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稀說史
-
2 # 跪射俑
兩漢之間有3位皇帝:
一、新朝皇帝王莽,他在位15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二、更始帝劉玄,他是東漢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公元23年,他被綠林軍擁立為皇帝。25年,他被赤眉軍所殺。
三、建始帝劉盆子,他是西漢漢高祖劉邦之孫劉章(城陽景王)之後。公元25年,他被赤眉軍擁立為皇帝。27年,赤眉軍兵敗,他投降了東漢漢光武帝劉秀,劉秀下令用滎陽的官田租稅養他。
還有以下割據政權:
劉嬰的臨涇政權
漢孺子劉嬰,一個悲劇的皇太子,也可以說是最正宗的漢家血統。公元6年漢平帝駕崩後,因為無子,王莽等議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但劉嬰當時太小,還不足兩週歲,就只好先立他做太子,王莽以“攝皇帝”代行皇權。王莽代漢後,劉嬰被廢除太子之位,改封安定公。王莽還將孫女嫁給他,新朝滅亡後,有個叫方望的儒生,他認為更始帝劉玄日後必敗,便離開劉玄並找到前朝太子劉嬰,對他一翻畫餅後,劉嬰就跟他出逃長安,跟方望來到他們的根據地臨涇,臨涇相當於現在的甘肅鎮原縣。當地聚眾數千人,劉嬰一稱帝,立即遭到劉玄惡意報復,短短几個月,這個短命的政權就敗在劉玄手上,劉嬰被殺。
王昌的趙漢政權
"趙漢"政權(公元23年12月-24年5月),王昌早年是個風水看相的神棍,他利用天下大亂的時機,對外宣稱自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由於趙飛燕的迫害,在高人幫助下,逃出皇宮,流落民間。(ps:漢成帝是沒有子女的)就這樣他一個神棍全憑一張嘴被河北豪強劉楊、劉林等劉氏宗親們的擁護下在邯鄲稱帝。史稱這一政權為"趙漢",以區分於玄漢、赤眉漢。而就在那一年,劉秀被更始帝劉玄派遣,到河北招撫各路軍閥。當即王昌頒佈聖旨:"天下有得劉秀首級獻於朕者,賞邑十萬戶。"
可惜王昌鬥不過劉秀,短短半年,劉秀服收攏了劉植、耿純等私家地主武裝,耿況、彭寵等地方軍閥,並以聯姻方式,策反劉楊。擁有十萬大軍的劉秀,協同更始帝派來的平叛大軍,於公元24年5月攻破邯鄲,王昌乘夜逃出邯鄲,途中被殺。至此,趙漢政權結束。
公孫述的成家政權
成家政權(一作大成或成)(公元25年4月-36年11月)這是除王莽新朝以外最長的割據政權了。公孫述出身士族家庭,新莽年間,出任導江(即原蜀郡)太守,治所在臨邛(今四川邛崍)。此人頗有能耐,政事處理得整整有條,治下奸盜絕跡,由是聞名。新朝滅亡後,公孫述民心歸附,收復當地豪強,並打敗入侵的劉玄部隊。在幕僚李熊等人的慫恿下建元稱帝,國號成家,年號龍興。剛好公元25年9月玄漢敗亡,赤眉軍又一盤散沙,劉秀更是忙於山東事務,這邊蜀地的公孫述撿了個大便宜。招降了關中豪傑呂鮪等數萬人、又收留了被劉秀打敗的楚黎王秦豐及延岑、田戎等人。
隨著東漢的統一戰爭,大部分的割據勢力被消滅。公元32年,劉秀把隴右的牆頭草隗囂割據勢力平定後,矛頭指向了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就是成家政權了。劉秀多次想和平解放蜀地,勸公孫述投降,公孫述死不投降,他說哪有投降的天子。劉秀VS公孫述,贏得並不輕鬆,大將來歙、雲臺二十八之一的岑彭均被刺殺,東漢第一戰將吳漢,也差點死於偷襲。最終在公元36年11月滅成家政權。
劉永的睢陽政權
睢陽政權(公元25年11月-29年8月),創始人劉永,西漢樑孝王劉武第九世孫。更始政權成立後,劉永積極擁戴劉玄,被封為樑王,都城在睢陽(河南商丘),他積極籠絡關東勢力,準備起兵割據,接著,招納諸郡豪傑,以周建等為將帥,攻下濟陰郡、山陽郡、沛郡、楚郡、淮陽郡、汝南郡等地的二十八座城池。又通過封官賜爵,劉永將割據山東的各割據勢力網羅到自己旗下,共同組成聯軍,盤踞於關東諸地。成為割據東方的霸主。更始政權滅亡後,他在睢陽稱帝,與已經稱帝的光武帝劉秀爭奪漢朝正統。
由於劉永的封地名是樑國,後世稱這一場爭奪戰為漢樑之戰。劉秀以蓋延為主將,馬武、劉隆、馬成、王霸等四人為副將,率軍數萬東征割據睢陽的劉永。漢軍分東西兩路進兵,打得劉永節節敗退,劉永死守睢陽數月,還是被攻破,劉永敗逃。此後蓋延又數次擊敗劉永的聯軍,攻佔了大部分的郡縣。 公元27年4月,睢陽人驅逐了漢軍,舉城迎接劉永歸來。劉秀急令吳漢與蓋延等合軍圍住睢陽。劉永又死守睢陽數月,因糧盡突圍,在逃跑的過程中劉永的部將慶吾就殺了劉永,向漢軍投降,劉永死後,其弟劉防舉城投降。蘇茂、周建則逃奔垂惠(安徽省蒙城縣),共立劉永兒子劉紆為樑王,繼續對抗劉秀。公元29年2月,劉秀派馬武、王霸包圍垂惠聚,擊敗蘇茂、周建。劉紆在四處逃跑的過程中被部下高扈殺死。
-
3 # 星火辰
兩漢間稱帝的人肯定不止十人,劉秀在其中身份算不上高貴,但卻是最幸運的人。
一、王莽實實在在當了十多年的新朝皇帝,即便歷史不承認,但也不得不以他的年號紀年
新朝夾在兩漢之中,自然不會被漢家正統承認,然而王莽可是當了十多年大權獨攬的皇帝的,算上他獨掌西漢最高權力的外戚時代,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王莽篡漢之初,其實得到了大量的支援,後來終究因為西漢遺留下來的問題太過難搞,再加上王莽一味書生化的復古,終究搞得天下大亂,王莽定格為亂臣賊子。但不管怎麼說,他和後面那些自稱皇帝的人,還是有本質差別的,因為他是實實在在當了十多年皇帝的人。
二、綠林軍的皇帝、劉秀的族兄兼仇人兼恩人,短暫的天下共主劉玄
劉玄的更始政權,其實是劉秀東漢政權的胎盤,儘管劉玄殺了劉秀的大哥劉伯升,但是若沒有劉玄更始政權的支援,劉秀不可能在河北站穩腳跟。在一個極為短暫的時期(公元23年到25年),劉玄其實是天下群雄都認的共主,但終究因為綠林軍軍紀的敗壞和不懂生產,最終覆滅。最後,劉秀“不殺伯仁、伯仁卻因劉秀而死”,劉秀給劉玄這位族兄保留了名聲。劉玄大概與楚漢相爭時項羽地位有些類似,當然,個人魅力就差遠了。
