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9
回覆列表
  • 1 # 靈魂使者

    狄仁傑不敢反對武則天稱帝,首先是政治代價太大,武則天當皇帝經歷了腥風血雨,手上沾滿鮮血,李唐子孫被屠戮殆盡,反抗者下場也是前車之鑑,如果強行反對(很多起義被鎮壓,死傷慘重)後果可想而知,而且當時勝算也不大。

    其次武則天治國還算可以,並不是昏君,她較好的承襲貞觀盛世。

    再次,武則天登基已經67歲,在古代這個年紀已經很浮誇,說難聽點就是"秋後的螞蚱"。

    最後,李唐雖然被削弱很嚴重,但是唐朝建立還處於前期,王朝勢力仍然很強大,大臣中大多數身在周朝心在唐,武三思勢力並沒有形成強大勢力,武則天在立儲方面態度模糊,沒有最終確定皇位繼承人,反而顯得舉棋不定,這些應該都在狄仁傑觀察範圍之內。很多李唐子孫起兵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說明此時時機不到。狄仁傑親手培養了很多復辟派,且位居高位。當然最重要的是保全了最有可能繼承大統的廬陵王,因此不需要操之過急。

    說白了,狄仁傑可能是有唐一朝,最瞭解武則天的人了。

  • 2 # 娛史精品屋

    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狄仁傑對李唐忠心耿耿,對武則天恪盡職守。這種不倫不類關係的存在是由兩人的人品與性格決定的。

    李顯的拙劣表現讓狄仁傑失望

    狄仁傑是一個心繫百姓卻又恪守三綱五常的人。唐中宗被武則天廢棄,作為舊臣的狄仁傑必然從內心反對,但是李顯上臺以來的拙劣表現狄仁傑也看在眼裡。作為武則天出手廢帝的導火線,是李顯任人唯親。把老丈人提拔為豫州刺史不算,一個月不到還要提做宰相,連奶媽兒子也當上五品官。當下臣提出異議時,李顯不但毫無自省,反而大言不慚地說:“我就是把整個江山給了老丈人,又能怎麼樣”,這種荒唐而狂妄的話,顯然也涼透了狄仁傑的心,所以對於李顯被廢,狄仁傑也只能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了。

    武則天的出色能力讓狄仁傑獲得安慰

    但是狄仁傑對武則天稱帝心底是反感的,要不然也不會以謀反罪被拘押,並且自己也親口承認“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意思是,我是舊唐人,我反武則天,要殺就殺唄。對此,作為母儀天下的武則天,也知道舊臣戀前朝,其實是忠的表現,這正是她所需要的人才。如果為自己所用,何嘗不是好事,因而並沒有為難狄仁傑,而是表現出一位明君的應有胸懷。再說後來武則天在皇帝位置上,也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責任心與能力。雖說江山改姓了,但是有利於黎民百姓。這使狄仁傑失落的心獲得了不少寬慰,於是才有了再次為國效命的動力。

    武則天與狄仁傑默契配合,心照不宣

    其實,支援與反對是狄仁傑心頭一生沒解開的結。但是,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看在武則天稱職的份上,狄仁傑“身在其位,必謀其職”,對本職工作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至於他心裡一直想著如何光復李唐,武則天何嘗不心知肚明,好在她表現出了寬容與理解。要不然,武則天怎麼會說:“每次看見你跪拜,我的身體也感覺到疼痛不舒服。”,她理解狄仁傑每次跪拜時的矛盾心情,但是並不妨礙她對狄仁傑的信任與重用。因為她知道在自己沒死之前,李家還沒有比自己更有能耐的人,她也料定狄仁傑出於社稷,不會去扶持一個能力更差的李姓皇室人來治理天下。

    最後時刻,狄仁傑幫了則天,救了李唐

    而到了晚年,武則天為傳位侄子還是兒子頭疼不已。與侄子同姓不同家,與兒子同家不同姓。江山好像給誰都合理,又好像給誰都不合理。而狄仁傑的一席話,成了打破天平平衡的最後一個砝。“陛下如若傳位於兒子,您仙去後自然而然太廟享受後代子孫們的香火,如若您傳位給自己侄子,可是從古至今也沒聽說侄子會常去拜祭姑姑的,陛下英主,怎可如此糊塗。”要知道,武則天是信奉佛教的,狄仁傑的話對武則天如醍醐灌頂,靈光一現。其實這話,於公有利於天下,於私也有利於武則天英名,著實是高見。所以,與其說是反對武則天的表現,倒不如說幫了武則天最後一把。

