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定襄縣巧媽咪果蔬

    我覺得初二的成績不能看出中考成績,親身經歷,我兒子上初一的時候,搖號分的學校,隨機分的班,帶班主任的時候一個實習生,第一次開家長會,語文老師跟我們家長說的是,你們的孩子有多麼多麼差勁,你們家長自己也明白,在座的這麼多孩子,有幾個將來會有出息的?數學老師說,這是他帶過最差的一屆,然後孩子上課睡覺,她不管孩子,而是在家長群裡給我們發視訊,說看看你們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我就呵呵了,大部分孩子住校,在校期間孩子上課睡覺,你為什麼找家長?為什麼不想想事不是自己講的課有問題?就在這些老師的教學下,孩子成績一天比一天差,最後數學只能考九分,我前兩年也比較忙,沒有特別的管孩子,所以初二的時候總分200都考不到,基本想要放棄,孩子也叛逆期,就是玩手機,書一頁都不翻,我那個心情哦,真是夠了,本想著快算了吧,也許咱就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可是又不甘心,最後想辦法轉學,讓他留了一級,重新上初二,平常住校,週末補課班繼續上,換了新環境剛開始也是幹啥啥不行,後來慢慢的有進步了,每次考試都在進步,孩子的整體狀態也上來了,初二的時候還是班級的20名左右,初三上學期就考到第一名,雖然成績沒有重點班的孩子高,但是以我們原來的成績做對比,那叫一個天上地下,所以我覺得孩子的表現,第一取決於老師的態度,第二,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三,離不開家長的砸錢補課,但是不管任何時候,家長不能首先放棄

  • 2 # 凡哥凡先生

    作為一個擁有多年初中畢業班帶班經驗的老教師,我的看法是——需要了解這個孩子,只有綜合這個孩子的學習“天分與資質”以及學習態度還有以往的學習效率,才能大致感覺得出“初二的成績能否看出中考的成績”來。

    1、看孩子的學習“天分與資質”。

    教初中數理化很多很多年了,愈發感覺出孩子的天分與資質的重要,有些孩子學習力挺強的,即使此時成績不好,但只要一發力彼時就能實現突破。但有些孩子接受能力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學數理化很辛苦,這樣的孩子要讓成績改變起來並不容易——不是不能,只是不容易。

    2、看孩子的學習態度。

    天分之外,學習態度至關重要。退一步來說,即使“天資”有限,但若能態度端正自己操心,那也是完全有機會後來居上的,不然也就不會出現“笨鳥先飛”了。

    3、看學習效率。

    初二是個過渡期,初三的挑戰才是真挑戰,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難度都呈直線上升之勢,如果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那到了初三就不容易學好了,甚至退步也很自然。

    綜上所述,你得從這幾個方面去綜合考慮綜合分析孩子的情況。話又說回來,有問題就有針對性解決的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踏實付出,不好的可以變好,好的可以更好!

    一起加油!

  • 3 #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教育界一直以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話一點都不假。初二,是整個初中階段的分水嶺。在這一年,有的學生成績突飛猛進,有的學生成績卻一降再降。究其原因,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由之前的“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如果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初中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在初二階段學習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越拖越遠,學習上留了欠賬,就被分化下來了。

    有的學生上初二時,會變得比較叛逆,不想學習、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沒有明顯的方向,開始厭學,其實說明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始思索學習的意義了。但是如果一直找不到自己為什麼要學習的原因,那他自然而然就不願意堅持下去,就會產生厭學和牴觸情緒。在小低年級時,學生喜歡依賴家長、老師,沒有獨立思考意識。從升初二開始,學生逐漸獨立,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展,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不再是問爸媽,而是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學?我以後該怎麼辦?在學習上,就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學習?學來有什麼用?我以後到底想幹嘛?就算學生問家長,大多數家長統一的回答就是:“你以後是想坐在寫字樓裡吹空調?還是在工地上搬磚?”……這完全解答不了學生的困惑。

    初二,尤其是下學期,學生和老師要提前做好中考的準備。一邊上新課,一邊準備一輪複習。相對初一會忙很多,如果在時不時加個月考、期中考,複習時間不夠,考試就容易考不好。考不好就影響學生的自信,就會產生“自己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這樣的疑問。所以,初二階段也是學生要調整好心態,抓緊時間的關鍵階段。老師和家長應該予以重視這個時期內孩子的心理建設。

    弄懂知識:推薦去看跟自己所學教材通版本網課,有錢支援正版。然後一邊看教材,一邊看視訊,腳踏實地去啃,做好筆記,沒弄懂的問老師和家長,要弄懂為止。

    海量刷題:每學完一課,就去刷題,這裡我不推薦去做紙質練習,效率比較低,推薦利用主流的刷題軟體去刷題,選這些軟體的原因是軟體自動批改節省時間。同時自動找出所學知識的薄弱點,要有側重的去複習。同時一定要多做,不要在在意錯誤的題目。那是正常的。大量的練習後,腦子就能感知出這一章的重難點,易錯點,和各種題型。搞懂弄熟牢記就沒問題了。