三、其它幾個都自稱為漢的政權該放在一起說,都自稱是漢室後裔
僅僅公元23年就誕生了三個漢家政權。
當年二月,綠林軍立劉玄為皇帝,建元更始,上面已經說了。
八月,前忠武侯劉望起兵汝南,稱皇帝,到十月即敗死。
十二月,邯鄲卜者王郎稱皇帝,王郎自稱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一時間蠱惑眾人,在河北形成了非常大的勢力,逼得劉秀差點走投無路。靠著信都、上谷、漁陽等郡豪強的支援,劉秀打敗王郎,這才奠定了他在河北的霸業。可以說,王郎是劉秀起步河北的最大對手。
公元25年,隨著更始帝政權的迅速衰落
正月,方望等人擁立前孺子嬰為皇帝(王莽就是從劉嬰手上篡位的,那他這算是復位了),但很快就被更始帝破斬之。
這年的四月,公孫述稱帝於蜀,六月,劉秀稱帝於河北,正式建立東漢政權。這兩個這裡提下就是了。關鍵問題是,隨著天下共主更始帝的衰落,看出了牆倒眾人推的傾向。
與劉秀稱帝大約同時,赤眉軍攻入關中,大敗了更始帝的軍隊,通過抽籤搖號的方式,把個城陽景王的後代劉盆子立為了赤眉軍的皇帝。赤眉軍幾乎是山東人,而劉盆子的祖先城陽景王劉章在西漢初年,平諸呂之亂時有大功,因此被當時的山東人當做神仙一樣供著。劉盆子兄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推出來抽籤搖號,結果劉盆子中獎了,但劉盆子卻一點也不高興,嚇得大哭。後來,赤眉被劉秀打敗,劉盆子僥倖活了下來,但不知怎麼眼睛卻瞎了。
到十一月,曾經服從於更始帝的樑王劉永又在睢陽稱帝。
這一年,還有一個盧芳,自稱是漢武帝的曾孫劉文伯,投靠匈奴,被匈奴人立為漢皇帝。
看到了吧,以漢為名號的皇帝,至少就有劉玄、劉望、王郎、劉嬰、劉秀、劉盆子、劉永、盧芳等八人,其中劉玄曾一度是天下共主,而前廢帝孺子嬰才是最正統的,其中王郎、盧芳兩個被當時就認定為假冒劉姓,其餘應該都是劉家後人吧,劉秀在其中的身份地位肯定不算高,但他是最有能耐、也最幸運的。
四、還有幾個非劉姓的政權
二是銅馬、青犢等農民軍餘部擁立的孫登政權,孫登很快便死於內訌。
三是公元27年才稱帝於淮南的李憲政權。
其實,當時非劉姓割據政權大多不稱帝,只是稱王稱將軍而已,好多勢力比稱帝的還大。著名的有楚黎王秦豐在荊州的政權、齊王張步等人在山東的政權、海西王董憲的政權、西州大將軍隗囂的隴上政權、河西竇融的政權、燕王彭寵的漁陽政權等等。
大約到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前後,劉秀逐漸平定了這些政權,天下一統。
如此算來,兩漢間的政權極多,即便是論稱帝的,也不止十個。
倘若把王莽不算,不被承認的皇帝好像恰恰十個:劉玄、劉望、王郎、劉嬰、公孫述、劉盆子、劉永、盧芳、孫登、李憲。
-
4 # 大魚嗨談
都有被承認,只是知名度比較低而已,下面列出兩漢期間所有的皇帝,西漢皇帝世系
1. 公元前206-前195,漢高祖,劉邦,無年號;
2. 公元前194-前188,漢惠帝,劉盈,無年號;
*. 公元前187-前180,漢高後,呂雉,篡位;
3. 公元前179-前157,漢文帝,劉恆,年號前元、後元;
4. 公元前156-前141,漢景帝,劉啟,年號前元、中元、後元;
5. 公元前140-前87, 漢武帝,劉徹,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
6. 公元前86- 前74, 漢昭帝,劉弗齡,年號始元、元鳳、元平;
7. 公元前73- 前49, 漢宣帝,劉詢,年號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8. 公元前48- 前33, 漢元帝,劉奭,年號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9. 公元前32- 前7,漢成帝,劉驁,年號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
10. 公元前6- 前1,漢哀帝,劉欣,年號建平、元壽、元始;
11. 公元1 - 5 ,漢平帝,劉珩,年號元始;
12. 公元6 - 8 ,漢孺子,劉嬰,年號居攝、初始;
王莽篡位,公元9-22年;淮陽王劉玄,公元23-24年。
東漢帝王世系
1. 公元25 - 57,漢光武帝,劉秀,年號建武、建武中元;
2. 公元58 - 75,漢明帝, 劉莊,年號永平;
3. 公元76 - 88,漢章帝, 劉旭,年號建初、元和、章和;
4. 公元89 -105,漢和帝, 劉肇,年號永元;
5. 公元106, 漢殤帝, 劉隆,年號延平;
6. 公元107-125,漢安帝, 劉祜,年號永初、元初、永寧、建光、延光;
7. 公元126-144,漢順帝, 劉保,年號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
8. 公元145, 漢衝帝, 劉炳,年號永嘉;
9. 公元146, 漢質帝, 劉瓚,年號本初;
10.公元147-167,漢桓帝, 劉志,年號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
11.公元168-188,漢靈帝, 劉巨集,年號建寧、熹平、光和、中平;
12.公元189, 漢少帝, 劉辯,年號光熹、昭寧;
13.公元189-219,漢獻帝, 劉協,年號永漢、初平、興平、建安。
-
5 # 仁者厚德載物
在西漢與東漢之間還有十位皇帝,沒有被正史承認。
1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的新朝是名正言順的大一統王朝,可惜只有一位皇帝就徹底滅亡。如果當初王莽的兒子皇太子王臨搶班奪權成功稱帝,新朝在歷史上的地位會好很多,但王臨的謀反卻被王莽鎮壓,導致新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大一統王朝。
