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文博苑
-
2 # 廣東軍少
話說韓信的一生是“生死兩婦人,成敗一蕭何”。
韓信的母親生了韓信,呂后卻殺了韓信。
韓信的成功是蕭何力薦給劉邦拜了大將軍,而韓信的徹底失敗,同樣也是因為蕭何。蕭何給呂后獻策,誘騙韓信入長樂宮,在鍾室被呂后斬殺。
韓信被殺時,他的親兵為什麼不來救他呢?因為韓信被呂后斬殺時,他們根本就不在場,也不知道訊息,也就不會來救韓信了。即使來救,也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按照《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韓信在楚王任上,因為收留項羽舊將鍾離眛的事件,已經被劉邦完全奪了兵權,被降為淮陰侯,軟禁於當時的漢都城洛陽。
韓信在洛陽與陳豨密謀造反。陳豨果然造反,劉邦御駕親征,韓信託病未去。
韓信在洛陽,與家臣密謀響應陳豨。他們準備在夜間假傳聖旨,赦免“諸官徒奴”,一起去襲擊呂后和太子。由此可見韓信家臣親兵並不多,所以,才要聯合“諸官徒奴”。
韓信謀反的事情,被人告發給了呂后。
呂后知道後,就想召見韓信問明情況,但“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呂后對韓信的黨羽,包括親兵家臣已經早有防備了,才找蕭何密謀。
呂后聽從了蕭何的建議,準備誘殺韓信。她假稱劉邦已經平息了陳豨叛亂,讓百官朝賀。韓信到賀時,呂后自稱生病,讓蕭何把韓信宣入長樂宮接見,並趁機“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之後又“夷信三族”。
呂后斬殺韓信是預謀好的,並且行動果斷迅速,韓信的親兵家臣在韓信死的時候毫不知情,當然也就不會前往營救了。
韓信造反存疑
很多人研究過韓信之死的歷史後,認為韓信在洛陽並沒有造反之心,完全是劉邦想借呂后之手除掉韓信。
韓信和陳豨密謀之事,都是“欲加之罪”,而司馬遷處於漢朝,即使知道了實情,也不得不按照當時的官方認定來寫。
如果韓信真的沒有造反之心,那麼呂后讓他去朝賀,更是一點戒心都沒有了,那麼他的親兵更不會有所行動了。
-
3 # 吳建彬626
韓信被呂后誘殺時,只是賦閒呆在帝都長安的淮陰侯,封國都回不去。那還有什麼家兵?有的只是一兩個家臣、三四個家僕和門前看大門的五六個保安而已。
“韓信為什麼最終被誘殺呢?”我們再一起研究一下:
韓信平定魏國,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平定趙國後,劉邦奪其精兵。消滅項羽後,劉邦解除其兵權。俗話說:“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你老韓也不長個記性?
平定齊國後,韓信給劉邦寫了一份信 派專人送去,信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目前齊國的形勢是不好的很,我雖然弄死了齊王田廣那小子,但局勢很不穩啊,人心不定,弄不好,齊國很有可能再翻盤。南邊還有個楚國也不安分呀,只要任我為代理齊王,事情都好辦了。”自古“跑官”還可以讓你上司理解為“想進步”,“要官” ?何況韓信是乘人之危,逼著“要官”,劉邦能爽嗎?老韓!你幹嘛不“跑官”呢?剛滅了齊國,你缺錢?
韓信如願以償當了齊王后,項羽派人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據齊地稱王。韓信嚴詞拒絕:“想當年,我投項王,他才讓我當個警衛員,我投漢王,人家最後讓我當了總司令,現在我已是山東省長兼軍區司令,讓我反水,沒門!”這時的韓信說的好!義正言辭,知恩圖報。可後來韓信被貶為淮陰侯時,老部下陳豨到地方任職,辭別韓信時,韓信竟然唆使他造反,還掉價願為陳豨做內應。後來,陳豨真的造反了。老韓!你有權有勢時,為什麼不造反?現在你已是個“脫毛的鳳凰不如雞”的角色,你憑什麼造反?
