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們認為現在人們所不接受的文化還有必要傳承下去嗎?

35
回覆列表
  • 1 # 老神仙161891519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寶貴財富,但學起來非一兩年的功力。費神費力費眼,也不是一學就會的,還得有天性悟性,不是一般人能學的,(就是說你想學,因為笨,你也學不會)。

    再說就學了十年八年學會了,又養不活自己,(賺不著錢)。

    又費時又費力還不賺錢,能有人學嗎?

  • 2 # 雲杳

    任何一種物質的誕生和消散,都離不開其本身的價值和所有權問題。

    題主列了三張圖,我們就就地取材,聊聊現在國內非遺的狀況。

    首先,國內很多的非遺,在漫長的歷史中,比較小眾。

    非遺小眾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①技術實操難度比較大;

    像是現在抖音中非常流行的建盞,很漂亮,也很好儲存,但是製作週期太長,數量少,單價就高!單價高到一定程度,適用性就會小眾。抖音裡做建盞總呼籲人們支援,我在超市買個十五塊的杯子喝水,不香麼?

    ②傳承受眾極窄;

    中國武俠裡經常有句名言抖出來:“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這句話,放到很多非遺裡,就非常真實!比如,題主放的那個鐵樹銀花和百鳥朝鳳,我記得就是這種東西。

    本來會的就不多,還經常不肯傳代。中國的傳統技術傳承方式,確實是結束了很多非遺脆弱的命運。

    最典型的,可能是即將沒有材料可用的沉香木和黃花梨木傢俱製作工藝。黃花梨傢俱的盛行,不僅讓黃花梨傢俱價格成長到一般人高不可攀,也讓海南野生黃花梨幾乎瀕臨滅絕,巧婦也會難為無米之炊啊。

    其次,很多非遺,被新技術,新元素所替代

    這個很好理解,科技在進步,更方便更強大的工具總是層出不窮的被製造出來。

    皮影戲,乃至古代戲曲,就是其中的典型。

    就說哪怕把皮影做成節目放到電視臺,你是願意看一個小時皮影裡兩個小紙人的叮鈴哐當,還是願意看著兩個活生生的演員表演的《新三國》許褚赤膊戰馬超?

    一個是單人口技,一個是融合了武打實景和激昂背景音樂,車馬服道皆備,人家表演成本都不一樣,憑什麼要求觀眾付出一樣的熱情?

    價值不同。這個原因,應該是非遺最致命的弱點。

    最後,還有可能是某些非遺本身的問題。

    這個因素的源頭可能就千奇百怪了。

    我舉個例子:苗族的對歌求婚!

    現代人的價值觀更新換代,你要所有的苗家年輕人按照聲音好聽程度去找老公,娶老婆,有點太難為人了吧!

    非遺,是歷史文化的活證據,但是,畢竟是要將歷史產物強行糅合進現代社會,還寄望著它散發出新生機,難度肯定是巨大的。這不僅是所有非遺繼承人的任務,也是所有承載著歷史遺澤的華夏後人,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 3 # 不可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圖:蘇繡·雙面繡)

    關於非遺傳承人的故事

    有一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今年已經快八十了,怹的作品很多都被國家級的博物館收藏過。當我們去見老人家的時候,怹還給我們展示過他的手藝,看完之後,兩個大拇哥都不夠使的。

    當提到,怹這一輩子有什麼遺憾的時候,老人落淚了——唯一的遺憾就是這身手藝沒有傳承下去,等百年之後,手藝也就“絕”了。之前高峰的時候,怹手下有六七個徒弟。不過後來,這些徒弟們也都慢慢的退出了這個行當。

    聽怹講,主要原因是靠這麼手藝養活不了自己,哪怕是最基本的餬口都難。因為手藝的原因,怹製作一把銅壺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以怹的身份,可以賣到10萬左右。而怹的徒弟們則很難賣上這個價格,又因為這些手藝的市場比較小,導致最終紛紛離去。

    (圖:蘇繡·雙面繡)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繼承非遺?

    以道哥的觀察和相關的資料來看,有以下幾個原因:

    1、非遺傳承大多是家傳或者師承,具有一定的排外性,並不是你想學就可以學到的。很多非遺也具有地域性,非同一地區的人也很難知道這些非遺傳承是否需要年輕的傳承人來學習;

    2、很多非遺需要一定的繪畫或者美術基礎,這就將一部分年輕人排除在外。而有這些基礎的年輕人又有自己喜歡的領域,而不願意加入到這個領域;

    3、傳統觀念中認為非遺是和年輕人比較不搭的兩個群體,年輕人也沒有這個意識去關注這塊市場。

    基於此,我們在觀念宣傳上應該打破這些條條框框,同時也要多多宣傳非遺傳承的問題,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個群體。

    如果有這個機會讓你可以學習這些非遺技能,你願意去學習嗎?