2更始皇帝劉玄
公元23年成立,劉玄是漢景帝后代,被綠林軍擁立為更始政權的皇帝,國號漢,定都長安。更始政權在推翻新朝以後成為天下之主,由於皇帝劉玄能力較差,很快分崩離析,公元25年劉玄投降赤眉軍被殺,更始政權滅亡。
3趙漢皇帝王郎
公元23年成立,國號漢,定都邯鄲。王郎又名王昌,他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是劉秀爭奪河北的主要對手,公元24年被劉秀消滅。
4西漢末帝劉嬰
公元6年,漢平帝去世,西漢權臣王莽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為皇太子,王莽作為代理皇帝,公元8年,王莽取代西漢建立新朝。新朝滅亡以後,劉嬰被人立為西漢皇帝,公元25年,20歲的劉嬰被更始政權殺害。
5建始皇帝劉盆子
劉盆子是漢高祖劉邦孫子劉章的後代,公元25年,被赤眉軍立為建始政權皇帝,國號漢,定都長安,公元27年劉盆子投降劉秀。
6樑漢皇帝劉永。
公元25年,更始政權滅亡以後,漢景帝弟弟樑王劉武的後代劉永在河南商丘自稱皇帝,國號漢,與劉秀爭奪漢朝正統,公元27年被劉秀消滅。
7大成皇帝公孫述
公元25年,公孫述在四川成都自稱皇帝,建立大成政權,年號龍興,是與劉秀的東漢王朝對抗時間最長的割據政權,公元36年被劉秀消滅。
8上郡皇帝孫登
公元26年,銅馬等義軍在陝西上郡擁立孫登為皇帝。公元27年部下殺害孫登投降劉秀。
9淮南皇帝李憲
公元23年,新朝滅亡以後,李憲自稱淮南王,公元27年,李憲自稱皇帝,定都合肥,擁有十幾萬軍隊,公元30年被劉秀消滅。
10九原皇帝盧芳
公元28年,盧芳在匈奴支援下稱帝,定都九原。公元37年盧芳被迫逃亡匈奴,公元40年,盧芳投降東漢,公元42年,盧芳反叛東漢,最終逃亡匈奴。
-
6 # 佳寧姐姐說歷史
王莽
劉玄
劉玄是漢景帝的後人,他也算是皇室宗親,他於公元23登基為王,國號還是“漢”僅僅兩年之後同樣被劉秀所滅。
王郎
他對外宣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其實都是騙人的目的是讓自己名正言順一點,他建立政權的時間也是公元23年國號還是“漢”定都邯鄲,由於邯鄲在古代屬於趙國,所以他建立的政權這叫“趙漢”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就被滅,如同曇花一現。
劉嬰
這位姓劉的同樣是一位漢室宗親,國號還是“漢”他是漢宣帝的玄孫,劉嬰定都臨涇(甘肅鎮原),這位皇帝僅僅在位幾個月的時間,於公元25年滅亡。
公孫述
有一位叫公孫述的人,建立國號“成家”定都成都,這位在位的時間有點長,他於公元25面建立政權,公元36年才被滅,共存續了十一年的時間。
劉盆子
劉永
劉永西漢樑王劉武的後人,定都睢陽,建立政權的時間是公元25年,公元27年滅亡。
孫登
他的出身很低是個農民,他於公元26年建立“銅馬政權”定都上郡(陝西綏德),同樣僅僅幾個月後滅亡。
.李憲“
李憲公元27年稱帝,定都廬江(安徽合肥),滅亡時間公元28年。 李憲跟公孫述相似,本是新朝官員。新朝滅亡後,他割據廬江,自稱淮南王,建武三年,李憲又自立為帝。 第二年,在劉秀的打擊下,李憲在逃往途中,被部下所殺。
盧芳
盧芳,詐稱漢武帝曾孫劉文伯,成立時間公元29年,定都九原(包頭九原區),滅亡時間公元40年。
-
7 # 我是趙帥鍋
公元8年,王莽廢除劉嬰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宣告西漢正式滅亡。等到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開國稱帝,標誌著東漢正式成立。在這兩個朝代之前,有近17年的亂世,在這亂世之中,除了光武皇帝劉秀外,其實還誕生過十位皇帝。
第一位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王莽原本只是外戚,但在漢平帝病死後,王莽為避免年長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縱政局,便立只有兩歲的漢宣帝玄孫劉嬰為皇帝,但劉嬰當時太小,還不足兩週歲,就只好先立他做皇太子,王莽以“攝皇帝”代行皇權。
三年後,王莽逼迫劉嬰禪讓給自己,並改國號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這一年,王莽54歲。
當時,西漢朝廷腐敗,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經濟和政治危機愈演愈烈。在這種背景下,王莽推出了歷史上著名的“王莽改革”。
王莽的本意,是以想通過打擊地主官僚階級的利益來救濟廣大農民。但問題,封建社會說到底就是地主階級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王莽的改革幾乎得罪所有的地主和官僚,於是在他們勾結和唆使下,各大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恰恰這時候,全國又發生各種蝗災、旱災和饑荒,農民起義越是越演越來,並形成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最終在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將王莽的頭顱砍下,由此這位“新朝”開國皇帝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69歲。
第二位是更始皇帝劉玄。他是劉秀的族兄,在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時,被綠林軍各部首領擁立為傀儡皇帝。
