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咩哥大腦殼
-
2 # 半半仙
如題,大臣去世後,皇帝追贈的官職,諡號,是對一個人的蓋棺定論。你要問他有什麼用。第一,這是對大臣一生功績的肯定,史書留名。第二,對當政者的政治鞏固,即政治正確性。第三,就是遺福澤於子孫。
第一,就比如魏徵,由於魏徵犯言直諫,李世民對他是敬恨交加,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
第二,大家都知道秦檜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可有人清楚秦檜死後當時還是很風光的。秦檜前後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時年66歲,追贈申王,諡忠獻。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諡謬醜。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執政後又恢復其王爵和諡號。宋高宗給的是褒諡,寧宗希望北伐,就主和的秦檜諡號改為惡諡,主和的史彌遠當政又把褒諡追贈了。標示政治正確性。
第三,就不用說了,獲封衍聖公的孔老夫子一人遺澤幾十代子孫,歷代帝王都是要禮敬有加的。這麼說吧,皇帝存在了多久孔家也風光了多久
-
3 # 太古熒屏
古時候追贈官職是對他生平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榮耀。
譬如抗金名將岳飛嶽武穆、名相范仲淹範文正,追贈官職和現在追贈烈士性質是一樣的。
古代人對自己的名聲比較看重,講究的是青史留名。比如曹操,雖然他大權在握,但是正因為注重自己的名聲,所以到死都沒有篡位。
大臣死後,只有那些有傑出貢獻的(或是有劣跡的人)皇帝才會追贈他們。
榮譽,對一生的肯定!同時,有的榮譽是涉及到社會地位和待遇的,子孫後代可以享受。同時,一般代表國家對你的蓋棺定論,基本上,不出意外,可以與國同休,同時確保不會被死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