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的“暗示”“示範”,基本只對“長眼神”的華人有效,對中國以外的世界,基本無效!
西方人特別講究“人和人的界限”。這種界限,表現在你“示好”的界限,也表現在你“自衛”的界限。和西方人交往,一定要碼清楚彼此間的界限,靠他們自己“長眼神”“懂人情”是永遠不可能的。
舉個例子:一個西班牙人生日,舉行生日聚會,邀請了好多朋友。華人總覺得,送禮物不能太簡陋吧。至少是個輕奢的錢包或者圍巾之類的,至少得花個50、60歐的買個拿得出手的禮物。結果到了人家裡,英國小夥伴送了一本9歐的書,德國小夥伴送了一張15歐的音樂CD,哥倫比亞小夥伴送了一個4歐的陶瓷小青蛙。當你拿著60歐的絲巾,和人家那個4歐的陶瓷青蛙是一樣,開啟之後,一陣歡呼之後,就這麼招了。下次你生日,在回請這位朋友,他並不會送你60歐的等值禮物,可能就是一個15歐的精心挑選的給你新臥室的檯燈。因為,對他們來說“禮尚往來”不是禮物的價值,而是你是否有心,是否願意抽時間參加聚會,挑選的禮物是否用心有意義。
另外一種“界限”是不是你的事情,你不要隨便做,如果做了,要給對方說清楚,不然他們會以為你喜歡做。比如和西方人合租。法華人和英華人的生活習慣都比較邋遢(大部分不是全部)。法華人覺得自己交了房租,就必須擁有很多權利,比如“用過的碗筷放池子裡一兩天都不洗的權利”。如果你看不慣,就直截了當地和他們談: 這是公共廚房,有必要立個規矩。這個和他們當面談談立規矩的過程非常必要。你要做這一步,他們就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節奏來。如果你主動幫他們洗幾次,他們會覺得你喜歡洗盤子,並不會認為你是在提醒他們盤子要及時洗。
華人在人際交往上,往往不會透過直接的交流、直接有效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方正確的做法,總是透過一些含蓄的暗示和“示範”來提醒對方。這種方式,對“長眼神”的華人有效,對其他國家的人,基本無效,白費功夫
我們常用的“暗示”“示範”,基本只對“長眼神”的華人有效,對中國以外的世界,基本無效!
西方人特別講究“人和人的界限”。這種界限,表現在你“示好”的界限,也表現在你“自衛”的界限。和西方人交往,一定要碼清楚彼此間的界限,靠他們自己“長眼神”“懂人情”是永遠不可能的。
舉個例子:一個西班牙人生日,舉行生日聚會,邀請了好多朋友。華人總覺得,送禮物不能太簡陋吧。至少是個輕奢的錢包或者圍巾之類的,至少得花個50、60歐的買個拿得出手的禮物。結果到了人家裡,英國小夥伴送了一本9歐的書,德國小夥伴送了一張15歐的音樂CD,哥倫比亞小夥伴送了一個4歐的陶瓷小青蛙。當你拿著60歐的絲巾,和人家那個4歐的陶瓷青蛙是一樣,開啟之後,一陣歡呼之後,就這麼招了。下次你生日,在回請這位朋友,他並不會送你60歐的等值禮物,可能就是一個15歐的精心挑選的給你新臥室的檯燈。因為,對他們來說“禮尚往來”不是禮物的價值,而是你是否有心,是否願意抽時間參加聚會,挑選的禮物是否用心有意義。
另外一種“界限”是不是你的事情,你不要隨便做,如果做了,要給對方說清楚,不然他們會以為你喜歡做。比如和西方人合租。法華人和英華人的生活習慣都比較邋遢(大部分不是全部)。法華人覺得自己交了房租,就必須擁有很多權利,比如“用過的碗筷放池子裡一兩天都不洗的權利”。如果你看不慣,就直截了當地和他們談: 這是公共廚房,有必要立個規矩。這個和他們當面談談立規矩的過程非常必要。你要做這一步,他們就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節奏來。如果你主動幫他們洗幾次,他們會覺得你喜歡洗盤子,並不會認為你是在提醒他們盤子要及時洗。
華人在人際交往上,往往不會透過直接的交流、直接有效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方正確的做法,總是透過一些含蓄的暗示和“示範”來提醒對方。這種方式,對“長眼神”的華人有效,對其他國家的人,基本無效,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