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試著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行為主義和後行為主義這兩種東西。
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學派,為政治學帶來了極大的變革。在行為主義看來,過去的政治學帶有太多的道德的、法律的成分,過於規範化而不夠實證。行為主義希望用科學的方法,根據可觀察的行為來試圖解釋政治現象。換句話說,誇張地說,行為主義認為過去的政治學不是搞神學就是在佈道,而行為主義才是科學的,不偏不倚的。
行為主義的關注物件開始是個人、個人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而不是法律條文、意識形態;行為主義要走出圖書館,去真實社會中觀察人的政治行為;行為主義引入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學科的研究結果,擴充套件了政治學的方法論工具;行為主義用調查統計的方法,力圖將政治學推向量化……
這種對傳統政治學中跳大神的部分的改進,當然是行為主義的偉大之處。但人們後來還是發現,行為主義這些表面科學而冰冷的研究背後,並非沒有各種價值預設;行為主義批判的那些傳統政治學給出的洞見絕非那麼一文不值;而行為主義對定量分析的熱衷,也時常讓研究過於鑽牛角尖,一葉障目而忽略了對更宏大背景的把握。對行為主義的這些反思催生了被稱為是後行為主義(Post-behavioralism)的浪潮。
後行為主義並不否認行為主義試圖將政治學科學化的努力,但承認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做到所謂“價值中立“;後行為主義肯定規範理論的作用,拒絕將事實和價值決然分立;後行為主義不反對運用統計方法,但對方法與實質內容的關係有更清醒的認識,同時也試圖用各種更新的辦法(控制論、博弈論……)改進研究……後行為主義並非是一個整齊、清晰的學派,可以視為是對行為主義的各種反思、改進的總和吧。
我來試著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行為主義和後行為主義這兩種東西。
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學派,為政治學帶來了極大的變革。在行為主義看來,過去的政治學帶有太多的道德的、法律的成分,過於規範化而不夠實證。行為主義希望用科學的方法,根據可觀察的行為來試圖解釋政治現象。換句話說,誇張地說,行為主義認為過去的政治學不是搞神學就是在佈道,而行為主義才是科學的,不偏不倚的。
行為主義的關注物件開始是個人、個人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而不是法律條文、意識形態;行為主義要走出圖書館,去真實社會中觀察人的政治行為;行為主義引入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學科的研究結果,擴充套件了政治學的方法論工具;行為主義用調查統計的方法,力圖將政治學推向量化……
這種對傳統政治學中跳大神的部分的改進,當然是行為主義的偉大之處。但人們後來還是發現,行為主義這些表面科學而冰冷的研究背後,並非沒有各種價值預設;行為主義批判的那些傳統政治學給出的洞見絕非那麼一文不值;而行為主義對定量分析的熱衷,也時常讓研究過於鑽牛角尖,一葉障目而忽略了對更宏大背景的把握。對行為主義的這些反思催生了被稱為是後行為主義(Post-behavioralism)的浪潮。
後行為主義並不否認行為主義試圖將政治學科學化的努力,但承認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做到所謂“價值中立“;後行為主義肯定規範理論的作用,拒絕將事實和價值決然分立;後行為主義不反對運用統計方法,但對方法與實質內容的關係有更清醒的認識,同時也試圖用各種更新的辦法(控制論、博弈論……)改進研究……後行為主義並非是一個整齊、清晰的學派,可以視為是對行為主義的各種反思、改進的總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