公元25年,更始政權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之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出降,獻出傳國玉璽,更始政權滅亡。不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第三位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太子劉嬰。這位劉嬰,是漢宣帝的玄孫,也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太子。
當初漢平帝死後,王莽打算立他為皇帝,但因為其不滿兩歲,便讓他先當皇太子,王莽代行皇權。兩年後,王莽將其廢掉,自立為皇帝,此後劉嬰就一直被王莽囚禁在長安。
公元23年,王莽被綠林軍所殺,一個叫做方望的起義軍領袖認為劉嬰才是天子正統,便將劉嬰迎至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並立他為皇帝,國號為漢,史稱“西漢復辟”。但是,這個復辟政權僅存活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劉玄擊敗,劉嬰也被亂兵所殺,享年21歲。
第四位是建始皇帝劉盆子。這位劉盆子是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的後代,在綠林赤眉起義時,他被赤眉軍掠走,被迫給他們放牛。再後來綠林軍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后,赤眉軍因對其安排的職務不滿,便自己擁立劉盆子為皇帝,改年號建始。
兩年後,赤眉軍被劉秀擊敗,劉盆子投降劉秀。劉秀厚賜劉盆子,任命他為劉秀叔父趙王劉良的郎中。後來劉盆子因病雙目失明,劉秀又下令用滎陽的官田租稅來奉養劉盆子,直到他去世。
第五位是樑王劉永。他是樑孝王劉武(漢景帝的弟弟)的八世孫,在王莽篡位後,被剝奪掉樑王繼承權。後來劉玄建立更始政權後,又恢復其樑王爵位。當時正值亂世,恢復爵位的劉永也是野心勃勃,他佔據樑國,不斷籠絡關東勢力,逐漸成為割據關東的霸主。
在劉玄的更始政權覆滅後,劉永自立為天子,定國號為“漢”建都睢陽(河南商丘)。
當時,劉秀已經在河南洛陽稱帝,於是關東地區就形成兩個漢室宗親爭奪正統的局面。此後兩年,兩人為爭奪漢朝正統多次大打出手,最終在公元27年,劉永兵敗被殺,劉秀取得最後勝利。
第六位是趙漢皇帝王昌,又稱漢繼帝。這位王昌是邯鄲人,主要靠卜相為生。王莽建立新朝時,有人自稱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輿,遭到王莽誅殺。王昌便利用這一事件,詐稱自己是真正的劉子輿,並因此結識到趙王之子劉林。
公元23年,王莽被殺後,劉林也想逐鹿中原,於是他便以王昌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輿,是大漢真正的正統天子為由起兵,並擁立王昌為皇帝,定都邯鄲,史稱趙漢。但僅僅只過去一年,劉秀的大軍就攻破邯鄲城,劉林和王昌都被亂兵所殺。
最後四位皇帝,分別是割據成都的公孫述,國號成家,年號龍興,成立時間公元25年,滅亡時間公元36年。割據安徽的淮南王李憲,在公元27年自稱為皇帝,定都廬江(安徽合肥),公元28年被劉秀所滅。
割據內蒙古的西平王盧芳,公元29年建國稱帝,定都九原(包頭),公元40年歸降劉秀,被任命為代王,不久反叛後逃亡匈奴。割據陝西的孫登,公元26年建國稱帝,定都上郡(陝西綏德),公元26年被劉秀所滅。
-
8 # 貓爺歷史觀
西漢末年,由於漢哀帝早亡,造成了皇權的旁落。當時西漢的外戚王家,靠著皇太后王政君,到了漢哀帝去世前後基本上成了西漢王朝的當權派。
但劉衎將要有了親政的能力,卻又不小心死了。漢平帝死後,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不僅改元而且祭天,總之新皇帝做的事兒王莽也做了,雖然這時他還沒有真正成為皇帝。
公元8年,王莽正式取代西漢建立新朝。但這個王朝卻是個短命王朝,本來想開天闢地大幹一番的王莽,卻因為一系列新政激起了天大亂。
這十位無論是自立還是被別人立為皇帝,總之是兩漢之間真正稱帝的,並且後世史學不予以承認的。
他們雖然僭號稱了帝,無論當時勢力大小,但最後都無一例外失敗了。成王敗寇,不被後世正史承認也很正常。
-
9 # 木劍溫不勝
眾所周知,漢朝有兩個時期,分別是西漢和東漢時期。在西漢末年的時候,一個叫做王莽的人篡了劉家的天下,一舉建立了一個極其短命的政權,也正是從這個時候,使得漢朝出現了一個“空洞區”,也正是在西漢和東漢的這個空洞區內,加上王莽,一共出現了十位皇帝,但是後來出於一系列的原因,這十位皇帝一直不被修撰歷史的文人學者所承認。
他的姑姑是當時的孝元皇后,是一個十足的外戚,再加上王氏家族在那個時候善於經營權力,所以使得這個家族在後來的西漢王朝中大權在握;要知道,在當時的朝野中,王氏家族中,一共有九人因為皇恩被封賞了侯,五人被被封為了大司馬,可為是聲名顯赫的望族,雖然比不上當年的霍氏家族,但也算是當時較有影響力的家族。因為他在早年的時候,父兄接連離他而去,陰陽兩隔,所以才使得他跟著自己的叔叔們一起生活,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中,使得他的心智,他的見識得到了提升和提高。不知是因為天賦的原因,還是因為他飽讀經史,就在他們家族如日中天,各個親戚都生活奢靡,過著紈絝子弟的生活時,他卻依舊保持著節儉和樸素。一時間勤勞好學、艱苦樸素成為了當時王莽的名片,如“出淤泥而不染”一般,也正是因為他這樣“不合群”的做法,使得天下人對於此人很是敬佩。
後來,他憑藉著自己的“道德”,在仕途上可謂是扶搖直上,以至於在後來漢室垂危、社會動盪的時候,人們將他看做是一個可以匡扶社稷的能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王莽利用自己的“道德”,成功的竊取了西漢王室的果實。
