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一個父親對兒子從小就經常打罵,父親經常喝酒,喝酒後也打,不喝酒也打,一直打到兒子18歲那年,那年有天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父親喝完酒就打了兒子,並且對兒子說永遠不要再回來,有多遠就滾多遠,兒子也說了些大逆不道的話,之後就出去打工了。這些年兒子沒往家裡打過電話,快過年了,父親給兒子打了幾次電話叫他回家過年,大家說怎麼辦?

17
回覆列表
  • 1 # 夏禾文化

    俗話說“怨家宜解不宜結”,何況是父子,是誰也無法隔斷的血脈。

    小時候可能會有幾許任性,甚至離家出走,但長大了,就更應該多一份理智。父母打也好,罵也好,總歸是他們將我們生出來並將我們養大成人的。打罵當然不對,但長時間進行打罵,我們也應該有所反思。

    像你所說的,這個兒子也“說了些大逆不道的話”,這就說明這個兒子也不是個“善茬”。

    封建社會中,倫理道德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樣一種傳統,兒子不聽老子的話,老子當然會更加火從中來。久而久之,就成了名符其實的一對“怨家”。

    我們應該知道,許多行為並不代表理智,而是當時條件下的一種心理縱使。而在此之後,理智就會清醒過來。父親一次次打電話要兒子回家,這就說明父親已經明白自己的不對,在向兒子道歉。做父親的尚且如此,做兒子的就更應該做出迴應。

    所以,回家吧,不要仗著自己已經長大,可以不要父母再養啦。

    如果這個兒子是你的話,我想對你說一句,不回家當然可以,你可以找許多借口,你也可以因此逃避許多責任。但有一點,在以後的人生中,你會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即使找到了也堅持不了長久。因為孝順父母是所有責任的基礎,或者說是架構其它責任的“基底”。失去了,什麼都會崩塌;失去了,什麼都只是一種冠冕堂皇!

  • 2 # 衛茳

    這種事情,沒法說,屬於道德和親情的範疇。

    小時候,講究父嚴子孝,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般都會導致家裡的男孩特別怕父親。

    不過,你的故事裡說,喝酒打人,我認為做長輩的就不妥當的。通常打孩子,可能是調皮搗蛋,闖禍,不愛學習等等,脾氣不好的長輩可能會狠狠揍一頓。

    在喝酒狀態下,情緒不能自控的狀態下,打孩子,只怕不是由愛生恨,就是恨,就是拿他當出氣筒。假如,我們有個酒鬼的父親是多麼的悲哀,有個暴躁的酒鬼父親是多麼的可怕!

    經常捱打的孩子從害怕到恐懼,轉而成逃跑,甚至反抗,就是一個孩子仇恨的種子在心裡發芽成長的過程,對孩子的心裡陰影太大。

    如今,年齡大了,父子的血脈柔情像絲線一樣纏繞起來,感情好像變得柔軟。當父親的很快會放下過去的一切,認為不過就是一條成長的道路。那那個孩子呢?這條路上的荊棘扎破的歷歷傷口癒合了嗎?愛和恨的選擇,誰敢去指點?

