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喀秋莎》音樂響起,很是令人激動
3
回覆列表
  • 1 # 手碟自習室

    在浩如煙海,璨若星河的俄羅斯文化當中,華人民卻對《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情有獨鍾絕非偶然,而是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在其中的。在俄羅斯20世紀60年代,中俄兩國友好關係進入歷史最好階段,中國百姓也開始對俄羅斯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對於豐富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堅持的內涵基礎!

    自19世紀末20世紀以來,俄羅斯的文化藝術就產生了一種不僅僅具有本土情懷,而且關懷人類命運的“世界關切”。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凡是對俄羅斯文化有所瞭解的人,多多少少都能從俄羅斯的文化藝術當中深刻地感受到俄羅斯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對於國家前途和世界命運的關心和關懷。而這種以世界人民前途和命運為考量的“天下情懷”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直至二十世紀上半葉,隨著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蘇聯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伴隨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從廣度和深度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同一時期,中華民族正飽受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的壓迫,掙扎於生死存亡之際。所謂“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正在為救亡圖存艱難探索的華人民,特別希望世界上能夠出現一個支援中國革命和民族解放鬥爭的正義力量。社會主義的蘇聯,則在這一時期對華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和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支援。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以《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為代表的蘇聯革命文藝所表達的對全人類命運關注的“天下情懷”:對祖國、對人民、對勞動、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世界和平、人類進步事業和各華人民之間友誼的不懈追求,使得一百多年來多災多難的華人民感受到了來自異國他鄉的情誼和溫暖,給予了華人民極大的精神鼓舞。這種“天下情懷”,激發了潛藏在中華民族心底當中的“天下情懷”和麵對壓迫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那個年代的華人民當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大相撲靠吃什麼變得那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