此外,韓信的政治弱智還存在以下問題:降為淮陰侯後,經常託病不上班。日夜怨恨、牢騷不斷、目中無人、異想天開。和周勃、灌嬰等一個級別,卻感到羞恥。一天,韓信閒來無事去樊噲家,樊噲的地位現在己高於你,人家出於尊敬和禮貌對你又是跪迎,又是拜送。但韓信卻輕蔑地說:“我這輩子就和你這般人為伍的啊!真他孃的丟人!”老韓!樊噲的二姨子可是堂堂的呂后呀。
-
4 # 歷史深度揭祕
劉邦早就猜忌韓信了,派蕭何去取韓信兵符其實已經消去韓信一大半的兵馬,其實是劉邦授意呂后殺韓信的,劉邦故意不在是為除去很多的流言蜚語,還有萬一沒殺成可以推給呂后安撫一下韓信,說實話劉邦設局殺韓信他自己也沒底,因為韓信不一定孤身前來,韓信可惜了死在了太過於自信,沒有看清劉邦為人。
漢王遇我甚厚,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劉邦平定天下之後,就跟韓信不是一個陣營了。韓信在做齊王時,項羽還沒敗,這時候的韓信最有實力與劉邦和項羽爭權天下,可是這時候韓信還是決定幫助劉邦平定天下,他不忍叛漢,是認為這樣做是不義之舉。不過話又說回來,劉邦項羽韓信三人中,還是劉邦最適合做皇帝。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關張追隨劉備起兵,有絕對的忠誠,劉備對關張也是極為厚愛!劉備即使真的統一了天下,關張也老得差不多,有心估計也無力了!關張對於劉備來說就相當於許褚對於曹操是一樣的!韓信不一樣,年紀輕輕,功成名就,半路隨劉邦起兵,好大喜功,劉邦絕對容不下他,所以不管是不是真的謀反絕對是要除掉韓信!
韓信作為淮陰侯,身邊頂多有幾個護衛,數量不會過百,而且都是由京城衛戍部隊派遣,指揮權不在韓信!再則說韓信釋放囚徒叛變簡直是天方夜譚,淮陰侯又不是專職管理監獄囚徒的,就當你釋放了所有囚徒,你怎麼保證他們不是四散逃跑而是聽你號令為你賣命?一幫烏合之眾臨時湊齊了的人馬會有多大的戰鬥力?所以,這完全就是給他構陷的罪名!被軟禁在京城的淮陰侯就是一塊在案板上的肉,什麼時候切就看呂后的心情了。
韓信明明是被呂后蕭何弄死的。再說了,韓信死的時候劉邦還在千里之外平叛亂呢。很多人說韓信為什麼不自立,為什麼不聽蒯通之言,說實話,聽了蒯通之言又能怎樣?韓信那時候真敢自立估計活不過三天,就會有人要他小命。劉邦對韓信夠可以的了,就憑韓信三次不救主,討要齊王,不聽號令,不上朝,將將兵,目空一切,牢騷滿地,窩藏鍾離眛,陰謀造反等等罪名都可以殺他一百次了。但劉邦並沒那麼做,只不過將他貶為淮陰侯而已!個人覺得劉邦是一個城府很深,過河拆橋的傢伙,大夥都當他是首領,可惜沒一人看出他劉邦不信任任何一個,甚至殺忠於自己的下屬只因不放心自己領兵能力,殺敵人不行,殺自己人凶殘,機關算盡。 韓信對這種人效忠,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見鬼的儒家所影響。
自古謀奪天下稱皇者那有不毒不狠之人。什麼禮賢下士,三顧毛廬,都不過權宜之策,凡懷雄才偉略者一但成功必然狡兔死走狗烹,伴君患難之時君靠爾扶左一旦到共享受之時,君臥榻之則豈容外人安侵,天下那能與共奮鬥之人共享!
明擺著就是劉邦要殺韓信,但為什麼要殺?因為鳥盡弓藏?真正的原因還在韓信自身,如果他能夠及時功成身退,夾著尾巴做人,也許還有活命的可能。可惜,以他的行事風格必死!老劉為了保證自己的基業不受威脅,剷除功臣武將那是必須的,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沒到有些功臣為了保命那叫一個裝啊,有的稱病閉門不出,不與任何人來往,有的裝作貪財好色,自汙名聲。可就這樣還往往難逃一劫,何況韓信?!
