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道易心成

    紂王不是酒囊飯袋,他的力氣非常大,能殺死一頭虎,舉國上下,只有他和寵臣惡來能做到。

    紂王在位期間,先滅掉了北方的黎人,因為黎人的祖先是九黎之族(黎人與三苗之族同屬蚩尤後代),鞏固了北面。第二步,他按順時針方向,轉而攻擊東夷,東夷人位於山東和徐州一帶,但是戰爭遠比他想的要慘烈,以致深陷泥潭。

    再說武王伐紂,沒有想象的那麼慘烈和宏大,姬姓家族對帝辛來說,最大的威脅僅是有可能不服管束,但對自己的統治,沒有威脅,因為帝辛的祖先,是軒轅黃帝的後代,一脈相承的神族,帝辛是代表上天來統治人間的,要取代他或是殺他,別說是做,就是動一下這樣的念頭都是莫大的罪過。

    因此,姬姓家族對帝辛的王位是沒有威脅的,影響的只是他的權威,帝辛實力強時,他可以直接滅掉姬姓家族,如果實力不強,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帝辛來說,他的戰略自然是先滅黎,再滅東夷,然後滅掉姬姓家族,但滅東夷的過程中,元氣大傷,十幾年無望再滅姬姓家族,這個時候,修養生息才是他最要緊的事。

    諸侯軍隊逼近朝歌,也不是要推翻紂王,而是向紂王示威,表明態度,你不能欺負我和我的小兄弟們。帝辛心知肚明,毫不在意,只派了3000老弱病殘,前去圍觀,也表明自己的態度,讓諸侯放心。

    但他萬萬沒想到,周朝軍隊的統帥,呂尚,卻是貼了心要他的命,混亂之中,用箭射死了紂王,又進行焚屍。

    姜子牙哪來的這麼大仇恨,為殺掉紂王兒,不惜得罪軒轅神宗,他背後有什麼樣的底氣?

    呂尚是炎帝的後裔,長齊轉世,長齊當年是被軒轅王族的人害死的,可以說與軒轅氏族有世仇,他藉助祖上大神共工的幫助,投胎轉世為姜子牙,統領諸侯軍隊,就是為復仇而來。

  • 2 # 穿插游擊隊1417

    提起歷史上的暴君,帝辛可謂臭名昭著。世人更加熟悉他的另一個名稱——“商紂王”。作為亡國之君,他被後人褫奪了帝號,冠以“紂”(“殘義損害”之意)的貶稱。漫長的時光間裡,他一直被認定為兇殘暴虐、荒淫無道的典型。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份“嫌棄”從小就開始培養了。

    哪怕多年過去,許多人都對“紂王之死”印象深刻:無懼摘星樓燃起的熊熊烈火,紂王與妲己各執杯酒對飲,決意自焚殉情,“大王請”“愛妃請”“就像我們初識那樣”。

    當年看到這裡,只覺得邪不壓正,大快人心——紂王昏庸,妲己歹毒,終於落得應有下場。但長大了再看,不免有些疑惑:武王伐紂、兵臨朝歌,相比於戰死沙場,紂王為何要選擇退回宮內自焚這般慘烈卻稍顯窩囊的死法?這一情節,究竟是真實的歷史,還是藝術化加工後的虛構故事?

    紂王之死:自焚後被斬首說

    動畫片裡,紂王在摘星樓裡自焚而亡,只留下破敗的宮城。但在很多史籍記載中,紂王不僅被活活燒死,就連屍身都無法保全,被周武王砍下頭顱,甚至懸旗示眾。

    關於紂王自焚的說法,最早見於《逸周書》。《克殷》篇記載:“商師大崩,商辛奔內,登於鹿臺之上,屏遮而自燔於火。”武王來之後,“射之,三發而後下車,而擊之以輕呂,斬之以黃鉞,折縣(懸)大白之旗”。

    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所載與之略同,只是增加了些細節:“紂走反入,登於鹿臺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武王至紂死所,“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

    有人會質疑:自殺的方式那麼多,為什麼紂王要選擇自焚這種漫長而痛苦的死法呢?支援自焚說的學者們給出了多種解釋:

    有的說紂王想要保證周武王親眼看到自己被燒死,想用自己慘烈的死亡為自己的後人謀條生路;有的說紂王是為了維護自己作為君王的最後尊嚴,把自己的屍體燒燬,讓周武王沒有機會拿自己首級炫耀(雖然失敗了)......

