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這個詞不應該是一種客觀事實的闡述嗎?你是王者所以你成功了,你是賊寇所以你失敗了。或者說你擁有成為王者的潛力所以你成事了,你只有賊寇的本能所以你落敗了。
為什麼現在好多人提到這個詞的意思,都有種暗示別人只是僥倖成功的含義。
回覆列表
-
1 # l682o3o5O
-
2 # 苗苗說遊戲
成王敗寇,這本身就是一種惡相競爭的宣傳語。我們所知道的“天吉地利人和”,這是我們所做的事之成不可缺少的條件,我們所謂的“敗”無非也是這三樣中缺少了一些。古人云,失敗乃成功之母,所以敗本身並不可恥,它是在提醒我們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而所謂的“成王”,無非就是你促成了在這一時代需要的條件。但誰說敗就是寇?西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江邊自刎,如今《霸王別姬》仍在歌頌。誰說成就是王,當初的曹操不仍然被稱為“梟雄”。世人皆有眼目,沒有傻子,只是我們並沒有多說什麼,這個世道讓我們“成王敗寇”,但是我們我並沒有多說。沉默的時代或許需要沉默中爆發,但是我們都不傻,你到底是王是寇,在勝負中已經不再主導人們的思想,只是,我們不再多言罷了。
成王敗寇的認識往往是成功者獲得成功後給大眾強行貫輸的一種催化劑,長此以往便成了一種習貫,彷彿一切都合情合理地順理成章了,自然沒人再去思索這習貫便都對麼?就政冶人物而言本身就脫離不了時事造英雄這一必要條件,只是政冶人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而獲得了成功,從辮證觀點看沒有絕對正確,絕對錯誤存在,一切諧有相對因素,就拿中國歷史來講從秦朝第一個封建制度的建立直至當今國家體制的中央集權治理國家沿用到現在,只是把不適應社會發展妨礙社會進步的一面改造了完善了,但決不是徹底否定。從搞科研層面上講成功往往只是正確認識事物的一個階段,而非是一種終結,成功的背後往往歷徑多少次的失敗,需知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我們什麼事只看結果而不注重對事物認識的過程這既不科學又忘掉了這孕育成功的母親!不承認探索中的挫折失敗科學探索科學進步將舉步為艱,同時也是不可能的,其實人類的發展進步總是伴隨著失敗不斷探索不斷提高完善的過程。因此王成敗冠的觀點頗有遍面性和侷限性,從根本上講缺少了辮證思維看待觀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