劉盆子他是西漢一個偏支的皇族,據說是漢高祖劉邦孫子劉章的後代。後來在更始三年的時候,也就是在公元二十五年的時候,被赤眉軍的領袖擁立為皇帝,也就是後來歷史上所稱的“建世皇帝”。
王郎其實王朗並不是他的真名,經過學者對歷史的考證和研究,大家發現他的原名叫做王昌,以前是趙國邯鄲人,也是在新朝末年亂世之時,起來的大勢力之一。後來他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霸業,稱自己為漢成帝的後裔。在公元23年的時候他被擁立為帝,史稱“趙漢”。
劉聖他是漢景帝的後人,他的家族本來是有爵位世襲的,可是因為王莽的關係,他們家世襲的爵位被廢除了,從一代貴族成為了庶民。後來他被公元23年的時候稱帝,史稱“大漢嗣元帝”。
劉永因為家族的原因,所以他在早期的時候,家族的一些勢力據已經被得權的王莽除掉。他早年曾經投奔到劉玄的手下,被封為了樑王,後來他便開始經營自己的勢力。在公元二十五年的時候他稱帝,史稱“樑漢政權”。
李憲他在早年的時候,被王莽封為偏將軍,後來因為能力較大,便逐漸經營其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在公元二十七年的時候稱帝。
公孫述他也是在新朝末年興起的勢力之一,後來在建武元年的時候,他在蜀地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和根據地,並在哪裡進行稱帝。在位的時間有十二年。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漢朝又復活了,自然不會承認這些偽帝。
兩漢之間大致指的是公元8年西漢滅亡後到36年東漢重新統一的歷史時期,在這近三十年間,天子成了廉價品,先後出現十餘位天子,換句話說就是皇帝。
這十幾位皇帝只有一位被史家公認,那就是漢光武帝劉秀;還有一位古人不承認、現代人承認,即新帝王莽。剩下幾位雖有帝號,卻都只是割據一方,在東漢統一程序中先後敗亡。
1、新帝王莽:失敗的改革者(8年——23年在位)王莽的古今評價屬於極端分化,古人就沒幾個稱讚他的,大多是貶損,少數幾個中立的,也就說說“王莽謙恭未篡時”,以他當上皇帝前的事蹟舉例子。直到近現代,王莽搖身一變成了社會改革者,讚譽鋪天蓋地而來,稱讚和否定達到了對半分的地步。到了網路時代,他又被稱作“穿越者”,號稱是把社會主義制度搬到古代。
事實上,王莽的確有真才實幹,他上位的方式非常獨特,不是像後世那些權臣一樣是掌控兵權後才完成改朝換代的,他是靠民意和外戚身份雙重加成當上輔政大臣,又碰上幼主在位,一步步架空皇權後禪讓登場的。
民意其實很難具象化,王莽能夠靠它屹立於士林朝堂數十年,已經說明他自身的能力了,但他上臺後的種種措施,又證明了他是個書生氏的政治家,一心想把社會推向並不存在的上古大同。
王莽是修習《禮經》出身的,這部儒家經典對於他而言已不是學問,而是信仰。再算上那個尊儒的年代,新朝君臣言必稱三代,事必據《周禮》,我們無比相信傳說中的三代盛世,認為只要依據《周禮》規定的去做,盛世的光輝就會再一次普照大地。
現在我們知道所謂三代盛世只是聖人的謊言,為了自己的學說鋪路而已,一個連鐵器都沒有的時代哪來的人人和樂,不過是物資極度緊張下的按需分配而已。
就這點來說,上古時期的所謂大同,跟我們要追求的共產主義是有一點點相似的,這就給王莽的復古改制披上了社會主義改革的面紗,在網路時代集聚了大批粉絲。
王莽的新政包括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等等,都是周禮模式,完全不顧社會現實。
以幣制改革為例,王莽在位十五年,幣制改了五次,這是什麼概念?平均三年改一次,等於三年前我在用人民幣,突然改成美元,現在又改成盧布,舊貨幣還沒收回,新貨幣就出來了,市場上新錢舊錢真錢假錢滿天飛,百姓不堪其苦。
本來王莽的上位是人心厭漢的結果,但他這麼一折騰,大家直接思漢了,漢朝再慘也沒這麼慘吶。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起義軍此起彼伏,新朝江山分崩離析。
2、更始帝劉玄:亂世天子(23年——25年在位)上面說了人心思漢,為了爭取人心,反抗新朝的起義軍不少都扛著漢朝的大旗,其中喊得最響的就是綠林軍,他們最初的根據地是綠林山,因而得名。
後來綠林軍連敗新軍,聚集了數十萬眾,其中就包括藉藉無名的宗室劉玄和野心勃勃的宗室劉演。
劉玄和劉演都是舂陵宗室,屬於同宗,所不同的是劉演能力出眾,跟弟弟劉秀拉起一支舂陵兵,兄弟二人都是反新的主要大將。劉玄則生性懦弱,綠林軍大將就看中這一點,擁立他為帝,國號漢,年號更始,是為更始帝。
劉玄稱帝是在23年正月,訊息一出,四海震動,各地紛紛棄新朝而去,接受漢朝的官職。到當年九月,漢軍攻破長安,新朝滅亡。
隨後漢軍席捲關中,劉玄也將都城遷往長安,彷彿曾經號令天下的大漢王朝又回來了。可實際上,此時的劉玄更像是周天子,地方上的割據勢力雖多向他稱臣,但並不聽他號令,有些更是悍然稱帝,想跟他爭奪天下。
劉玄卻沒認清這個事實,他一頭扎進了溫柔鄉,沉湎於酒色,不理政務,同時還猜忌諸將。在入主長安之前,他就設計誅殺了劉演,還把劉秀派去河北送死,殊不知劉秀在河北翻了盤,完成了劉玄不能完成的中興大任。
在劉玄的胡亂治理下,更始政權混亂不堪,諸將爭權,地方上的各大割據勢力頻頻向其發起挑戰,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赤眉軍。
3、建世帝劉盆子:抓鬮的放牛娃(25年——27年在位)赤眉軍跟綠林軍並列為新末兩大起義軍,勢力龐大,因把眉毛塗紅而得名。
赤眉軍原本的根據地是在山東,後來發展到山東、河南多地,與此同時,綠林軍已經改頭換面成了更始漢軍,殺入關中。
劉玄遷都長安後之前,赤眉軍就有意投降,但劉玄冷漠迴應,待遇給的很差,徹底斷了兩家大公司的合併可能。
24年冬,發展壯大的赤眉軍頻頻向更始政權發起進攻,混亂不堪的更始政權完全成了紙老虎,一打就敗。
