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遍山川

    歷史故事對於當事人來講是事件,對於後來人講才是故事,如果把講故事當作講事件,把事件裡的事一一羅列,就像打穀場上曬麥子,那麼文章上下會乏善可陳,讀者感覺味如嚼蠟,你碼字的水平再高也高不過百度百科。

    既然是講故事,那麼自然要有講故事的套路,講歷史故事最精彩吸引人的莫過於說書藝人,表情眉飛色舞,聲音抑揚頓挫,內容跌宕起伏,我們在電腦手機螢幕上碼字的弟兄們和他們平臺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

    這功夫就在字裡行間,既不能為了奪人眼球而標新立異,也不能譁眾取寵淪為戲說。行文流暢,語言表達規範是最起碼要求,將歷史故事娓娓道來,滴水不漏是更高一步標準。

    正敘,倒敘,插敘,只一篇文章雖然不能像說書的“待下回分解”,但可以把關鍵內容,最後結局提前或藏後,前者是讓讀者提起興趣,後者是吊起看客胃口,至於具體篇幅安排應視情節而定。

    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固有其精彩,但畢竟有其侷限,狹隘之處,我們現代人的立場,眼界,再加上歷代對各種史實的看法點評,基本總能夠對所述有新的角度和觀點。

    那麼講故事也能評故事,行文可詼諧但須考證嚴謹,幽默而不油腔滑調,有時可以套用網路熱詞和語句,再夾敘夾議並適時丟擲你的論調,甚至天馬行空,因為宋朝的人頂多知道引用宋以前的事,而我們可以上下五千年嘛。

    結合前世後代的因果,對比歷代相似的情節,發揮碼字的主觀能動性,相信海闊天空就在咫尺之間。呵呵,道理聽上去簡單,但實踐起來並不容易,是一朝一夕積累的過程,在下願與諸位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售貨機如何完善商品的質量監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