  • 4 # 逗恩的豆

    初二,在初中三年裡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這麼說吧,初一的差距體現在小學的積累和小升初過渡階段的適應能力,就學業而言並沒有什麼難度!而進入初二,數學的難度大幅提升,跟物理開始考驗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有效學習能力!在這一年,中等生的名次還有較大起伏,但是對於班級前五的孩子來說,影響並不大,就拿我女兒班級的情況來說,前五名雷打不動,五到十五名,十五到二十五名,這兩個區間就頻繁換位,而在十五名之前的孩子,直到目前初三上學期接近期末,也基本上沒啥變化,目前看就算中考時狀態不太好,重點高中也基本沒有問題,至於那從初一就霸佔前五的那幾個,更不會有意外,他們的目標是全市前200!而想考入重點高中最存在不確定性的,就是十五到二十五之間這十個,加上個別幾個前後不穩定學生,大概十三四個左右,他們將爭奪差不多六七個重點高中的名額,現在看,初二時是這些人,初三過去一半了,還是這些人!也就是說,到了初二的這個階段,只要今後不發生大的生活變故和心理問題,是可以看出中考的大致名次的,個別現象特別少,尤其是大幅度提升名次逆襲的,更是鳳毛麟角,就好比我自家的孩子,每次考試,不管什麼發揮,她的大概總分就在那個位置,上下不會超過十分,名次上也就是年級排名上下浮動二三十名也就到頭了。初二了,大浪淘沙,中等以上的學生,都在努力的拼著熬著補著學著,想前進或者是後退都沒那麼容易的

  • 5 # 趣學習吧

    可以預見中考成績,但不是定數

    正常而言,到了初二,孩子各方面的情況(例如基礎知識的掌握、心態、學習方法等)都基本穩定下來,一般是可以預見中考成績的,但這也不是一個定數。

    我有遇到過那種初三以前成績一般般的,但是到了初三,實現彎道超車的;也遇到過初二下學期成績是年級十幾名的,但是初三成績遭遇滑鐵盧、中考成績平平的;自然也遇到過那種初二以後,成績就定下來了,一直穩定到中考的。

    作為過來人,我認為,初中三年,每一年有需要有側重點,每一年裡都有一個關鍵期,但如果希望中考成績理想,主要還得看這孩子初三這一年的努力。

    初三這一年,算得上是初中最關鍵的時期

    知識掌握

    初三上學期,孩子還需要學習新知識,化學學科也將在初三開設,而根據往年中考情況,中考的難題、壓軸題大多也來自上學期。

    初三下學期,基本是在為了中考做準備,進入到一輪複習的階段,學習情況會變得複雜,學習壓力也在無形中增大,對孩子來說,他們必須在這個時間段一下子成長起來,大步邁過難關。

    進入到學科知識複習的階段,有些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複習的重要性,看到一些基礎知識和認為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就沒放心思去複習。

    一些運用笨方法死記硬背的孩子,可能會一貫的依靠經驗,對知識點只採取“死記”但不深入理解的做法。

    還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為初一初二沒打好基礎,到了初三就有了放棄的心理,認為沒辦法實現成績的提升,還不如得過且過。

    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進入到初中知識的複習階段,應該力求對知識深度理解,運用高效的學習方法,把考點知識串成線,按照一定的主題或者線索,將各科知識做好歸納總結。

    要想辦法根據老師所劃出的重點,對各科目知識的薄弱版塊、難度大的版塊做好強化準備,而一些易錯題,也要注意分析和總結。

    一些知識基礎差的孩子,這個時候更不能放棄努力,儘管到了初三的複習階段,許多知識老師都只是過一遍,不會像初一初二時候慢慢教授。可如果這個時候,孩子能夠掌握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提前對所學知識進行一次梳理,再結合課堂上老師所提到的內容進行復習,這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現階段如果孩子能夠學會使用思維導圖,那麼想要實現提分超車,不會是問題哦!】

    初二下學期到初三中考前,這一個時段,孩子的心態要端好了。

    許多孩子在這些時候,很可能會受到周邊同學心態的影響、考試難度增加帶來挫折的影響等,在初三的時候出現學習滑坡的情況。

    而學習成績下滑,也將會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孩子如果心理素質能力差、家長又沒給予足夠的理解,那麼孩子極有可能會走進“焦慮怪圈”,心理上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學習狀態,這就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中考成績。