到25年9月,赤眉軍已經殺到華陰縣,長安已經是近在咫尺。為了找個名頭,他們決定效仿綠林軍,擁立一個皇帝。
赤眉軍在全軍上下排查下來,找到七十多個漢室後裔,立誰為帝呢?樸實的起義軍將領們決定舉辦“摸彩”儀式,也就是抓鬮,誰摸到“帝札”,誰就當皇帝。
結果,15歲的放牛娃劉盆子抓了頭彩。於是這個昨天還在山坡上放牛的娃子,今天就成了皇帝,國號漢,年號建世。
很快赤眉軍攻下長安城,劉玄單騎逃走。不久,走投無路的劉玄向赤眉軍投降,開始當了幾天長沙王,後面赤眉軍也亂了起來,直接就把它給咔嚓了,更始政權滅亡。
赤眉軍亂的原因很簡單,關中連年戰亂,老百姓都沒命種地了,一下子又湧入那麼多赤眉軍,糧食根本不夠吃。加上劉秀的軍隊從河北殺入關中,赤眉軍連連敗退。
27年,赤眉軍在華陰慘敗,所剩不過殘兵敗將,再難跟劉秀爭鋒。劉盆子的大哥劉恭前去跟劉秀談判,在獲得寬恕承諾後,他跟劉盆子宣佈投降。建世政權滅亡。
劉秀知道劉盆子就是個傀儡,也沒追究他,還封其為趙王郎中,安排他在自己叔父兼養父趙王府中生活,以免有心人再拿他扯大旗。
後來劉盆子因病雙目失明,劉秀又下令賜劉盆子滎陽均輸官,用滎陽的官田租稅,來奉養劉盆子終身。不得不說這個放牛娃的運氣是逆天了。
4、趙漢帝王郎:精明的騙子(23年——24年在位)王郎又名王昌,邯鄲人,善於占卜算命。據說他曾發現河北有天子之氣,就起了自己當皇帝的心。他又打聽到王莽篡位時,長安城中有人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然後就被咔嚓了。
兩者一結合,王郎詐稱自己才是真正的劉子輿,還編造出自己是怎麼從皇子淪落為平民(趙後欲害之,偽易他人子,以故得全)、如何從長安跑到邯鄲的。
23年十月,有傳言說赤眉軍將渡黃河北進,為了爭奪河北,劉玄派劉秀前去招撫河北,但卻不給他兵馬,等於是讓劉秀去送死。
同年十二月,西漢宗室劉林等人在邯鄲擁立王郎為皇帝,因地處趙地,史稱趙漢政權。
王郎稱帝后,迅速佔領幽州、冀州,下令懸賞劉秀的人頭,劉秀的處境越發危急。但劉秀就是善於打逆風局,沒多久就把局勢逆轉過來,壓著王郎打了。
24年四月,劉秀進軍邯鄲。王郎派人出城談判,一再強調自己是漢成帝之子,劉秀撇下一句話:“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就是漢成帝這個廢物復活,天下也不是他的,更何況是假稱他兒子的子輿!)
談判破裂後,劉秀攻城二十餘日,最終攻破邯鄲,王郎乘夜出逃,途中被殺,趙漢政權滅亡。
5、嗣元帝劉聖:透明的天子(23年在位月餘)劉聖又名劉望,漢景帝后裔。
劉聖跟劉玄、劉秀這些宗室不同,他還沒遠到成為平民,在西漢末年,他的身份還是鍾武侯。王莽代漢建新時,作為西漢宗室的劉聖自然丟了爵位,淪為庶民。
這讓劉聖不能忍,他暗中積蓄力量,積極聯絡漢室子弟和豪強義士。新朝末年,他在汝南一帶起兵,迅速攻佔汝南。
不久,新軍在昆陽之戰慘敗,新朝的大將嚴尤、陳茂逃到汝南,投奔劉聖。
劉聖大喜過望,把軍政大權都交給嚴尤和陳茂,兩人投桃報李,力勸劉聖稱帝。
23年八月,劉聖在汝南稱帝,沿用漢朝國號,自稱“大漢嗣元皇帝”,以漢朝繼承者自居。
這就是在公然挑釁更始政權了,都是劉家人你還稱帝,要是有赤眉軍那樣的勢力也就罷了,偏偏還只是只菜雞。很快,劉玄派大將劉信率領數萬軍隊南下,做皇帝不到兩個月的劉聖被殺。
6、孺子嬰劉嬰:我才是皇帝(25年在位不到一月)公元6年,漢平帝劉衎病逝,皇位再一次空懸,王莽為了長久執政,選了年幼的劉嬰為繼承人,立為皇太子。
劉嬰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也是歷史上最奇葩的一個皇太子,明明皇帝都沒了,他卻還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西漢因此度過了三年沒有皇帝的日子。
這三年,西漢沒有真皇帝,卻有假皇帝,那就是王莽。他以皇太子年幼為由,居攝踐祚,自稱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做著做著,王莽想當真皇帝了,於是代漢建新,西漢滅亡。劉嬰被降為定安公(又作安定公),封地包括平原郡的5個縣,地方百里,民萬戶。
不過我們卻不敢讓劉嬰就封,他可擔心有人拿他當大旗反抗自己。王莽把長安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第,將劉嬰養在其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絡,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
畢竟身份擺在那裡,隨著新朝覆滅,劉嬰又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奇貨。
動作最快的是平陵人方望,更始政權剛亂起來的時候,他就劉玄覺得要完,得另尋出路。他覺得劉嬰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漢室正統,當受天命,就聯合安陵人弓林等人,把劉嬰從長安接走,帶到了臨涇。
25年正月,方望尊劉嬰為帝,劉玄立刻派出李鬆和蘇茂等將領,把這幾千人打得落花流水,劉嬰被殺。
7、樑漢帝劉永:逃亡皇帝(25年——27年在位)劉永是樑孝王劉武的第八代孫,其父劉立當樑王時跟漢平帝的外戚衛氏來往密切,漢平帝駕崩後,王莽掌權,把衛氏連根拔起,連帶著處死了劉立,劉永也失去了繼承樑王封爵的資格。
劉玄稱帝后,劉永前去投靠,劉玄封他為樑王,以睢陽為樑國國都。
劉玄遷都長安之後,政治日益腐敗。劉永心思頓時活泛起來,想依靠樑國起兵割據,奪取天下。
劉永一開始進展飛快,攻佔二十八座城池,又在名義上將東海郡董憲、齊地張步、西防佼強等人收為部屬,一時間威震關東。
25年十一月,劉永自稱天子,史稱樑漢政權。此前劉秀已經稱帝,兩個劉姓漢室親爭奪正統的戰爭,迅速拉開。
為奪取天下,劉秀制定了“先關東、後隴蜀”的戰略,派大軍進攻劉永。劉永連吃敗仗,率領殘部逃進了睢陽,堅守不出,加上漢軍內部發生叛亂,樑軍士氣大振,漢軍圍攻睢陽數月不下。