-
5 # 侯叔說歷史
世人都知道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最大的失誤是不聽其謀士蒯通言,最終死於婦人之手。韓信實際上是被呂雉、蕭何誘殺,劉邦授意。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項羽舊部鍾離昧在項羽戰敗後投奔韓信, 劉邦就派人讓韓信交出鍾離昧,韓信不肯。漢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欲率軍討伐,但因慮不是對手而放棄。陳平獻計劉邦要各諸侯王陪同巡遊楚國旁雲夢澤。韓信接資訊後想反叛,但覺得自己又沒罪,又想去見劉邦,但又擔心被劉邦擒住。
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來看,韓信這一生,參軍前所扮演的只是一個被人討厭的角色,在項羽軍營中的時候,也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執戟郎而已,幾乎沒什麼朋友,在漢軍中突然被提拔為大將軍,也成了其他將軍眼中的攔路虎,縱使後來,韓信通過自己的能力證明了,他的確是那個出類拔萃的人
後來韓信挑唆陳豨叛亂,劉邦親自帶兵征討。韓信託病沒有跟從,策劃叛亂。後來被人告發,呂后聲稱劉邦已經平定了叛亂,請大臣們上前來祝賀。要說韓信腦子也瓦特了,你都打算叛變了,還來祝賀什麼。就這樣韓信傻乎乎就去了,到了地方蕭和就命人綁了韓信。並在長樂宮誅殺了他。
-
6 # 李三六看歷史
聽我說。
劉邦雖然誘捕了韓信,但沒有殺他,誘殺韓信的是呂后。
劉邦是什麼人劉邦是什麼樣的人,上面沒有人,卻在成年後當上了泗水的亭長,蕭何、樊噲、盧綰等開國功臣都是這時候結下的關係。這些人要麼是衙門小吏,要麼是社會大哥,劉邦能擺平這方方面面關係,必是一個有大氣量,能容人之人。
從秦滅到西漢建立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六國舊貴族死灰復燃,一同滅秦。 標誌事件是陳勝吳廣起兵,各地舊貴族一呼百應。此時劉邦在幹什麼?劉邦先前出公差押解犯人,半路上犯人跑了一半,劉邦乾脆把剩下的人也放了,自己領著十幾個人在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之處的碭山落草為寇,這種地方向來是四不管的法外之地,陳勝吳廣起義後,他趁機回到沛縣,向城裡射了一封信,主要內容是號召大家殺了當時的縣令隨他造反,僅憑這一封信就拿下沛縣,可見其影響力之大。隨後經過一系列征戰,公元前207年十月,子嬰投降,劉邦進入咸陽,至此,秦滅亡。直到此時,韓信還只是劉邦勢力內一個倉庫保管員,不久之後,他的光芒要在楚漢之爭中綻放出來。
第二階段楚漢之爭。秦滅後,劉邦與項羽嫌隙日大,鴻門宴事件倆人算是耗盡了最後一絲臉面。前206年十一月,被封為漢王的劉邦趁項羽攻打位於山東的田榮之際,以曹參、樊噲為先鋒,迅速出兵佔領了關中,揭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劉邦三奪韓信兵權楚漢之爭,成就了韓信。劉邦和項羽在河南滎陽附近打正面戰場。韓信北上河北、山東開闢側面戰場。
當時在河北山東舊貴族復辟,主要有魏、燕、趙、齊等被地方勢力,全部滅在了韓信的手中。
第一次奪兵權。韓信在滅掉魏、燕、趙後,某天正在營內休息,劉邦親至韓信營中,沒打招呼,帶走了大部分部隊,韓信起床後大驚失色。劉邦奪其兵權也是無奈,自己原有的部隊已經打光了,只能調韓信的部隊來補充。
第二次奪兵權。韓信被調走大部分軍隊後,又拉起隊伍,滅掉了齊國,並上書劉邦說齊地狡詐多變,不如立他為齊王鎮守,此時劉邦被困在滎陽,急需救兵,便同意了韓信封王的要求,同時派張良去封他為齊王,並第二次抽調士兵到滎陽支援正面戰場。韓信趁劉邦有難擁兵自重的行為,在劉邦心中埋下了猜疑的種子。
第三次奪兵權。前202年劉邦約韓信、彭越南下,自己東進,合圍項羽,但韓信、彭越皆未至,劉邦大敗。我這裡用“約”,表明此時劉邦已經指揮不動韓信,還是聽從了張良的計謀,劃陳以東至海的廣大地區給齊王韓信,換取韓信出兵。
202年十二月,各路漢軍集結,以韓信為中軍,將項羽圍在垓下。劉邦在後方督軍,等韓信大敗楚軍,烏江自刎後,馬上馳入韓信軍中,奪其兵權,封為楚王。明面是封韓信為王,實際是將其調離根基深厚的齊地,楚地因韓信逼死項羽,不會和其一心,大大削弱了韓信的影響力。
經過這三次奪兵權,並被封在了人生地不熟,還對他充滿仇恨的楚地,可以推斷韓信已經沒有能力聚集其大規模的軍隊。
劉邦誘捕韓信前201年,有人傳言韓信要謀反,劉邦藉口巡遊雲夢澤,召韓信前來,將其逮捕。韓信喊出了那句名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良臣亡”。以後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都逃不脫這條鐵律。但劉邦並未找到確切的證據,也擔心逼反了其他封王的功臣,只是把韓信貶為淮陰侯。