    其中還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說法:即紂王選擇自焚,與“鳳凰涅槃”的信念有關。時人堅信氏族的圖騰會變為本氏族的特殊保護者,而據說殷商族屬鳥圖騰族,正所謂“天命玄烏,降而生商”(《詩·商頌·玄鳥》)。這也是商王室自稱是深的後裔的緣由。故殷紂死到臨頭,還有恃無恐,揚言“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書·西伯戡黎》)他的自焚,原是向死而生,希冀其圖騰祖先“玄鳥”(即“鳳凰”)能顯靈庇護他,甚至讓他不死重生,轉敗為勝。

    如此一來,紂王死前要“蒙衣其珠玉”的做法也有了解釋:除了彰顯自身尊貴之外,更實際的用途是方便其圖騰祖先辨認——玉衣象徵著鳳凰“五彩以文”的鮮豔羽毛,而珠玉放在一起為了模仿鏘鏘系珮環相擊的玉聲以引起注意,因為“鳳皇于飛,和鳴鏘鏘”。

    至於為什麼紂王死後還要破壞他的屍身,一方面許是為了報復,畢竟周武王與紂王有著三代“世仇”,文丁殺季歷(武王的祖父),而紂王更是“囚文王七年”,並且殘忍殺害了武王的兄長伯邑考(烹以為羹);另一方面或許與原始宗教中的厭勝巫術有關,在事事都要求神問卜、極端迷信鬼神的武王眼中,可能只有斬首才能徹底摧毀紂王。當然,也有學者將斬首視為古代戰爭中軍禮的一種。

    對於上述種種說法,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卻覺得過於牽強。然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千年過去,紂王自焚時的真實想法,武王斬屍時的內心思緒,早已不得而知,只憑後人揣測了。

    紂王之死:被生擒後斬首說

    事實上,紂王究竟是不是自焚的,仍然存疑。除了自焚,關於紂王之死,學界另有一說:即紂王是在與武王作戰時遭生擒然後擊殺的。

    支撐這一說法的史籍也並不少,尤其在先秦典籍中習見。比如《韓非子·喻老》:“文王見詈於玉門,顏色不變,而武王擒紂於牧野”;《呂氏春秋·簡選》:“武王虎賁三千人,簡車三百乘,以要賈子事於牧野,而紂為禽”;《墨子·明鬼下》:“(武王)與殷人戰乎牧野……(武王)折紂而系之赤環,載之白旗”。《屍子》中甚至還有這樣一段令人悚然的血腥描寫:“武王親射惡來之口,親斬殷紂之頸,手汙於血,不溫而食。當此之時,猶猛獸也!”

    此外,還有《風俗通義》引《尚書》:“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八百人,禽紂於牧之野”;《竹書紀年》:“武王親擒受(紂)於南單之臺”;《賈誼新書·連語》:“(紂)身鬥而死,......紂之官位與紂之軀棄之玉門之外”等等。

    雖然被擒獲的地方有些不同,但核心事實卻差異不大,難怪有學者感嘆:“此事(紂王戰場被殺)在古時大概已是人所共知。”

    而諸多史料也證明,紂王死於戰場上,必然要被斬首示眾。武王伐紂,所率除本國軍隊外,還有各諸侯國的聯軍,實力分散——面對兵如林立的七十萬商朝大軍,要提振己方軍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紂王斬首於兩軍陣前,殷兵見主帥已死,必然失了戰心,大崩而潰。銀雀臺漢墓出土的簡書《六韜》殘卷上就有記載:“禽受(紂),系其首於白”。

    若單純按年代遠近來推斷,似乎盛行於先秦時期的“被生擒後斬首”說更靠近商代,會更可靠一些。但為什麼司馬遷《史記》中卻採用了自焚一說,且一直影響至今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司馬遷個人受正統觀念束縛,更傾向於相信他眼中的正史《逸周書》。所謂周書,即周人的官方文書記載,必不可能塑造其君王嗜殺血腥的形象,尤其推翻的還是以殘暴著稱的紂王。從小邦之主被擁護為大國之王,要想鞏固統治,武王必須要立一個和紂王全然相反的正義人設。

    《逸周書》安排紂王自焚而亡,然後才被武王斬首,不僅顯示了後者的果敢英武,也不會破壞其成兵不血刃的聖人之德。倘若紂王不是自殺,而是在戰場上被殺,那武王不僅成了殺人兇手,也成了弒君的逆臣賊子,將陷於倫理困境之中,無益於周王朝統治的合理性。

