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汪汪小黑

    我覺得是這樣,我們目前國內的教育方式都是父母安排,從小就要聽家長的話,所以家長就想把自己覺得最正確的事,或者之前自己走過的彎路直接讓孩子避免掉,然後強制安排,這樣最大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主意。對事情沒有自己的一個判斷。正確的應該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家長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這樣才能激發孩子最大的興趣。孩子走上自己喜歡的路,才能更加努力,從而變得優秀。內心的優秀。才是自信心最大的保證!

  • 2 # 穎媽育兒原創

    1、“父母包辦”這個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所謂父母之命不可違,其實,主要也是父母太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品,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並沒有站在一個人權的立場上,對孩子尊重,平等對待,接納孩子與自己的不同。

    因此,在不斷的矯枉過正中,孩子容易散失自我,不自信,自我難以同一。

    2、海歸鍍金,其實也是那個年代,父母覺得去國外比較好,但是卻不曾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很多孩子去國外讀書年紀還很小,但是父母不在身邊,在面臨學業,環境,文化的融入,交友等等多項變化的挑戰,孩子如果沒有過渡好 ,真的就會給心靈帶來重創。

    其實,還是因為父母太重視外在的因素 而忽略了內在因素,可是內因才是驅動孩子變好的根本,內心的強大,才是自信資本。

    父母的包辦,不過是潛意識中對自己曾經缺少的一種過渡補償,並不是孩子的真實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達表和浪琴錶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