    我,至少我的童年不是這樣的,我只能提醒當兒子的,你看重哪方面,就去選擇哪方面,沒有錯,也沒有全是對的。

  • 3 # 小兔兒兔

    看了很多評論,有說回,有說不回,其實回不回看自己,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 我和我哥小時候經常莫名其妙的就被打,有一次我放學肚子很餓,又要寫作業,就問我媽飯好了沒有,我媽還在做菜,我就發脾氣(其實自己也有錯)就被我爸抓著頭髮把我摁地上打,這還沒完,又抓我頭往門上撞,又一腳把我踢出去很遠,還有一次記不清是怎麼回事了,大冬天的晚上我就穿了一條秋褲和薄衣服,就把我扔在家外面,把門鎖了不讓我進門,冬天,又是農村,屋外人家房子又隔得遠,還沒有路燈,身後就是一座大山,直到現在,想起那黑不溜秋的又寒冷的夜晚,心裡面的恐懼一點也沒改變。有一次自己在梳頭髮,他叫我寫作業,我說把頭髮紮好就去寫,結果頭髮還沒紮好,就說我動作慢不想寫作業,提著棍子就開始打,我哪裡是不想寫作業?從那以後就喜歡短頭髮,一直到現在30歲了還是短髮,有一次數學考了59分,因為卷子要家長簽名,就拿回去讓他簽字,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考59分,於是就哭了起來,其實那個時候很需要安慰,因為一直以來學習都不錯,第一次考59分自己心裡也很難受,但是等來的不是安慰,而且一大嘴巴子,臉腫了好久,從那以後,成績一落千丈,為了他眼裡所謂的好成績,各種抄襲,就怕考不好回家捱打。後來上初中了,學習不怎麼好,初中畢業就在家呆了一年,那一年真的各種看我不順眼,做事慢了會被罵,早上起床晚了會被罵,怎麼難聽怎麼罵,說我不讀書只有出去賣,只負責養我到十八歲,十八歲過後就讓我混出家,我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聽了這話就每天都在數到十八歲還有多少天,反正每天都在擔心中度過,害怕到十八歲真的會被扔出家門,以至於到現在我都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但是到十八歲的時候,我是自己出門了,我十八歲生日過後就是快過年了,那一年得了壓歲錢就存了下來,剛把年過完我就自己一個人跑了,跑到離家兩百多公里的地方去打工,在餐館裡打工,那時候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必須起床做事,一直到晚上十點過才能休息,每天洗碗,手被泡發腫長凍瘡,但那時候都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那是我長那麼大,第一次覺得空氣都是清新的,但是我媽擔心我,因為那個時候我沒手機,也是悄悄走的,也沒聯絡任何人,我媽就報警了,找了很多人去找我,最後也是運氣不好,我上班那個餐館,正好那天我上班,被一個我們那的一個人去那吃飯認出來了,我不認識他,他認識我,也知道我家裡人在找我,當時害怕我跑就沒認我,而是回去打電話通知我父母,來了十多個人從餐館包圍我,最後把我帶回家的,想想那個時候我逆反心理其實也挺嚴重的,不過家裡面給的傷害也很大,現在三十歲了想到小時候還是會流眼淚,我哥更是,從小比我捱打的次數更多,我覺得他心理問題應該比我更嚴重,因為感覺現在的他很消極,所以不要勸別人善良了,自己的經歷真的只有自己懂,心理的創傷真的不能撫平,還是那句話,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沒人逼你。

  • 4 # 瀟常媽咪

    該怎麼辦?你心裡可能有主意了吧,只是有點左右搖擺。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看的多了,經歷的多了,心會變軟。當年離家出走的那一刻可能立下誓言永不回家,甚至無數次會回憶自己被打的經歷,總之,童年是揮之不去的傷害。

    然而…

    回去:放不下過去,不知道父親改變了嗎,這麼多年見面會不會很尷尬,怎麼面對

    不回去:父親打電話了,給自己樓梯下,畢竟他是自己的父親永遠改變不了。

    有點矛盾,但是誰也不能給你下決定。

    但是,父親永遠是父親,就像我們這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重來一樣是事實。雖然受害者掌握著選擇原諒與不原諒的權利,但是不論原諒與否我們的心裡都不能像做一個簡單的判斷題一樣放下這塊沉重的石頭,反而也被折磨的不堪。