    周人的宣傳攻勢再借助司馬遷的“推波助瀾”,聖人武王的形象逐漸固化下來,並獲得了儒家學者的宣揚。自焚說因此取代生擒被斬說,逐漸成為主流。

    紂王與武王:善惡並不分明

    在動畫片《哪吒傳奇》“紂王之死”那一集,其實還有一句經典臺詞:面對無法挽回的敗局,妲己想向紂王坦白自己的狐妖身份,卻沒想到被紂王制止了,他說“寡人早就知道愛妃是狐狸變的,寡人寧負天下也絕不負你”。回過頭來看,妲己和紂王的愛情也確有幾分動人。

    但問題也來了:紂王沒有辜負妲己,那他究竟有沒有負天下人呢?紂王與武王,真就是惡與善的兩個極端嗎?

    事實上,曾有不少學者在深入研究後試圖為紂王“翻案”。

    在《封神演義》第九十五回《子牙暴紂王十罪》中,姜子牙振振有詞地控訴了紂王的十宗罪,包括沉湎酒色、不敬上天、親信讒言、窮奢極欲、濫殺無辜等等。也正因為有加諸於紂王身上的這些罪過,八方征討商紂才有了正義的理由。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為紂王鳴不平,指出:“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近代著名學者顧頡剛先生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紂王的罪惡的條例,因年代的久遠而積迭得更豐富了。”根據他的研究,時代越多,紂罪越多,也越不可信。

    一朝被認定為昏君,後人就會一直把他當靶子攻擊,不斷捏造真相、混淆事實(夏桀王的許多惡行就被硬安給了紂王),從而導致紂王身上莫須有的罪名越積越多。這也符合“古史層層累計說”,即去古越遠,偏離真相的可能性越大。

    郭沫若也曾為紂王喊冤,稱:“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須。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聽上去似乎誇張了些,但根據商周時期的記載,紂王的罪過確實被後人無限放大了,他沒有挖心、煮羹、脯屍之類的離奇故事,他所犯的錯誤,總結起來就只有三條:

    一、愛喝酒,擺酒席,喝多了會撒酒瘋;

    二、傲慢,自以為是,甚至不聽上天的旨意;

    三、肆意妄為,不顧百姓意願,隨意任用宗室子弟之外的外姓人。

    公允地來看,紂王還做過不少貢獻,比如推行一系列改革舉措,以反對神權;打破奴隸主世襲制,大膽提拔新人乃至起用平民;開疆拓土,為古代中國的統一奠定部分基礎......只不過這些舉措,最終還是改變不了尖銳的社會階級矛盾,阻止不了商朝的滅亡。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人總說紂王暴虐,但從考古的發現來看,帝辛時代的活人祭祀要比之前的商朝國王要少得多,也就是說,在當時的百姓看來,紂王不僅算不上暴虐,還算是比較仁慈的。

    而武王卻比大家想象得冷酷。根據記載,牧野之戰前,他威脅士兵全力作戰,不然就把他們全部殺光;紂王死後,他更是反覆蹂躪其屍體,又射又斬又懸首於旗幟之上;滅殷之後,他還舉行了兩次祭祀活動,殺了大批俘虜進行人祭......

    只能說真實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地要複雜得多。一個“紂王之死”,便能延伸出無數種猜想和學說——這也只是掀開了一角。而歷史的魅力,正在於他的神秘。

    參考文獻:

    【1】龔維英. 周武王慘虐紂屍因由初探[J]. 人文雜誌, 1985(4):4.

    【2】張玉春. 殷紂王"自焚而死"考辨[J]. 史學集刊, 1993(03):30-34.

    【3】張鍇澤. 重新認識商紂王的歷史功績[J]. 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 1997.

    【4】李小光.商代人神關係論略[J].宗教學研究,2005(04):112-117.

    【5】董琳利.簡論“武王克商”的政治正當性問題[J].華人民大學學報,2012,26(05):60-67.

    【6】張暉.忠孝觀念與革命困境——《封神演義》中的忠孝與武王伐紂的合法性[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115-121.

    【7】王剛.《尚書·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新詮[J].殷都學刊,2011,32(04):8-13.

    【8】李長銀. 夏曾佑的"新史學"與"古史辨運動"[J]. 史學月刊, 2020(2):8.

    【9】高萬鵬. 從歷史到神史[D].天津師範大學,2013.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長大了是否會形成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