呂后誘捕韓信韓信當年可是趁機要挾劉邦封其為齊王,可見對權勢還是有野心的。凡是到過一定高度的人,被貶下來,心就不會在安定了。於是韓信鼓動鉅鹿郡守陳豨謀反,劉邦帶兵平叛,自己則在長安發動兵變裡應外合,但謀事不密,被家臣告發。呂后欺騙韓信說劉邦已經平叛歸來,要求各諸侯大臣到宮內慶賀,將其騙到長樂宮殺掉。
韓信必死的原因西漢馮衍評價韓信:昔者韓信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在見,威執項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時,就烹於漢。韓信的戰功已經高過劉邦,幾乎一人之力滅掉了魏、趙、燕、齊,又南下圍殲項羽,楚漢之爭就是他一個人的秀場,功高震主,已經深受劉邦忌憚。
韓信對權力渴望,但又沒有十分大的野心。人最重要的就是決心,韓信威脅劉邦封王可見其對權力的渴望,他有數次自立爭奪天下的機會,都自動放棄了,沒有下定決心去爭取最高權力,又渴望在皇權前保留巨大的自主權,這種不上不下的心態,導致其在關鍵時刻錯失機會,並最終葬送了身家性命。
-
7 # Simon3182616
韓信被殺是呂后一手設計的,至於他的親兵為什麼沒有救他,主要是因為被殺時韓信已被劉邦削權,身邊可用之人本就不多,再加呂后召見時是自己最信任的蕭何傳話,孤身覲見被捕殺,親兵就算想救也來不及。
兵權被奪,改封楚王,親信幾無劉邦趁項羽不備、軍將疲憊之機,出兵攻打項羽,令韓信從齊地、彭越從樑地南下合圍項羽,但是韓信和彭越沒有按時到達,導致劉邦軍隊反被項羽大敗而歸。後來劉邦許給韓信封地,韓信才同意配合張良計謀,領兵在垓下之戰中大敗項羽,項羽自刎烏江。劉邦雖然勝了,但是韓信的做法讓劉邦很不開心。果不其然,大戰結束後,劉邦便跑到韓信軍中,立即奪了他的軍權,改封韓信為楚王,封地在下邳。由此韓信遠離自己的革命根據地,留在身邊的親信很少。
呂后定計,蕭何助攻,擒殺韓信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平定陳豨叛亂,韓信以生病為藉口未隨從。陳豨叛亂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對韓信得盲目崇拜。話說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時,向韓信辭行,韓信對他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叛亂髮生後呂后知道了這件事,便與蕭何商議,讓蕭何告訴韓信說劉邦平叛歸來,陳豨已被俘獲處死, 由於韓信對蕭何非常信任,不疑有他,孤身前往,結果剛到就被捆起來,拖到長樂宮的鐘室殺了。所以他的親信根本來不及救援。
-
8 # 使用者6663864333286gun
殺韓信的是呂后呂雉。韓信原來是項羽部下。項羽叔父項梁公元前208年父路過當地參軍。因得不到重用,從項梁處逃出到漢王劉邦。也因得不到重用逃,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說蕭何逃了那麼多大官你不追,你偏偏追韓信。蕭何說你想得天下嗎?劉邦說當然想。蕭何說你就要拜他為將,意思是讓他帶兵。劉邦按蕭何的要求築壇拜將,拜韓信為大將。於是韓信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打敗章邯,奪得三秦。劉邦出三秦向東征伐。韓信伐趙,取代,徵燕,戰齊,垓下之戰滅項羽滅了楚。韓信攻下齊,上奏劉邦,齊反覆無常,求代王,壓著,劉邦不悅,張良說給他。韓信帶兵參加垓下之戰。此為被殺一禍根。垓下之戰勝後,劉邦登基稱帝。劉邦以韓信熟悉楚,讓他到楚,項羽手下鍾離昧躲到他那裡,被人告發,劉邦不容鍾離昧,手下門客建議不收留,鍾離昧說 :我之今天你之明天。鍾離昧自刎。劉邦到他那裡去,逮捕他沒有殺。讓他當淮陰侯。離齊失去根基,祛楚,失去勢力,被監視。禍根二劉邦後有非劉氏不王。禍根三。後陳豨出代地前,到過他那裡。陳曦反,劉邦詔韓信征伐,韓信稱病。此禍根四。韓信犯錯的懲家奴,家奴弟去告韓信謀反。蕭何與呂后商議以劉邦平定了陳曦反要諸將臣去祝賀。他跟蕭何去,被武士綁了,裝袋中,用竹尖殺死,滿足了他不見天不見地不見鐵的願。
-
9 # 勇敢的小浪子
不是劉邦誘殺的韓信,是劉邦的老婆呂雉將韓信誘騙到皇宮殺害的。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的大半江山都是韓信打下來的,並且韓信手握重兵,所謂功高蓋主,因此韓信早晚都是要被劉邦除掉的,也許呂雉就是奉了劉邦的命令而除了韓信。
如果劉邦直接宣佈韓信死罪,韓信會束手就擒嘛,答案是肯定不會的,並且韓信又手握重兵,最後只有呂雉來騙韓信到皇宮,從而除了韓信。
