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與微笑

    所謂太醫,指的是專門為皇家及宮內身份尊貴的人看病、治療的醫者。似乎有著光鮮的外表,較高的地位。

    但是,太醫的真實處境到底是怎樣的呢?

    在清朝,太醫的職業可以用一個苦字來形容則一點也不過分。

    首先,成為太醫必須是本省名醫或者有舉人、貢生、監生的職銜,再有9名六品以上官員推薦,才能進去太醫院學習。進太醫院還要透過專業考試,面試,一年四季都要參加考試。每年由禮部主持選材考試,考試內容從《本草綱目》《傷寒論》等中選取。等考試合格才能授予御醫,一般來說,透過人數鳳毛麟角。

    其次,太醫為皇家診斷、治療,開具藥方必須被太監收錄,以憑查對。服藥要準備二杯,一杯先自己嘗,表示無毒。再一杯請皇帝服用。必要時,還要為王公大臣診治。

    其三,一旦皇家哪位身體違和,首先太醫就要被問責。清朝不少皇帝喜歡研究醫藥,常常左右太醫處方。縱使太醫天大的本領,也不敢抗旨不遵。公元1712年,太醫診斷正黃旗四等侍衛布勒蘇患有狂病,康熙認為有誤,再令太醫集體會診,結論一致。康熙大為不悅,不僅否定太醫們的診斷,還斥責他們是庸醫。

    此外,如果太醫開出藥方,服用後沒有立竿見影,就要被處分,甚至性命不保。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同治皇帝出天花死後,為他診斷的太醫都被革職,甚至披枷帶鎖,戴罪當差。

    在清朝當太醫,真可謂苦不堪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社會,創業到底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