    如果覺得回家有困難,也可以選擇打個電話一步一步來。如果什麼都不想,考慮這個問題就心痛不已,那就放棄。時間會證明一切,長短不一早晚不同。

  • 5 # 澤寶成長記

    常言道:父愛如山,父親對兒子的愛,既莊嚴又深沉,父親的心思不像母親那樣細膩、周到,父子之間在一起總感覺很尷尬,找不到話題去聊,而且都不好意思表達內心對對方的愛,總之,就是彆扭,不像母親那樣細心,時時刻刻都關愛著孩子,總之想到小時候,每次放學回來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喊媽,彷彿沒有看到父親的存在似的。

    無論父親小時候是怎麼對待自己的,或許嚴格來說,他就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終究他還是你的父親,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不管年輕的時候犯過什麼錯,那些也已經過去了,與自己的父親總不能斷了聯絡,畢竟血緣關係在那裡,而且還是他把你養大的,父子之間沒有誰對誰錯,有那麼一首歌《當你老了》裡面的歌詞就很扣人心絃,雖然,父親年輕的時候打了你、罵了你,但是現在已經主動打電話,讓兒子回家過年,這就說明父親還是很想兒子的,而且態度也已經軟了許多,這個時候兒子應該答應回去過年,畢竟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個還是要傳承的。總之一句話,他陪你長大,你陪他變老。

  • 6 # 禮部尚殳

    我跟你說,你定要回去。

    沒錯,父子是容易發生矛盾的,母女也是容易發生矛盾的。

    但是,這些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 ,沒有原則上的矛盾。

    而且,您要記住一句話,誰跟你最親,只有有血緣的人最親。

    父母,孩子。

    一個人,一生中只有這麼幾個親人。

    真的有了難,你就看出來了,最後留在你身邊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你真正能掛念的,也就是你的孩子。

    你想一想,孩子是以後對你好的人,你的父親可是以前對你好的人。

    他為什麼喝酒的時候要跟你吵,要打你,因為他認為,你是他的兒子,是可以聽他傾訴的人。

    如果,你當時少不更事,就好好的想一想,你的父親有多少苦是為了你吃的。

    他不可能沒有給你一點溫暖吧。

    多想想老人的好。

    不要現在扛著,等他病了,糊塗了,你才想起來回去,那時候後悔都晚了。

    什麼是孝順,順者為孝。

    您說是吧

  • 7 # 愛拼才會贏7

    很多父母在小時打兒女時,兒女的錯,在父母急性格下幾次沒改過來,於是用了攆出家門永遠不要回來的嚇虎。懵懵懂懂之少年,壞毛病,沒改,倒是這句嚇他的話在自己有能力找吃的時候利用上了。兒女始終是父母心中的牽掛。但有的父母因自己的經驗,沒有更好的方法教育兒女,加上家境不如人,心內焦急,也寄希望於兒女。有一種恨鐵成鋼的心,但方法確實不對。

    為什麼多年後,又會打電話哩。上面也說明了這理,這裡就不重複。總之兒行千里母擔憂。當然還有一點需說的是,養兒方知父母思。如果在可以找吃的時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出去就不要回來這句話,真的只能說,有其父就有其子。因為你真的繼承了父親的真傳,難道你就不可改變嗎?你在未成年,不能自立時,你父親,趕你出門沒?少了你幾頓飯?或者說你怎麼長的這麼大?

    回家吧,父母難處,少在家呆些時間,況且你大了,有的父母巳經放手不管了。但他們的心中希望你一代更比一代強,所以你就要立志,改變自己的認識觀點,繼承他們的優點,剔除自己的缺點,再吸收社會上的優點,自立自強,才是改變之道。

  • 8 # 使用者100800829968

    父親打兒子,他自己認為他在教育孩子,他內心深處是愛兒子的,的確方法不對用詞不當。回家吧,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只是子女的家永遠不是父母的家

  • 9 # 買櫝還珠

    不是所有錯誤都可以被原諒。

    親情也不例外。

    古人說“棍棒出孝子”這是有前提的,大體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不上進,不懂事,這種“棍棒”的本質上是“恨其不為”。

    可是拿兒子當出氣筒卻不在此例,按題主所說“喝酒打罵,不喝酒也打罵”,由此可以斷定,這是一個無能的父親,不論有多麼悲傷的遭遇,也無法同情。

    嚴父慈母,可這不是嚴父,而是毒父!