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有去救韓信,古時候去皇宮面聖,是不準帶兵器和親兵的,就是說呂后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人是沒有辦法救韓信的,因為他們不在韓信身邊,鞭長莫及,等韓信已死,他們也翻不起風浪來,畢竟他們都是建立在韓信這個人在世如果反劉邦,他們還有可能反,現在韓信都已死了,想反也反不起來了,這就是領袖的魅力。
還有一個就是韓信大大低估了呂后這個人的利害,連劉邦都低估了他這個老婆,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女皇帝也不為過。
-
10 # 弋北談古今
公元前197即漢初十年,一代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在京城以淮陰侯的身份生活了數年之後,被蕭何誘騙至皇宮中,時皇后呂雉下令捕殺韓信,韓信身死,一代戰神就此隕落。韓信的死是漢朝的遺憾,也是封建王朝穩固自身統治的必然。韓信雖然在外征戰多年,但屢次被劉邦剝奪了自己的兵權,是否有親兵也是一個疑問。我們在回答韓信的親兵為什麼不在韓信被捕的時候救援之間,先來了解一下那個時候的政治局勢。
古語有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公元前197年,劉邦已經在眾人的幫助下消滅了幾乎所有的政治對手,漢朝也大致穩定。目前對漢王朝最大的威脅只剩下了那些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功臣武將。這其中最大的威脅便是韓信、英布、彭越三人。此三人曾經都被劉邦封為異性諸侯王,與時任漢王的劉邦處於同等地位。雖然天下已定,但是隨著劉邦不斷地剪除異己,這些異性諸侯王也人人自危。 在危機情況下,誰能先動手,便有可能拔得頭籌。
韓信與劉邦的感情極好,至少在韓信眼中是這樣。當劉邦需要時,韓信二話沒說的便將自己的嫡系部隊交予劉邦,一次如此,再次依舊。韓信在作為齊王期間,擁有著比劉邦還要強大的實力,但是韓信從來沒有想過謀反。既然韓信沒有想過要謀反,身邊便不會去刻意培養親兵。而韓信呆在京城時,處處受到朝廷監視,更沒有培養親兵的機會·。韓信在臨死之前也是獨自前往皇宮之中,就算韓信有親兵護衛,救援又談何容易。
韓信之死,並非由劉邦所主導。誘騙韓信前往皇宮的是蕭何,下令捕殺韓信的是呂雉。只是不知道韓信是否在臨死前對蕭何有過絲毫的懷疑,對漢朝的忠心是否有過動搖。但是這就是政治,無情又冷酷。蕭何也沒有做錯。
-
11 # 錦翼
韓信被殺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侯了,能有多少兵?
他當齊王的時候,項羽一滅,他的兵權就被奪走了,然後韓信去當楚王。
後來提著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劉邦說有人告你謀反,免掉他的王位,改封為淮陰侯。
要知道他是淮陰侯,是別人告謀反的結果,劉邦是警惕他的,會讓他有多少兵馬?再說了劉邦肯定派人嚴密監視韓信。
咱們可以對比周亞夫,周亞夫位至丞相,地位不低,但是他兒子買個盔甲,都被人注意到。兒子說準備給老爹死了陪葬用的,結果審查官員說:“想在地下造反嗎?”
氣得周亞夫絕食而死。
韓信一定過得很不舒服。
否則的話,陳豨外出做官,韓信也不會給他發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你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這話估計牢騷的成分大,可見韓信當時有多鬱悶。
再說了,韓信死的時候,是被秘密捕殺的。
呂后和蕭何一定做了精心的安排,他們一方面派人把韓信叫到長樂宮,肯定另一方面派兵馬控制住韓信手下那點人。
就算他有親兵,這些親兵也派不上用場。
-
12 # 史曉生
宮門深九重,呂后親坐鎮,連韓信自己都無法脫身,你讓他的親兵怎麼救?更何況,當時的韓信已經沒什麼親兵了。
公元前197年,呂后和蕭何假借劉邦的名義,將淮陰侯韓信誘至長樂宮的鐘室,並在這裡將韓信誅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雖說呂后的手段有些讓人不齒,但不管如何,堂堂軍神韓信算是栽在了呂后這個婦人的手裡,縱然他心有不甘,也只能在臨刑前,悲憤的說出“乃為女子所詐”這樣的話。
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韓信畢竟曾經是一代軍神,不僅指揮過千軍萬馬,也打過無數場勝仗,身邊應該有不少追隨他的人,但為何在他被呂后誘殺時,包括他的親兵在內,沒有一個人前去解救他呢?