  • 4 # h千祥雲集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寶貴財富所以還得繼續傳承下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由於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的日益更新,年輕人的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他們出生開始,所接觸到的就是流行歌曲、電腦、遊戲以及網際網路等,而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少之又少。這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文化等對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衝擊,年輕人嚴重缺乏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由於缺乏這種傳統文化教育氛圍,所以很多年輕人對非遺沒有概念,或者對非遺不感興趣。

    從網上看到一組資料:在1082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80歲以上的107人,70-79歲的237人,60-69歲的287人,40-59歲的444人,40歲以下的7人,60歲以上的傳承人佔比高達58.3%,傳承人平均年齡為63.29歲。

    年輕人為什不喜歡學習"非遺"文化呢?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的提高,物價的不斷上漲,為了生計年輕人要賺錢養家餬口,迫於生計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這些"非遺"文化。

    三、面子因素

    年輕人不喜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是因為不體面,怕人笑話。我們村以前有唱大鼓的,他自己的孩子都不學,原因是說個物件都不好說,別人都去上班、做生意去了,自己去唱大鼓多丟人。所以我們村的打鼓就失傳了。

    不過自從有了自媒體,很多人又把過去的非物質文化拾起來了,再加上國家的大力宣傳推廣,現在的非物質文化正在復甦。將來一定會有很多年輕人喜歡非物質文化。

  • 5 # 通文鑑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民族的財富。那為什麼現在年輕人比較少去傳承呢?

  • 6 # 苗條的小胖兒

    我來說幾個自己認為的觀點,希望大家斧正.

    緊隨著時代的發展,不要做時代的棄兒,我相信,總有一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接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棒的!

  • 7 # 張揚ZDH

    非遺傳承需要具備工匠精神的專注與精益,現實問題是傳承人除了興趣愛好以外更需要權衡其投入的時間成本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 8 # 鄉鎮飄客

    這個也是我自己家鄉自己民族存在的問題和困擾。現在的年輕一代,上學讀書有點見色的,為了前途為了改變命運,他們更多願意用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放在學習上,以求知識改變命運。而那些讀書不成的年輕人,卻過早進入婚育階段然後養家餬口,再沒心思學傳統文化。再者,傳統文化難成產業,經濟利益微乎其微,所以沒有吸力。

  • 9 # 凱沐讀書

    首先我覺得提問者說到了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困境中的一個痛點。

    究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留?這是一個問題。

    1.提問中所說,不被大家接受的文化,其間蘊含著價值判斷,為什麼不被接受?

    也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有些非遺文化在審美滿足和歷史文化含量上不足以吸引人,而不單單是年輕人,有些地方為了所謂的“文化名人”到處爭搶“非遺”,比如網路上有“西門慶故里”之流。

  • 10 # 公益365

    隨著工業文明程序的推進,誕生於農業文明時期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根本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而年輕人學習這些東西,也需要依靠他們讓自己生存,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卻不能夠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物質保障,談何傳承和發展,隨著工業化文明的程序推進,必然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被時代無情的拋棄。但也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卻與時俱進、歷久彌新,比如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已經傳承了六代,並且現在打破家族式傳承,面向社會廣泛收徒,傳承人已經達到5000多名,遍佈全國各地,年輕人學習上手快,並可以以此為生,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所以傳承人中不乏年輕人。尤其是該專案已經與洛陽市中醫藥學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學生畢業就可到新鄉張氏經絡收放醫院就業,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去學習和傳承。

  • 11 # 樑心看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沒人繼承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第一,生活在這個物慾橫飛的年代,很多年輕人追求的生活理念已經發生了,本質的改變,感覺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切以追求物質改變生活為主導思想。

    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得到國家的保護,有一個好的傳承,畢竟是幾千年的文化,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復活,一個民族文化是對外一個更好的一個交流,對內是更好的一個文化教育,新生代特別是孩童的一種思想美化。

    個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必要傳承,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瑰寶,5000年勞動人民的文化智慧,思想創造力,讓我們每一代不忘記自己的祖先,更不能忘記祖先的智慧和生活文化。

  • 12 # 黃巨集州64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起來比較難,學者必須得有一定的耐心和悟性,短期內沒有效益,不如打工來錢快,故年輕人不願意學。

  • 13 # 探知者劉玉明

    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很多,例如剪紙,香包,農民畫,皮影,泥人……都是手工作業代代相傳,現銷量少,盈利低。年輕人經濟壓力大,工作快節奏,肯是要幹收益快,利潤大的事。所以不會傳承他們認為落後的東西。

  • 14 # 詩經秦風無衣

    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認知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之所以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傳承可分為幾部分分析。

    第一,它涵蓋的知識面極其寬廣,如果要真正的去感受它的含義,花費的精力可能會是一生,每個事物的背後都有他特有的故事,有起因,有發展,有精神,這些通通都是十分考驗人的耐心。

    第二,它大多數都是有悠久的歷史,而如今的時代,歷史很容易被人們所遺忘,年輕人嚮往的是未來,那些能夠給予他們帶來利益的東西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它的影響力是隱藏著的,也許年輕人有各種各樣的喜好,但生於時代的盛世之期,讓他們很難去發現那些過去飽含情懷的東西,也就不能領悟其中的文化涵養。

    第四,世界在飛速的發展,而其中中堅力量不得不是年輕人,他們要跟上前進的步伐,有時的稍微不努力,就可能錯過了機遇,可以說是空閒時間於年輕人少之又少。

    年輕人不願意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是在適應時代發現下造成的遺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好,陌生人,可以分享一首你最近最喜歡的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