    所以在初三,學會克服學業困難、克服心理障礙,也是孩子中考前,所需要的掌握的技能。

    所以,不管初二成績差還是不差,想要中考拿出好成績,那接下來的初三,努力必不可少。

  • 6 # 舞棟人生

    當然不否定有逆襲的學生,這都是極少數的個例。我們來分析一下有幾種情況。

    物理的很多原理和現象都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只要做到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聯絡社會與實驗,勇於探究,注意分類,理順條理。物理也就掌握了其學習規律。

    ②如果初一的時候成績一直很差,特別是整體很差,想在二年級持續提升成績並非容易的一件事,如果三門主課過於差,想在二年級大幅度的提升成績幾乎不可能了。因為畢竟那些成績好且很穩定的學生也沒有放鬆。競爭異常激烈。

    ③初一年級一部分是因為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而耽誤影響了學習,有的孩子半個學習就能調整過來。如果是用了一年的時間還沒有適應學校的環境,沒有適應學校的管理方式和學習生活。這樣的學生初二基本學習上就很難有所突破了。

    如果初一是因為某一門主科偏科導致成績不夠突出,通過暑假和初二新學期的追趕,還是很有希望較大的提升空間。總之初中二年級的升學考試成績基本上就是中考的成績水平了。

  • 7 # 明17890714

    以我的經驗來看,初二成功逆襲的人不在少數,初二開始隕落的人也不少。不過,就總體而言,初二成績基本與中考差不多了,可能還會更多,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總體資料

    我們學校上一屆畢業的學生裡,有100多人考到高中,可上一屆的學生在當年初二的期末考試裡,只有80多人考進區前3000名(高中提供3000個學位),也就是說,經過一年的努力,這一屆學生升高中的資料,由80多人提升到100多人!這麼看來,初二到初三,成功逆襲的人還算不錯。

    第二,學習的規矩

    學習是需要基礎的,就算有的人是天才,如果他的基礎不紮實,那也很難得到比較理想的成績!(不過既然能稱之為天才,那在補基礎這一塊,肯定會比普通人高效很多)比如數學,從初一接手這個班開始,那些數學考六七十分的,小學的時候數學絕對是有問題的!我問了很多個都是這種情況!理論上,只要小學56年級的數學無法達到90分,上了初中,絕對跟不上!可能初一還有七八十分,初二就五六十了!而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往往是基礎比較紮實、智力也不錯。這樣的學生,想要取得退步是比較難的,除非他自己不願意再學習而已!

  • 8 # 家庭教育感悟

    初二成績能看出中考成績嗎?這需要從以下幾點分析

    ①對於目前成績好班裡前十名的初二學生來說,基本上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他的中考成績也會很不錯,這就是我們大家眼中一霸到底的學霸,他們基本上都能夠考上重點高中

    ②對於目前成績中等的學生,如果在中考之前的這一年時間裡,能夠努力學習的話,他們提高成績的希望還是很大的,所以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初二成績並不能決定他們的中考成績,比如我的一個學生,初二的時候在班裡排名23名左右,年級十二個班大約600個學生,排名300出頭,可是這個孩子進入初三以後開始發力努力學習,在初三一摸的時候,衝到了班裡第11名年級的120名以前,反之如果這些成績中等的學生進了初三以後堅持不下去了,沒有努力學習,那麼中考成績肯定要比現在的成績還要低!這類學生也不少!這是最讓人感到惋惜的學生!

  • 9 # 江右老王

    初二成績嚴格來說看出不成中考的成績的。其中變數太多了。

    有一點是不會錯,努力的人中考不會差到哪裡去。而努力的人之間的差別又在乎你是否有合適的學習方法。有適當的學習方法,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我們來談談影響成績的因素吧。

    第一,性格懶惰

    懶惰的人上天都嫌棄,上天是不會眷顧這種懶惰的人。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有點懶惰趕緊改變過來。如果你懶惰的話,你會懶得預習,懶得聽講,懶得練習。總是喜歡有那種可以一步登天的方法。當你有種想法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說你正在遠離中考了。

    第二,學習不主動

    主動的人才是幸福的,不主動的會不幸福,比如老王不主動,現在還是單身狗(想哭,但是我不能!)。只能在這裡碼字聊以慰藉。如果你主動的話,知識學習起來,只會覺得越來越簡單。你就會洋溢在幸福之中。做好五個主動:

    1.主動預習——提前瞭解你要學的是什麼?

    2.主動練習——檢測自己掌握的如何?

    3.主動複習——把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多看一兩遍,懂得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4.主動思考——想一想,為什麼老師這麼講,能不能換種思路呢?可以不這樣或那樣呢?

    5.主動提問——多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換成自己設想的可不可以?如果不行錯在哪裡?