說起來,這還真不能怪韓信的親兵,畢竟從呂后與蕭何定下計謀,到韓信被騙至長樂宮,期間時間很短,短到讓韓信的親兵來不及反應。
最重要的是,韓信被誅殺是呂后親自進行計劃和執行,就連韓信都著了她的道,手下的親兵又有什麼能耐去救他呢?若真有這個本事,豈不是比荊軻更厲害?更何況,當時的韓信已經被貶為淮陰侯,身邊已經沒什麼親兵了。
韓信之所以被殺,其實早在他平定齊國時,就已經埋下隱患。
漢四年,大將韓信勢如破竹,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平定齊國之後,韓信曾給劉邦寫了一封信,稱齊國與項羽的楚國相鄰,為穩定局勢,需要設立一個代理王來進行統治。
理論上來講,韓信的這個提議並沒有錯,當時齊國也確實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者,但由誰來擔任這個代理齊王呢?
韓信在信中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才是代理齊王的最佳人選。
而這封信被送到劉邦面前時,把劉邦氣的是當場破口大罵,罵韓信忘恩負義,更罵他見死不救,落井下石。
之所以劉邦如此生氣,是因為當時的劉邦正被項羽困在滎陽,苦無突圍之策,沒想到韓信不僅不前來救急,反而在這種時候,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
因此,劉邦才會被氣的直跳腳,大罵韓信想自立為王想瘋了。
但氣歸氣,當時的形勢,劉邦畢竟還需要仰仗韓信來解救,因此,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劉邦這才改口,派張良前去告訴韓信,不要做什麼“代理王”,要做就做“真王”。
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史記》
就這樣,韓信成了齊王,劉邦的滎陽之急也得到了解決,但正是由於這件事,讓劉邦對韓信有了深深的芥蒂。
試想,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在皇帝有難時,沒有想著第一時間來搭救,反而是以此為條件,讓皇帝答應他的某些要求,這樣的大將,如何會讓皇帝放心?
如果說“代理齊王”這件事是個引子的話,那垓下之戰,則讓劉邦對韓信的不滿達到了頂點。
漢五年,劉邦計劃對項羽發動總攻,開戰之前,他聯絡韓信、彭越,約定共同出戰,對楚軍進行合圍,但在當年十月,劉邦出兵至固陵(淮陽西北)時,卻尷尬的發現,韓信、彭越統統沒來。
由於二人並未出兵,這就導致了劉邦大敗,被項羽打了個落花流水。
估計那個時候的劉邦,被韓信的這一番所作所為,氣的殺人的心都有,但最終,劉邦還是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以增加封地為條件,換取了韓信的出兵。
前後兩件事,讓劉邦對韓信極為不滿,因此,在垓下決戰後,劉邦率軍回到定陶,在韓信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隻身來到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
並且,韓信的齊王稱號也被劉邦拿掉,改封他為楚王,封地則改為下邳,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此徹底架空韓信。
只可惜,劉邦這麼明顯的意圖,韓信卻選擇性失明。
在被改封為楚王后,韓信收留了前來鍾離昧,鍾離昧原是項羽的部下,當年正是他派兵抓住了呂后和劉太公,因此,劉邦對他極為忌恨。
但韓信卻大張旗鼓的收留了他,不僅如此,還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
這件事被劉邦知道後,韓信算是讓劉邦死了心,如果說之前對韓信還有一絲感情的話,這一次,算是徹底翻臉。
恰巧在這個時候,有人前來告發韓信,說他意圖謀反。
這可真是正打瞌睡,有人遞過來一個枕頭,劉邦正發愁如何對韓信治什麼罪,罪名卻就這麼送上門來了。
藉此機會,劉邦聽從了陳平的建議,以巡遊雲夢澤為名,召韓信前來覲見,等韓信到來後,一舉將其捉拿。
不過,劉邦並沒有殺韓信,而是將其再次貶官,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封地同樣也縮水不少。
自此,韓信的兵權算是徹底被劉邦奪取了,但即使如此,劉邦對韓信依舊是不放心,畢竟韓信帶兵打仗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並且,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劉邦已經年逾六十,而韓信才剛剛三十四歲,如果留著韓信,那麼在將來勢必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
所以,韓信不得不死,只有他死了,劉邦才會徹底放心。
但是,如何才能殺掉韓信呢?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不過,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呂后,替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豨興兵叛漢,自封代王,劉邦親自率兵平叛,發兵之前,劉邦曾要求韓信一同前往,但韓信因暗中與陳豨有約定,因此便託病沒有隨從。
劉邦走後,韓信開始暗中策劃舉事,但訊息洩露,被家奴向呂后告發,呂后與蕭何經過商議,假借劉邦得勝歸來為由,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宮中,當場將其誅殺,並被誅三族。
曾經為漢朝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韓信,就這樣死在了呂后手中,據說,為了不違背劉邦許給韓信的“三不殺”承諾,呂后命人將韓信裝在一個大口袋中,吊在一口大鐘下,讓宮女拿著尖利的竹竿,生生的將韓信捅死。
韓信有此結局,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政治覺悟太低,接二連三的錯誤操作,讓劉邦對他的猜忌越來越深,這才讓他最終被殺,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作為韓信而言,為何在被殺時,他的親兵為何沒有來救他呢?