一直到26年八月,漢軍乘夜殺入城內,劉永帶著家人慌忙出逃,跑到了虞縣。
隨後漢軍四處攻城略地,原樑國屬地望風而降,堅守抵抗者寥寥無幾,就是有也被漢軍滅了。在這種情況下,劉永身邊的部眾想襲殺劉永,投降漢軍。
劉永命大,躲過一劫,帶著幾十名親信逃了出來,跑到譙縣。在譙縣,劉永等到了三萬多的援軍,立刻擺開陣勢跟漢軍開戰,結果又是慘敗。
劉永再次棄城出逃,跑到了湖陵,漢軍也停止了進攻,回師休整。
27年四月,劉永又殺回睢陽,漢軍大軍包圍睢陽。三月後,城中糧盡,劉永率軍突圍,漢軍緊追不捨,劉永為部將慶吾所殺。
劉永死後,其弟劉防舉城投降,其子劉紆卻被殘部立為樑王,繼續對抗劉秀,直到兩年後被滅。
8、廬江帝李憲:在哪裡上班,就在哪裡當皇帝(27年——30年在位)跟同時期許多軍閥不同,李憲不是靠起義軍發家的,而是靠打起義軍發家的。他原本是廬江郡的屬令,新朝末年,廬江郡爆發農民起義,人數多達十餘萬。
李憲被王莽任命為偏將軍、廬江連率(即太守),率軍鎮壓起義軍,歷經數年努力,李憲將起義軍全部掃平,但新朝卻已經是大勢已去。
新朝滅亡後,李憲據廬江郡自守。不久自稱淮南王,派兵攻打掠取郡縣,擴充地盤。
27年,坐擁九座城池的李憲在廬江郡自稱皇帝,這是新朝滅亡後唯二非劉姓人建立的政權,其他政權就算是非劉姓,也要謊稱是劉家人,比如王郎,可李憲就是這麼大膽,九座城就敢逆思漢潮流而動,結果跟找死沒區別。
28年,劉秀調動四郡兵力攻打李憲,把李憲包圍在舒縣一年。
到30年正月,城中糧盡,漢軍發動總攻,很快就攻下舒縣。李憲棄城逃走,被軍士帛意追擊斬殺。
9、匈奴兒皇帝盧芳:故事大王(29年——30年在位)事實證明,騙子所見略同,能夠想出假裝漢帝之後的不止王郎一個,至少還有盧芳,而且盧芳的故事更加離奇、更加具有戲劇性、也更加虛假。
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多少找了個趙飛燕迫害流亡民間的理由,盧芳卻看不起漢成帝,直接找了大名鼎鼎的漢武帝當祖宗。
按盧芳所說,他是漢武帝的曾孫劉文伯,他的曾祖母是匈奴谷蠡渾邪王的姐姐,嫁給漢武帝為皇后,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是太子。後來遭遇江充之亂,長子遇害,皇后連坐被殺,次子名叫次卿,逃命到長陵;三子名叫回卿,逃往安定三水縣境內的匈奴屬國左谷。
後來大將軍霍光平定了內亂,迎立次卿,回卿則留在了左谷,生子孫卿,盧芳,就是孫卿的兒子。
盧芳編造這個謊言,顯然是為了結合當地情況,一方面迎合邊民人心思漢,說自己是漢武帝曾孫,另一方面尋求匈奴支援,說自己是匈奴王室的外曾孫。
還別說,那個年代讀過書的人沒幾個,謠言不脛而走,許多邊民和匈奴部落都信以為真,來到了盧芳麾下。盧芳振臂一呼,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輕易就割據了安定地區。
更始政權殺入長安後,劉玄人們盧芳為騎都尉,鎮撫西陲。沒幾年更始政權敗亡,安定地區的胡漢首領們經過會商,尊盧芳為上將軍、西平王。
憑安定地區這點人馬,自然是不夠爭奪天下的,盧芳想到了請外援,派人去跟羌族和匈奴商量和親的事,其實就是搬救兵。
匈奴單于欣然接受盧芳的美女,然後把盧芳接入匈奴,立為漢帝。
29年,匈奴派人護送盧芳這位兒皇帝入塞,定都於九原縣,並劫掠佔有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與胡通兵,侵苦北邊。
匈奴想把盧芳培養成看門狗,但盧芳不爭氣,連看門狗都做不好,身邊的部將接連火併,死的死,降的降。30年,漢軍大兵壓境,走投無路的盧芳只好再次亡命匈奴。
十年後,匈奴又把盧芳派回來了,想讓他在高柳建立偽政權。結果盧芳根本無處下手,乾脆上表向東漢投降。
劉秀既往不咎,封盧芳為代王,並允許他在明年正月回京覲見。盧芳卻在冬天就擅自擁兵入朝,當南行到昌平(在今北京)時,被朝廷發現。朝廷嚴令盧芳返回,心中有鬼的盧芳一路向北,向東漢邊地發動進攻,失敗後逃入匈奴境內,最終死於匈奴境內。
10、白帝公孫述:成家不成(25年——36年在位)除李憲外,另一位稱帝的非劉姓人士就是公孫述,他跟李憲不同,他是既有大軍,又有地利,割據稱帝是胸有成竹的。
公孫述原本是漢朝的公務員,曾兼攝五縣,五縣都管理得井井有條。新朝時期,公孫述被任命為導江(原蜀郡)卒正(即太守),以能力出眾著稱。
新朝滅亡後,蜀地大亂,南陽人宗成侵入漢中,公孫述迎他入成都。宗成卻任由部眾劫掠,百姓不堪其苦,公孫述非常不滿。他聯合境內豪傑,發兵攻滅宗成,結境自保。
24年秋,劉玄派張忠為益州刺史,率兵萬餘,進攻蜀地。述在綿竹大敗漢軍,乾脆自立為蜀王,定都成都。
25年四月,公孫述自立為帝,國號成,崇尚白色,又稱其為白帝。隨後公孫述四處出擊,佔據益州全境。
劉秀的戰略是“先關東、後隴蜀”,所以公孫述很是過了幾年皇帝日子,指哪打哪,威風凜凜。
32年,劉秀已經平定關東,全力經營西部,他先向盤踞在西北的隗囂下刀子,公孫述連忙派人救援,但還是沒能改變隗囂敗亡的結局。
隗囂失敗後,劉秀髮出“既得隴,復望蜀”的感慨,蜀地人心也浮動不堪。
隨著天下大部平定,公孫述想以益州一州之力逆天已無可能,漢軍進攻時,逼得公孫述用刺殺的法子來續命,雖然幹掉一名漢軍統帥,但成家也開始倒計時了。
36年十一月,公孫述陣亡。次日,成都投降,漢軍屠城,成家破滅。
回覆列表
說道漢朝,我們首先就會想到兩漢,不少人認為西漢過了就是東漢。其實兩漢之間還有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同樣風雲突變,同樣非常精彩。兩漢之間還曾經建立不少政權,甚至出現過統一政權。
我們一般會說大漢二十四位皇帝,其實漢朝遠遠不止二十四位皇帝。兩漢之間的也有不少皇帝,只不過這些皇帝不被歷史承認。其實不管歷史承不承認這些皇帝,這些皇帝都切切實實存在過。
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兩漢之交曾經出現過的皇帝,或者割據政權!