    結語:縱觀中國古代君臣關係,狄仁傑與武則天是絕無僅有的存在。他們有亦師亦友、亦敵亦友、明君良臣的多重關係。狄仁傑的思想一直處在是遵守倫理綱常,還是以天下為重的爭議地帶。狄仁傑對武則天內心上是反對的,而行動上卻是支援的。而武則天明知狄仁傑心繫舊唐,依舊對他推心置腹。狄仁傑死後,武則天三日無力上朝,在靈前扶柩痛哭,撕心裂肺喊出四個字——朝堂已空!這一切,看上去那麼不合常理,但是回過頭來發現,既順應了天意,又合乎了民情,並沒有違和感。故事令人拍案叫絕,堪稱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奇葩。

  • 3 # 窯洞飛仙

    狄仁傑(別稱:狄國公,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被閻立本譽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狄仁傑任寧州刺史時,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百姓愛戴。他任江南巡撫史時,焚燬大量淫祠。

    狄仁傑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就有後來電影、電視演義成神探狄仁傑。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武則天對他十分信服。他任宰相後,對武則天的弊政多有諫言、匡正,為開啟開元盛世做出了貢獻。700年,狄仁傑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垂拱四年(688年)九月,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越王李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則天。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叛亂,但卻縱容部將大肆勒索。狄仁傑一概不予聽從,還正言斥責張光輔,稱其之罪甚於李貞。張光輔懷恨在心,便於回朝後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狄仁傑因此被貶為復州刺史。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武則天690年建立武周政權,狄仁傑因正直敢言得罪宰相張光輔,被貶為復州刺史,此時的狄仁傑人微言輕,只是一位剛正不阿文臣,既無權勢,也無朋黨,反對也沒什麼用,反而被殺。

    武則天稱帝后,狄仁傑兩次入朝為相,向武則天推薦張柬之、姚崇等人。神龍元年(705元)初,武則天病重,張柬之等發生神龍政變,誅殺二張,恢復李唐宗室,李顯即位。狄仁傑700年病故,沒有能完成復辟,由自己推薦張柬之、姚崇忠於李唐王朝等待時機完成。若單從這些安排來看,狄仁傑是忠於李唐宗室。

    以上事件,若有仔細研讀歷史就會發現,698年武則天已經選定李顯為太子,也就是側面認定恢復李唐宗室,狄仁傑這樣的安排,是為武則天年老重病或駕崩時,使武周政權平穩過渡李唐王朝,防止腥風血雨。不是為了反對武則天政權,而是對武則天政權繼承合理安排、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狄仁傑確實人中之傑,上對得起武則天、李顯,下愛惜黎民百姓,成為歷史上傑出政治家。武則天是一位很有作為女皇帝,狄仁傑對武則天稱帝是擁護的。

  • 4 # 坐斷東南看西北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武則天690年稱帝時,狄仁傑那時候因得罪權貴,背貶在河南做一個小小的司馬。所以他根本做不到支援,即使反對,也是人微言輕,不起作用。但最終顛覆武周天下的恰恰就是狄仁傑在做宰相時布的局,心繫李唐,忠於武周。與其說是忠於某一家某一姓,我覺得狄仁傑更多的是忠於百姓,為了百姓。百姓根本不在乎皇帝姓李還是武,只要能安居樂業那就是好皇帝。

    那麼既然他是李唐的忠臣,為什麼當初武則天篡李唐江山的時候,他為什麼沒有出來反對呢?筆者認為狄仁傑沒有反對是明智之舉,因為當時狄仁傑僅僅是四品小官,文不能進諫,武不能起兵,他拿什麼去阻止武則天登基稱帝。在時勢所趨的情況下,他就只能跟同僚們一起隨大流。

    這樣的大臣在武周朝絕不是一兩個,狄仁傑則是其中的代表。既然想要恢復李唐江山,狄仁傑就在委曲求全中,不斷地做著努力。

    狄仁傑想要恢復李唐政權,實現權力的和平過度。想要做到和平過度,就要進到武周的權力中心,這僅僅是實現恢復李唐政權的第一步,這一步如果不能成功,一切後續努力都免談。

    公元696年契丹反叛,朝廷派兵征討,第二年契丹被滅戰爭結束。戰後的幽州急需安撫,武則天就派狄仁傑做了幽州都督,狄仁傑也沒有辜負武則天的信任,把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公元697年,狄仁傑就被調進了洛陽,第二次當上了宰相。

    好不容易做出努力重返朝堂做了宰相,這為他計劃恢復李唐政權邁進了一步,他要為這個來之不易的一步而珍惜。朝堂之上拿著武周俸祿念著李唐舊恩的大臣有不少,武則天當然也很明白,所以這些人武則天都時時刻刻提防著,隨時都可以拿一個藉口殺掉他們。這時候的狄仁傑就不得不謀事謹慎明哲保身,要為以後的大計積蓄力量。在他任職宰相期間,無不兢兢業業 恪盡職守,一是因為狄仁傑就是這麼一個好官,清官。二是因為狄仁傑要獲得武則天的絕對信任。

