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愛炸醬麵

    古代的封建社會里,家族中凡有人透過科舉考取功名的,祠堂大門或是廳堂上都會懸掛“金榜題名”、“高中狀元”、“進士及第”等匾額,還要在祠堂或是院落門前樹立石旗杆。

    封建社會人民普遍認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兩句話。在古代,官員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透過科考取得功名是成為官員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徑。

    古代人的宗族觀念是非常濃重的,宗族中的族老甚至可以決定整個家族的命運,族中個人的婚喪嫁娶都要掙得族老們的同意方可進行。一旦有人考取功名,家族就會為其樹立石旗杆,一方面彰顯身份,昭示世人,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使其成為後人的學習榜樣,激勵後人積極進取進而使整個宗族更加團結、生旺、發達。

    科舉制度始創於隋朝,在明、清兩朝超發展到極致,為人才的脫穎而出被人熟知創造了相對公平的機會和條件。每個參加科舉的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夠在家鄉祠堂門前立上一根石旗杆,光耀門楣,流芳百世。

    石旗杆一般高2至3米,大部分為石頭製成,基座多為花崗岩條石,多為方形、圓形、六角形玩、八角形,旗杆上刻有旗杆主人的身份及生平。有些地方也有用10數米高的杉木做旗杆的。

    考取功名後一旦做官,如果是文官,旗杆頂部會雕刻毛筆圖案,如果是武官則會雕刻坐獅圖案。而考取功名等級的不同,書立的石旗杆高度、樣式也有不同。

    石旗杆代表著榮譽、地位、權勢,因此一個家族豎立起的石旗杆越多越表明該家族越是興旺發達,榮耀尊貴。

  • 2 # 膠東故事會

    科舉成功,通常在故鄉的縣城會立有牌坊,有狀元牌坊,有解元牌坊,有父子(進士)牌坊等,一些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的地方,通常牌坊成林,在膠東地區,萊州府掖縣、登州府蓬萊縣和萊陽縣在清代都有很多牌坊,可惜現在看不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園生物分佈圖怎麼畫,最好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