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陸小布同學
-
2 # 幽默的林
國學是個筐,好壞都可以往裡裝。國學本身是近代針對西學來襲時,對本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應對名詞,沒想到現在發展成一個體系,但凡古老點的作品都是國學。弟子規能和論語相提並論嗎?明顯不能,討論復興之前,先需要把國學做下清楚的定義,否則總有濫竽充數之舉。定義未明的情況下,還是先不要談復興與否吧。
-
3 # 圖說西洋Andy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不妨回顧一下中國近代歷史。1906年清政府通令全國終結了在中國長達1300年的科舉制度,責成各地興辦新式學堂。從此中國教育開始由古代走向近現代,極大地促進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進步。
當下流行的國學一詞並無十分精準的概念,但是其中很多的內容和價值觀跟科舉考試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晚清開啟國門之前,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來自國外的書籍可資學習,華人所學的全都是前人留下的那些經詩子集,寫的也都是毛筆字。不要說大知識分子,就是那些秀才、舉子放到現在,隨隨便便哪個人都比如今比市面上那些所謂國學老師高出一大塊。可是就憑這些人能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現代、文明、強大的國家嗎?!
縱觀世界各國,凡是走向現代文明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而現代文明所倡導的科學、理性、思辨、質疑會反過來更加客觀地打量和反思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的健康發展提供可能。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復古國學風”的問題就很簡單了。是以現代文明的價值觀為指導來複興傳統文化,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糟粕的沉渣泛起?這是我們要真正思考的!
-
4 # 快慢哥
中國古代的東西,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壞東西。適應時代才是真理,不好的去掉好的學習,西學中學都要學,最後演化突破,再造形成新中學,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本。形式不重要,精神要延續下去。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民族,又怎麼知道將來往哪裡去?忘記初心是很危險的事情,對個人對民族和國家都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