    狄仁傑做的種種都是在為恢復李唐江山做鋪墊,可以說是恢復李唐政權的砥柱,不管是身處何位,無時無刻不鞠躬盡瘁,表面上看他是武周的忠臣,其實他的內心一直都是大唐的!有時候死很容易,但忍辱負重,被人誤解,百口莫辯就很難。

  • 5 # 人生自由路

    狄仁傑就沒有反對過武則天稱帝。當時反對武則天稱帝的人都被他打壓致死了,比如武則天當皇后時的心腹宰相劉煒之。武則天稱帝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反對的人也有不少,有文鬥有武鬥,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死。

    狄仁傑在這時所做的,就是儘量控制武則天的打擊範圍。直接對抗武則天稱帝的政治勢頭,他也沒有這個膽子。

    垂拱四年,宗室起兵,博州、豫州都起兵了,二十多天武則天就平定了這一場叛亂。可是,要做很艱難的善後工作。武則天想到了狄仁傑,就派狄仁傑接任豫州刺史。那個時候裹脅到李貞叛亂的隊伍裡面的有一些當地的百姓,有五六百人,已經被平叛的軍隊給抓起來了,武則天也派了一個行刑使來催促,趕快就地處決。狄仁傑接手了以後,很痛苦,因為那個問題非常敏感,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問題。狄仁傑想來想去,最後決定給武則天寫一封密信,說這些人確實是無辜的,被裹脅進去了,如果我就把他們殺了,那麼對不起良心,也辜負了陛下愛民的宗旨,可是如果我公開地說要救他們,放過他們的話,那一定會給我扣上一頂庇護這些叛亂分子的帽子,所以我寫了又撕,撕了又寫,很難處理,所以我真的把我的想法,我連我的心都托出來,陛下,我還是請求您放過他們吧。

    武則天看到他這封密信之後,也覺得這個人太真誠了,也確實是有愛民的心思,所以呢,這五六百個人全部赦免了。

    狄仁傑就這樣化解了一場屠殺啊,其實這裡面我覺得他最高妙的地方,就是他做得那是讓武則天感覺到很有面子,很舒服。這就叫做政治智慧。

  • 6 # 悠然默然

    明著擁護,其實心裡做了長久的打算。帝王也有年老多病的時候,再培植代理人,達到自己長遠恢復唐室江山的目標。恢復唐室江山狄仁傑功不可沒,做了武則天很多思想工作。最打動武則天的是,如果她百年之後,李唐後代可以供奉母親於廟堂,如果侄子武氏後代繼位,後人只有供奉自己的父母靈位於廟堂,沒有供奉姑母於廟堂的。這個道理徹底打動了武則天恢復唐室的決心。

  • 7 # 經典守望者

    簡單說來,應該是預設,默許的態度。在包括狄仁傑在內眾多的唐朝老臣心中,武則天更像是作為當家主母代掌李唐江山,只是一個暫時管理皇朝的寡婦而已。所以,有很多的唐朝老臣依舊擁護武則天的統治。

    狄仁傑在唐朝時期的官場履歷是’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並加朝散大夫。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屬於是唐王朝的中高階官吏,但是始終沒有邁入宰相的門檻。但是在武則天登基一年後,狄仁傑平步青雲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可以說,武則天對於狄仁傑有知遇之恩。狄仁傑心向李唐,但是並不反對武則天的統治。

    此外,武則天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才華出眾,不僅平復了朝中的多股勢力,並且還削平了地方上的反叛。勸克桑農,發展經濟,關河寧定,邊境晏然。所以,狄仁傑等人擁護的是武則天的朝政,並非是武則天本人

  • 8 # 北斗最亮

    武則天稱帝之時,狄仁傑的政治生涯正處於低谷,就算狄仁傑站出來反對又有何用,狄仁傑一生心繫李唐,忠於大周朝的人民。

  • 9 # yaoyu1

    武則天稱帝,狄仁傑是持擁護立場的。這是因為狄仁傑看清楚了李家後代有資格承繼大位的人中沒有一個堪當大任的,在權衡國家、人民命運與帝王沿襲制度孰重孰輕後,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前者,按狄仁傑性格以及後期的表現,他不會因為怕死才屈從的,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才決定沒有反對武則天稱帝的。

  • 10 # 小龍女5505

    一代女皇武則天稱帝時,大唐宰相、一朝重臣狄仁傑是擁護支援武則天稱帝為君的,武則天雖廢唐建周,但依然延續的是大唐正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哲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哲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