之所以沒有人來救韓信,主要是沒有能力,也來不及去救。
首先,長樂宮可是皇宮,不是普通場所,有道是宮門深似海,本身皇宮內部就十分龐大,更何況韓信被引到隱秘的鐘室,這無疑就會讓韓信的親兵無法第一時間找到他。
連人都找不到,還談什麼營救?
其次,根據漢朝的禮儀要求,作為大臣在進入皇宮時,必須要將隨身攜帶的兵器上繳,這樣才能進宮覲見。
並且,哪怕是再大的官,跟隨他的護衛、家臣等,是不可以一塊入宮的,只能在宮門外等候,因此,韓信在進宮後,遭遇了什麼,外面的親兵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哪怕是韓信被砍成兩半,親兵們也只能在事後得知,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先機,更不可能會救援。
還有,即使是韓信的親兵們在韓信進宮後,知道韓信遭遇不測,但他們又能如何呢?宮禁宿衛可不是吃素的,就憑韓信手下的親兵,想打進皇宮內,基本上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另外,誘殺韓信是呂后和蕭何一手策劃的,中間的各項環節,他們都經過了詳細的考慮和推演,畢竟韓信的威名是人人皆知的。
因此,他們自然也會想到韓信親兵這個因素,既然能想到,那肯定就會有所防備,說不定,就在韓信隻身進宮後,這些親兵就已經被當場拿下了。
人都沒了,還要誰來救?
並且,韓信之所以會如此聽話的進宮,是呂后傳出假訊息,陽夏侯陳豨被劉邦格殺,要知道,陳豨的反叛,與韓信有很大的關係,聽到同盟被殺,韓信這才慌了神。
呂后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讓韓信乖乖的上套,因此,韓信才會在接到呂后的召喚後,不辨真假,急匆匆的進宮,慌亂之餘,他也就不會帶太多親兵。
而正因為如此,韓信的親兵才沒有能力去救,畢竟小貓兩三隻,還真不夠人家塞牙縫的,隨便幾隊皇宮侍衛,就會將韓信的親兵解決掉。
最後,就是當時的韓信,真的沒什麼親兵了。
早在他做齊王、楚王的時候,由於地位的關係,身邊可能有不少追隨者,也有不少護衛親兵,但隨著他逐漸被劉邦猜忌,並被貶為淮陰侯之後,親兵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少。
雖說按照漢制,身為列侯,是可以自己設定家臣、門大夫以及護衛等勢力的,但要知道,韓信在當時可是劉邦的重點“照顧”物件,並且世人皆知,這個時候,誰還願意投奔他呢?