    如果做到以上五點,那麼可以說你初二就是成績一般般到了初三你就是黑馬了。因為你每解決一個疑惑,都會感到興奮。你的大腦會產生一種物質,名叫多巴胺,它是大腦的獎勵機制。這個過程你會感到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想學習。你會很享受這個過程。

    第三,沒有好習慣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那麼我們在學習中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作業習慣,思考習慣。比如作業習慣,每天固定自己寫作業的順序,先寫自己喜歡,先完成簡單的。這樣做的過程,在你完成會的簡單的題時候,你的大腦會幫你做一個判斷這些知識點好簡單,這樣一遇到難一點的題,你就會有慾望,有勇氣去試一試,每一次的嘗試都是一次進步,都是思考的突破。在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的過程中,你慢慢的成長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練習你會完成的越來越快,正確率越來越高。

    因為在規定了先後順序的練習過程中,慢慢的你養成能在很短的時間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了。平時在這種作業的習慣中,其實不但是在完成作業,也是在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而我們很多孩子,很多都是選擇做作業,一下子做這個,一下子做那個。他把時間浪費在選擇上,而不是解決問題上。所以我們往往能看到很多孩子,其實作業很少,但是卻花了好幾倍的時間去完成。

    如果勤奮,學習又主動,又有好的習慣,可以說你的成就是拔尖的。不要擔心中考成績,你肯定可以上一個不錯的高中,至少重點。為什麼說的這麼肯定,你永遠記住懶人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只要你勤奮,那些懶人就會把推到優秀的隊伍裡去。這個祕密只有看完這篇文章的人知道!

    以上純屬經驗之談,僅供參考。還有不少寫起來好複雜,老王就不寫了。自己悟吧!

  • 10 # 夢辰文學

    本人目前從事教育行業諮詢工作,曾遇到一位老先生,他想諮詢孫女的學習情況,於是過來商量一下孫女的學習以後如何規劃。

    我們面對面坐在諮詢間,他的面色蒼老,頭髮已經白了大半,感覺他有60歲靠上的年紀。他身子骨還算硬朗,但終歸不敵歲月的侵蝕,說起話來和行為動作,都緩慢平穩,小心翼翼。表現出老年人的遲緩。

    開場白,我先禮貌的問了一句,大爺怎麼過來的?家離這遠不遠?

    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直奔主題,但令我意外的是,老大爺雖然年齡大了,但是腦子卻一點也不糊塗,他說起孫女的事,思路清晰,眼光長遠,分析各種利弊,頭頭是道。

    我不禁有些緊張,汗毛豎起,胳膊上泛起了雞皮疙瘩。因為那時候的我,是第一次接訪。

    不過,這位大爺,說話很和善,並且也很有修養,有耐心,基本沒有情緒波動,有的只是陳述事實。我因此也放鬆了不少。

    我們談了很多,基本都是他在說,很多話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都已逐漸淡忘,但唯獨有一段交談,我記憶猶新,從來不曾淡忘。

    他說,現在孫女初二了,雖然他不懂知識,但他知道,學習,那就像是跑一場馬拉松,初一學不好,掉隊了,那我就趕緊趁初二給他補一補,推一推她。為什麼?

    因為,初一是剛開始,都是一個起跑線上,體力都差不多,這都掉隊了,那到中期初二,孩子體力本來就已經所剩不多,再想靠他自己,通過努力追上去,那肯定是千難萬難。

    所以,我不敢打這個賭,萬一孩子沒追上,那到初三衝刺的時候,她會與別人差距更大,到那時候,她就算有著洪荒之力也沒用。因為與別人拉的太遠了,人家再有幾步就到終點了,你還有一大截呢。

    到時候你跑的再快有啥用?所以,我不敢賭,也不能賭,賭輸了,可能就是影響孫女一輩子。

    所以題主問,初二能看出中考成績嗎?我的答案是,能。說到這裡,我就非常氣憤。

    總有些家長,一直在觀望,一直在等等,一直在觀察,初一不行,以為初二能行,初二不行,以為初三能行,初三第一學期不行,哦,確實不行了,那我給孩子報個班課吧。最後不行,就怪孩子,怪輔導班。

    我就想說,你這樣的家長,你的孩子要能考好才有鬼了,先不說前期沒有先見之明,最後初三複習那麼緊張,你報班課有意義嗎?初三下學期的班課,誰給你孩子講之前的不會的呢?

    你總期待孩子超常發揮,可你知道超長髮揮指的是什麼嗎?

    它指的是,平時考400分的孩子,中考一下子考了480,這叫超長髮揮。但是即便你多考了80分也沒用,因為好學校要580,你還是差了一百分。究其原因,你差的太遠了。

    所以,我奉勸,當孩子學習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替孩子解決,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畢竟是個孩子,你不會等到結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看過哪些連環畫小人書名字,來證明你是那個年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