    必須承認,童年未必是幸福的,但也不能傷痕累累。

    每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孩子的童年充滿了灰色,而且一定會對所謂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可能的偏差,這種傷痛是一生的。

    每個看到這個問答的人都知道,可能這個父親悔過了,知道了自己當年犯下了多大的錯誤,這個電話的潛臺詞可以理解為變向的道歉。

    我想那個兒子的心裡一定是百般滋味,哪裡體會不到他父親愧疚或是悔恨呢?

    那又如何?

    回去又如何?距離那麼遠,無非也是像面對前夫或前妻一樣,客氣而疏離。

    別回去了,就算父親在酒席上親口向你道歉又能如何?兒子會開心?會幸福?還是一笑泯恩仇?

    找個理由,說自己工作忙,回不去。

    我認為,對於這個兒子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面對自己的父親,而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家庭,他也要成家的,也會變成父親的,那麼,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才是他要謹慎考慮的問題。

    打,或許是不能打了。可是,不打就有可能向“溺”的方向發展,同樣對孩子來說,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可悲的是,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做一個成功的父親。

  • 10 # 往亦空

    這個問題比較少見,我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給你分析這個事情。

    首先問題當中提到的細節是,這位父親經常酗酒並打罵兒子,屬於教育不當,也是因為他剛開始當父親並不懂得教育,看不順眼的不會用言語或其他方式來教育,只會用手腳之快。

    其次,作為他的兒子小時候是否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而使自己的行為乖張呢?我想這位兒子在這麼多年都沒有聯絡自己的父親,可見他對自己的父親成見之深。

    我們中國曆來都是提倡要孝敬長輩的,雖然他打罵你,給你的身心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但是他畢竟給了你生命。況且從你的敘述上來看,並沒有讓你能夠和你父親脫離父子關係的充分理由。

    那麼既然你不能和父親脫離父子關係,就要想一想修復父子關係的事情了 當然你內心是牴觸的。你可以試想一下你是你父親面對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而你之前沒有過任何教育孩子的經驗,但是處於年輕氣盛的你看到這麼一個小玩意成天惹自己生氣或者不聽話,卻無可奈何時,會怎麼辦呢?孩子不能不教育,但是又不會教育,想必會有一時衝動的打罵行為出現,有了第一次,以後也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你能聽話,只能還用老的辦法去收拾你。當然這些辦法肯定是不對的辦法,也不值得提倡的。如果你以後有了孩子,你肯定不會這樣做。但問題是你父親已經這樣做了,況且年老的他或許是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是我教育方式,然後對比自己的教育方式,確實感到後悔。又或者是思子心切,而後悔當初的做法,所以要求你回家過年。

    那麼面對你的親生父親已經悔過的請求,我想你應該是給彼此一個機會,再以成年男人的角度去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你現在應該也已經成年了,就不能再用小時候那種幼稚的心理去思考你們之間的關係。你將來也會做人父,也會面臨教育孩子的問題,在教育孩子上你應該也要教育他孝順父母的品質,那麼只有言傳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身教!

    咱們再把思路的角度調整一下,難道你就沒有問題嗎?有沒有反思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是不是都是對的呢?你父親的打罵是否都是無緣無故的呢?

    總之,親情是你斬不斷的,它不是友情和愛情,它是融動到你骨子裡,流在你血液裡的東西。如果你堅持不回家,我想在你年邁之時,在回想往事之時,也會有後悔之日吧。那麼何不趁年華尚在,父母安好之時回去與他共享天倫之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林寺一戰,如果掃地僧不出現,真正危險的到底是哪一對父子,是慕容復父子和鳩摩智取勝還是喬峰父子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