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販墨

    “童心說”是晚明時期李贄提出的一個重要美學概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孔教和程朱理學的反叛,是對自我內心的關照。

    “童心說”中,李贄提出絕假存真,不因聞道喪失童心,重情輕理等思想。

    1.絕假存真。李贄指出: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 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童心是一種比擬,是未被世俗汙穢沾染同化的,沒有功利心的,沒有私心雜念的,是生而為人最初的本來之心。李贄認為童心最突出的特質是真心,與假絕緣的人才能有真心,是純本性之心、真誠之心。擁有真心的人才會是真人,才能把握真實的思想情感。

    2.不因聞道而喪失童心。李贄指出“真正大聖人乃童心未曾失者”,古之聖人“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務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李贄認為假道學先生之所以假,是因為其心靈為後天所習染的聞見道理所矇蔽,喪失了“童心”,喪失了自主判斷意識,“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個人言行為外在禮義道德左右,甚至言行成了假言假行。尤其是假道學家打著聖人的旗幟,而行一己之私,言行不一,喪失了真實的本性與基本的人格。

    3.重情輕理。李贄認為“蓋聲色之來,發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牽合矯強而致乎?故自然發乎情性,則自然止乎禮義,非情性之外復有禮義可止也。惟矯強乃失之,故以自然之為美耳。”童心是人的最初的不含雜念的情感,是真情實感,這些情感是由人性自然生髮出來的,而不能由外力牽強,李贄重情性而輕理性,與“發乎情止乎禮”的傳統學說相左,認為美就是自然的,只要自然便合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如何避免同事對你產生嫉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