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陌生肖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為什麼日本人不讓座,在日本老年人是不喜歡大家給自己讓座的,如果你非要給他讓座,那麼他可能會非常的不高興,因為這樣的行為會讓他覺得你看不起他,覺得他看了。

    在日本文化中,倡導個人要福利,不去影響別人,日本人平時在走路時都不會大聲說話,而讓座這種行為在日本人看來也是一種影響別人的行為。

    日本人從小就講究培養獨立性,他們強調無論是什麼年齡的人都應該平等對待,在這樣的想法下,如果一個老人突然得到一個年輕人的讓座,他不僅會覺得自己麻煩別人,還會覺得對方會認為他不夠獨立,看不起他,會很生氣。

    第二,為什麼日本人在坐電車的時候要搶座,這一點我們需要明確,日本人在排隊時還是都很守秩序的,一般不會“夾塞”或弄亂隊伍,但是在這樣的時候,尤其是在始發站,隊伍一般都是複數的,有時有4-5列,車門也比較多,這樣人們湧進了電車後,就出現了一種分不清先後的暫時的混亂狀態,無序可尋,而搶座不會攪亂秩序,也不會影響電車的執行,相反如果互相謙讓,誰都不坐下來,相反會出現一種很耽誤人們時間的“無序”狀態:想馬上坐下來看書、看手機的人反倒無法馬上坐下做自己事,因此可以說,日本人的彬彬有禮和遵守規則,主要不是心情上的謙讓,而是對秩序的尊重,在不會攪亂秩序的情況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也會“一馬當先”,“當人不讓”了。

    以上我的一些認識,希望大家能一起談論。

  • 2 # 不沉的山姆

    據網路投稿雜誌《生活nista》(暮らしニスタ)登載的根據《生活nista》編輯部所進行的以20歲到40歲的100名已婚女性為物件的抽樣調查為基礎寫成的署名namikibashi的文章《令人驚愕的沒有風度的姿態 目睹那些在電車上搶座時厲害的人們》:“一名大媽,儘管排在後面的隊伍裡,在車門開啟的瞬間,以猛烈的姿態衝入電車,結果把人撞倒了坐在了椅子上。”“有一名為了搶座,推開了好幾個人,踩著人家的腳坐下去的老人,非常令人吃驚。他很健康,似乎沒有一定要搶座的必要。”

    也許上面說到的那些人是有點極端的人,但是日本乘車搶座的風景可以從這裡略見一斑。我覺得,與其說日本人是一個重視在心情上有謙讓精神的民族,不如說是一個很守秩序的民族,不管這種秩序是法律所規定的還是約定俗成,約定俗成的秩序也是日本人很重視的,而且在不同的場所,有不同的約定俗成的規則。

    首先是法律問題,日本在1948年頒佈《輕犯罪法》,這個法律中的第十三項屬於輕犯罪的是“在公共場所對多數的人顯示出顯著的粗野粗暴的言行,給別人添麻煩,或逞威風,在等待火車、電車、巴士、船舶及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演劇及其他的公共活動或等待分配配給物資等的隊伍中,或在上述活動中等待乘車,或買公共活動的票,或等待配給物資所發放的證票的公眾佇列裡‘加塞’,或弄亂佇列的人。”這樣的人會受到拘留或罰款的懲罰,因此,排隊“夾塞”是一種輕犯罪,遵守秩序的日本人一般當然不會“加塞”。

    再說日本人對約定俗成的秩序的遵守,比如說乘滾梯時,在東京一般是人們站在左邊而把右邊讓出來,而在大阪則是站在右邊把左邊讓出來,人們對這種約定俗成的規則也是相當遵守的。這裡關係到一個秩序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些法律和約定俗成的秩序,就會發生混亂,對每個人都不利,這個社會的行動效率和速度就會降低。

    但是在等電車、地鐵等的時候,日本人在排隊時還是都很守秩序的,一般不會“夾塞”或弄亂隊伍,但是在這樣的時候,尤其是在始發站,隊伍一般都是複數的,有時有4-5列,車門也比較多,這樣人們湧進了電車後,就出現了一種分不清先後的暫時的混亂狀態,無序可尋,而搶座不會攪亂秩序,也不會影響電車的執行,相反如果互相謙讓,誰都不坐下來,相反會出現一種很耽誤人們時間的“無序”狀態:想馬上坐下來看書、看手機的人反倒無法馬上坐下做自己事,因此可以說,日本人的彬彬有禮和遵守規則,主要不是心情上的謙讓,而是對秩序的尊重,在不會攪亂秩序的情況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也會“一馬當先”,“當人不讓”了。日本人在乘車的時候和中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不太給老人和孕婦等讓座,也是有定評的,這也說明一些日本人的謙讓與彬彬有禮,與其說是出於心情上,不如說是對秩序的尊重。

    日本人非常講究“場”的區分,也就是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比如在公共場所不會大聲喧譁,但是在居酒屋裡卻可以吵吵嚷嚷,這是一種“約定俗成”;電車上也是如此,這在一定的意義上講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搶座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在公共場合做的最勇敢或最尷尬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