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睿恪煦

    自1957年《羅馬條約》簽訂以來,歐洲一體化程序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實現了可觀的發展。雖然歐盟成立的初衷是出於政治考慮,旨在解決困擾歐洲已久的“德國問題”和應對冷戰時期蘇聯共產主義的威脅,但經濟高度一體化無疑是一體化程序中最為成功的領域。

    雖然歐盟成員國內部已經成立了關稅同盟,部分成員國之間實現了貨幣統一,保障了人員、商品、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通,但是在經濟領域要想實現“完全”的一體化仍然面臨很大的困難。

    首先,各成員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短時間內在“硬體”上很難實現完全的經濟一體化。隨著歐盟東擴,歐盟成員國數量不斷擴大,然而論經濟實力,新加入的成員國(如東歐國家)與德法等處於領導地位的核心大國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這種不平衡造成了“雙速歐洲”的危險。以加入歐元區為例,成員國的意願只是一個方面,歐盟有其自身的最低標準,如申請國赤字不得超過當年GDP的3%、公共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等。希臘的歐債危機很大程度上也歸咎於其實際上無法滿足加入歐元區的硬性要求(希臘政府為加入歐元區提供虛假赤字資訊)。經濟實力的不平衡決定了歐盟很難在經濟領域實現完全的步調一致。

    其次,完全的經濟一體化觸及了成員國主權讓渡的問題。英國等國之所以拒絕加入歐元區,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這一方面的考慮。貨幣是政府調控國家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透過調節匯率、控制進出口,可以緩解通貨膨脹等不健康的經濟狀況。一旦加入歐元區就意味著放棄這一調控手段,割讓經濟主權。這使得像英國一樣對歐洲一體化持極度懷疑態度的國家對“完全一體化”望而卻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卻不肯幫忙,以後該怎麼和他們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