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在了花還沒有謝,沒有風得時候月亮不會飄過的雲遮住。 集《漢魯峻碑》字聯:春歸花不落風靜月長明 縱懷華事當春去暢足清遊載月歸 漢魯峻碑提要:碑在山東濟寧,此碑明時已斷,未斷者當是宋拓,惜未流傳下來。此本為稍早拓本。十五行允文允武之“武”字尚存。31×17.5cm此碑全稱《漢司隸校尉忠惠公魯君碑》,又名《漢司隸校尉魯峻碑》、《魯忠惠碑》。東漢熹平三年(173年)四月立。17行,行32字。在山東濟寧市。碑主人魯峻,字仲嚴,山陽(故治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四十里)昌邑人。官至司隸校尉、屯騎校尉。熹平元年卒於住所,終年六十二歲。次年四月,門生故吏於商、馬蔭等三百二十人為之樹碑頌德。碑原在金鄉焦氏山南魯峻墓所。據《水經注·濟水》引戴延之《西征記》雲,墓前尚有石祠石廟,“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象,像邊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這是和山東嘉祥武梁祠漢畫像石同類的石刻藝術品。墓前之碑,後被人移置任城(即今濟寧)孔廟。 此碑漫漶頗甚,許多字已不可辨。其書法方勁、厚重而豐腴,兼有蕭散、古逸之致。其字有大有小,欹正相生,佈局活潑可愛。碑陽與碑陰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陰古樸自然,尤多天趣。明郭宗昌《金石史》謂其“書法峭峻古雅,第小開魏人堂室,然自是漢格。”清萬經雲:“字型方整勻淨,凡勒筆、磔筆、超筆、挑起處極豐肥,開元諸家似效其體。”楊守敬《平碑記》則謂:“豐腴雄偉,唐明皇、徐季海亦從此出,而肥濃太甚,無此氣韻矣。”以上諸家頗有見地的評論,說明了《魯峻碑》對後世書風所產生的影響。 宋鄭樵《金石略》以此碑書法高妙,推定是蔡邕所書,此說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根據。從趙明誠《金石錄》開始,就已提出懷疑,以後的許多書家學者多依趙說。
春天不在了花還沒有謝,沒有風得時候月亮不會飄過的雲遮住。 集《漢魯峻碑》字聯:春歸花不落風靜月長明 縱懷華事當春去暢足清遊載月歸 漢魯峻碑提要:碑在山東濟寧,此碑明時已斷,未斷者當是宋拓,惜未流傳下來。此本為稍早拓本。十五行允文允武之“武”字尚存。31×17.5cm此碑全稱《漢司隸校尉忠惠公魯君碑》,又名《漢司隸校尉魯峻碑》、《魯忠惠碑》。東漢熹平三年(173年)四月立。17行,行32字。在山東濟寧市。碑主人魯峻,字仲嚴,山陽(故治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四十里)昌邑人。官至司隸校尉、屯騎校尉。熹平元年卒於住所,終年六十二歲。次年四月,門生故吏於商、馬蔭等三百二十人為之樹碑頌德。碑原在金鄉焦氏山南魯峻墓所。據《水經注·濟水》引戴延之《西征記》雲,墓前尚有石祠石廟,“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象,像邊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這是和山東嘉祥武梁祠漢畫像石同類的石刻藝術品。墓前之碑,後被人移置任城(即今濟寧)孔廟。 此碑漫漶頗甚,許多字已不可辨。其書法方勁、厚重而豐腴,兼有蕭散、古逸之致。其字有大有小,欹正相生,佈局活潑可愛。碑陽與碑陰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陰古樸自然,尤多天趣。明郭宗昌《金石史》謂其“書法峭峻古雅,第小開魏人堂室,然自是漢格。”清萬經雲:“字型方整勻淨,凡勒筆、磔筆、超筆、挑起處極豐肥,開元諸家似效其體。”楊守敬《平碑記》則謂:“豐腴雄偉,唐明皇、徐季海亦從此出,而肥濃太甚,無此氣韻矣。”以上諸家頗有見地的評論,說明了《魯峻碑》對後世書風所產生的影響。 宋鄭樵《金石略》以此碑書法高妙,推定是蔡邕所書,此說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根據。從趙明誠《金石錄》開始,就已提出懷疑,以後的許多書家學者多依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