即使是有,但估計也是少數,畢竟沒人願意冒著違抗皇帝意圖來行事,也就是說,當時願意追隨韓信的人,少之又少。沒人追隨,自然也就沒什麼親兵,沒有親兵,也就不會營救韓信,因此,韓信才會被呂后和蕭何聯手,誅殺於長樂宮中。
後記:
韓信在臨終前,曾說十分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之所以他會提到蒯通,是因為在數年前,蒯通曾勸說韓信自立為王,從而三分天下,但被韓信當場拒絕。
如今在臨刑之際,韓信表示十分後悔,但一切都已經為時已晚。
韓信被殺的事情,劉邦是在平定叛亂歸來後方才知曉,相對於韓信的死,劉邦更關心曾經給韓信提出“三分之計”的蒯通,很快就派人將其抓了回來。
但最終,蒯通利用三寸不爛之舌,讓劉邦對他網開一面,放了他一條生路。
小結:
韓信被誘殺,出自呂后之手,但若是說與劉邦沒有啊關係,想必沒人相信,畢竟沒有劉邦的授意,呂后怎麼敢處死一名大將呢?而韓信在被誅殺時,之所以沒有親兵來救,主要是因為當時情況緊急,韓信可能也沒有帶多少親兵,並且皇宮大內也不是親兵能進的地方,即使能進,他們也沒有能力救出韓信,更有可能,當時的韓信,並沒有什麼親兵了。
回覆列表
秦朝末年發生的楚漢爭霸,可謂中國歷史上非常精彩的一段時期。對陣的一方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另一方則是斬殺白蛇的起義的"赤帝子"劉邦。對陣雙方文臣武將也可以說豪華陣容。劉邦陣容有:張良、韓信、陳平、蕭何等謀臣,也有樊噲、灌嬰、周勃、盧綰等武將。項羽陣容有經驗豐富的謀臣范增;武將更是個個都是重量級的,如:龍且、項莊、英布、鍾離昧、虞子期等。最後,憑藉著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使得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漢王劉邦一舉建立西漢王朝。
韓信在這場楚漢爭霸之中,既是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最大的受益是:韓信從一頭食不果腹的低等人變成一個登臺拜帥,揮師百萬,最後成為統治一方的諸候。
最大的受害是:韓信由一個統治一方的諸候,最後被一群手無搏雞之力的宮女活活的用竹籤戳死。
那麼,韓信作為一個曾經統領雄兵百萬,座下戰將千員的領軍人物,在最後劉邦,呂后要殺他的時候,為何沒有一個人來救他,甚至連一個親兵也沒有呢?
我們都知道,性格決定命運。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作一下分析:
韓信的性格韓信性格特點:能屈能伸卻矜才自傲;善於謀劃佈陣卻無政治謀略,不識時變;雄武有餘卻居功自傲;拙於交際、盲目自信卻不善保身。
韓信曾經能忍受胯下之辱,但是當上了三軍統帥之後,卻矜才自傲,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樣,把誰也不放在眼裡,幾次讓劉邦很難堪,讓劉邦又愛又恨。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天生就是為戰爭而來的。從暗渡陳倉到十面埋伏,無不顯現出他天生的軍事才能。但是在政治謀略上,韓信卻是個低能兒,
韓信在交際方面,朋友少得可憐,像張良、蕭何、陳平等一流人才,他們除了在工作上有交際外,平時很少禮尚往來。就連曾經“月下追韓信”的蕭何,韓信也不曾交好,直到生命的最後,才說了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見人生的失敗。
蒯通三次勸說韓信自立為王,韓信均患得患失,讓機會從自己的手中溜走了。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韓信,在政治上卻是那樣的猶豫狐疑,當斷不斷。如果韓信自立為王的話,我相信中國的歷史可能會改寫的。但當機會已經喪失殆盡的時候,韓信卻真得反了!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一件事情。當初,手握重兵的他沒有反,而如今,被軟禁京城的韓信卻想謀反,最後落得個被夷三族!他真的是太自信了。
劉邦誘殺韓信,韓信的兵都去哪裡了?劉邦先後兩次奪去韓信兵權,從歷史記載來看,其中似乎沒有任何阻礙,極為順利。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這兩次是如何奪走韓信兵權的。
2、第二次,垓下之戰後。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後,項羽於烏江邊自刎而死,楚漢爭霸至此告一段落。鑑於韓信之前在攻下齊地後,曾請封齊王,且在劉邦下令追擊項羽之際,韓信並未奉令率兵趕到,導致劉邦在固陵之戰被項羽擊敗,這令劉邦對韓信起了戒心。於是在擊敗項羽之後,他“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史記·高祖本》),又一次奪去了韓信的兵權。
按理來說,韓信雖然是劉邦麾下,但士兵卻是他親自招募和訓練的,統兵數年竟然沒有培養出一個忠於自己的將領,一支忠於自己的部隊,為何就沒有任何人予以反對呢,這的確令人疑惑?
這應該是一個讓韓信非常尷尬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劉邦的馭人之術造成的,他雖然用韓信,但也防著韓信,尤其是當韓信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能力之時,任何一個君王都不敢將賭注壓在對方的忠心上,肯定要有所防範。而劉邦對於韓信的防範,就在於其手中的將領,韓信手下的將領基本都是原豐沛集團,乃是劉邦真正的嫡系,有這些人在,一旦韓信表現出異心,恐怕立即就會被架空或陷入到內鬥當中。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劉邦誅殺韓信的時候,不是韓信的親兵不救他,而是韓信手裡根本就沒有親兵,當時韓信已經是一個待殺的羔羊,沒有任何抵抗的資本了。
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也就是韓信被殺時,沒有一個親兵去救他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