。皇帝不怕衛兵被刺殺嗎?其實沒有必要害怕,因為清朝的特殊制度決定了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能入選保鏢的基本上是滿洲人、蒙古王子的兒子、氏族的兒子,還有一些被皇帝賞識的保鏢。在以前的保鏢中,允許帶刀的是有特權的人,至少有四個,四個受出身的影響,所以能達到這四個品質的人,大多是皇帝的知己,知根知底。清朝是由滿族人民建立的。明朝遺留下來的一些人雖然想刺殺皇帝,但根本買不到滿族保鏢。上一層樓,但這只是一個狂野的歷史傳說。選拔錦衣衛的具體標準非常嚴格。皇帝親自從最上面的三旗中挑選,這是八旗中的最高貴族。而且,他們還需要通過武功考試,或者從武功考試中勝出。只有武功高強的人才能被選為皇帝的保鏢。為了保護皇帝,我們需要高超的武功,但畢竟是皇帝,我們也需要注意儀容儀表,所以對錦衣衛的考核也包括儀容儀表。
據史料記載,黃太極的錦衣衛和其他保鏢能夠與明軍作戰,並在錦州城外俘虜了九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錦衣衛在戰鬥中是多麼的強大。皇帝也會選擇他信任的保鏢。即使這個人的能力不是最優秀的,但如果皇帝信任他,他也可以成為以前的保鏢。作為一個九級的下級官員,他們最好是皇帝的御衛。他們有成績,大多在三年級和六年級之間。他們也可以接近皇帝。如果他們幸運的話,還可以給他們一件黃色的夾克。據《交澤碑》記載,清朝軍事金石何力當選為皇帝的御衛。他得到了一根花羽毛,穿了一件黃色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