王莽:被忽視的正統皇帝王莽現在在網上非常火,大家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討論王莽是不是穿越者。做為歷史愛好者,我們還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將王莽當成穿越者。王莽以外戚的身份逐漸掌握了漢家政權,成為西漢的實際統治者。王莽掌握政權之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收攏人心,比如設立常滿倉、建造學者住宅、宣傳禮樂教化等。王莽沒有篡漢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獲得了不少老百姓的支援。
王莽在天下擁戴的情況下完成了由安漢公到宰衡、到假皇帝、皇帝的轉變。公元9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了孺子嬰的禪讓,建立了“新”政權。王莽開創了禪讓當皇帝的先河。此後禪讓成為改朝換代的重要方式,也被認為是王朝合法傳承的一種方式。
王莽建立“新”政權之後,便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實行改革,史稱之為“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沒有切中社會現實,只是託古改制,脫離了社會現實。王莽改制不僅沒有使得國家好轉,反而使得情況更加糟糕。最終王莽改制失敗,加上當時經常發生旱災、蝗災、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引起了國內普遍不滿,農民起義不斷,天下民心再一次思漢。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害。王莽被分屍,史稱:
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時華見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
西漢滅亡之後,東漢建立,東漢王朝不承認王莽政權的合法性。由於王莽篡逆的行為為後人所不齒,所以後世也基本贊同東漢的觀點。
更始帝劉玄:作死的“東漢”皇帝新莽末年,出現了農民起義,綠林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綠林起義之後,擁立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玄為皇帝,建立玄漢政權。玄漢政權也被認為是兩漢之交最正統的一個政權。劉玄和劉秀的血緣關係比較近,算是劉秀的堂哥。
劉玄寵幸外戚,重用趙萌,接受趙萌的建議大肆分封諸侯王,猜忌大臣將領,結果導致政權內部離心離德。最終被赤眉軍打敗,劉玄本人也被殺害。
劉玄本來是最有可能建立正統王朝的皇帝,可惜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最後不僅沒有建立政權,反而身死國滅。
劉盆子:漢版楚懷王熊心兩漢之交,“漢家政權”在老百姓心目中有極強的號召力,所以各支義軍基本上都擁立一個劉姓宗室。劉盆子是城陽王劉章的後代,算是劉氏遠支宗親。劉盆子出場之時也就是十五六歲,主要職業是放牛。
劉盆子的年齡、職業、性質等方面都和當年的義帝比較相似。兩個人都沒有掌握實際權力,只是義軍手中的傀儡。只不過,最後義帝被項羽暗殺,劉盆子失敗之後得以善終。
王郎:劉姓皇帝怎麼能姓王兩漢之交,王郎也看到機會。在人心思漢的社會大環境下,王郎這種草根很難成功起兵。於是王郎想到假稱劉氏宗親,號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漢成帝一輩子沒有兒子,沒有想到還有人認自己為祖宗。
王郎憑藉著“宗室身份”成功地蠱惑了不少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援,甚至得到了劉氏宗親的支援。王郎在河北邯鄲被擁立為帝,建立漢政權,史稱之為趙漢政權。公元24年,王郎被劉秀擊敗,最終本人也被殺死。
當時所有政權名義上稱漢的政權只有劉秀和劉永,誰能攻滅對方就是漢家正統。樑漢之戰中,最終劉永完敗給了劉秀。劉秀平定了樑地,劉永本人被殺。史稱:
而睢陽人反城迎永。吳漢 與蓋延等合軍圍之,城中食盡,永與茂、建走酇。諸將追急,永將慶吾斬永首降, 封吾為列侯。
新莽政權被推翻之後,劉嬰才得以重見天日。這時候不少陰謀家看中了劉嬰,於是將劉嬰迎至臨涇,“欲立為天子”。劉玄出兵攻打劉嬰,劉嬰兵敗被殺。
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以李熊為大司徒,以其弟光為大司馬,恢為大司空。改益州為司隸校尉,蜀郡為成都尹。
光武帝平定其他地方之後,便著手對付公孫述。為了剪滅公孫述,劉秀派了大將岑彭、吳漢、宮臧等人。最終劉秀成功地平定了川蜀。川蜀政權投降吳漢之前,公孫述已經死亡,吳漢將公孫述一支全部殺盡,將延岑全族都殺了,而且焚燒公孫述宮室。
孫登:最糊塗的皇帝孫登在兩漢之交不過是曇花一現,糊里糊塗被擁立稱帝,又糊里糊塗的被部將殺害。
兩漢之交除了已經登基稱帝的政權之外,還有一些割據政權,比如盧芳、彭寵、隗囂等人。兩漢之交其實也算是亂世,只不過劉秀迅速平定了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