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三滿
-
2 # 一曲凌日
此問有缺,在此加另兩“大”即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合稱“聖真四身”,一併釋述,才是完整。希讀者不嫌繁多:
人,雖可稱為”四大”之一,然而確能達到”大”之真境者(即真平常者)實屬極少,故其被世眾尊為聖王真人。一切存在皆有其存在形式(即便是無形之存),做為聖真之人也不例外。細讀經文相關章節,尤其是第41、45、58幾章,不難看出,老子將達真得道者有意無意地分為四種形式示現於世間__當然,如果將隱世也當成一種示現形式的話。這四種存世形式分別是: 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下面一一略釋之___
聖真四身 其一,大方。
老子之”大方無隅”(見41章,對應其上文之”上德若谷”),言隱世之真人。其身心無所繫,悠然世內外;其 身與地契心與天合,處處無家處處家,時時無心時時心。此類人傑,不食人間煙火卻也常出入於人間___其或出於無奈而露崢嶸,其或出於慈愛而顯神通。其因其身心合和於天地,故其將自身的生死存亡也順依於天地,自覺自然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天人合一。
聖真四身之二,大器
老子之”大器免成”(見41章,對應其上文之”廣德若不足”),是言已顯世於聖功廣德而自無以為能者。老子原始行文實非言”大器晚成”__因”免”指主觀心,”晚”指客觀時限;而”大器晚成”一說多為俗者臆篡之辭,隨為後人習受為是然其意與老子所示已有大別。”大器”者,大成天成之器,其德同天而心無所屬故言其曰”廣德不足”、其施大巧之利而不住於功故言其曰”大巧若拙(45章)。故能稱”大器”者,其有無作而成之德、具無心而成之業,合乎天地順乎道義,其核心為功德而非功夫,故言其為”大器免成”而非”大器晚成”是也。
聖真四身其三,大音。
老子之”大音希聲”(見41章,其對應上文之”大白若辱”),是言顯於世行不言之教而具聖名之人。”希聲”者即”希言”,老子又言其為”自然”(第23章),”自然”者”同於道”
而”同於道者”有”足信”(同上章),故”大音者之言是足信之言、是直真之言、是正知之言、是富有之言,故其所說是有真話要說是不說而說是無心之說無辯之辮,而非常人是存心而說是想說而說。
聖真四身之四__大象
老子之言”大象無形”(見41章,其對應上文之”建德若偷,質真若渝”)是指行存於世其身同俗而心無住之聖者。其在世間,能雄成而不立其功、能大業而顯示其小,自愛而不自貴、出淤泥而不染(見58章之”廉而不穢”),故言之曰”建德若偷質真若渝”。老子70章所言”聖人被褐懷玉”正是說的這類聖者。此類人與我們俗眾最近也可謂最”接地氣”,故老子在第35章對此類聖者的心行做派有專述(當然,其中夾帶著俗聖對比)___”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是說: ”大象”之聖者往來生存於世俗之中,因其具心平氣和之德內明真知之道,故能”往而不害”。而世俗之眾總是為物利名位所宥(即”樂與餌”)使其固步自封而遠離大道故不得自由,實為人生之憾。聖者之作派與俗眾之差別在於,其出入不為”五味”爽其口、不為”五色”盲其目、不為”五音”
亂其耳……總之,是其飲食躬行不住於心的緣故。
-
3 # 唐言唐語
大到極致就沒有辦法形容了,是難以表述的。
宇宙是無窮的,以任何有形、有狀的東西來形容、比喻它都是不合適的:就好比把大象比作一根柱子、一堵牆一樣。
大象畢竟是有形之物,視力正常的人可以一眼觀盡、一覽無遺。但是對於盲人而言想要了解活生生的大象的全貌則是非常之困難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想要全面而又深刻地去了解那無限無形、無窮無盡、亙古不變的“道”——其難度絲毫不亞於“盲人摸象”。
大到極致如此,小到極致也是如此——人們常常把一個人的身體比作是一個小的宇宙。
大、小是相對的,是針對於有形之物而言的,是人們認識、闡釋世界萬物不得不借助的手段;對於“惟恍惟惚”的“道”而言,大、小之譬也許就失去其意義和價值了——就好比以升、鬥、釜、鍾來描述滄海一樣。
“至言去言,至為無為”——到了極致,都一樣、都是“無”。
-
4 # 走丟了的人250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這句話我們應該知道,它出自《道德經》中,說的就是一種事物達到極致的境界,不喧譁,不吵鬧,不拘泥於某種形態,
-
5 # 使用者6342596166
其主導作用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這個世界一半屬於可研究探索的世界,還有一半屬於不可研究和探索的世界即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後者才是主導前者的根本世界。前者變化多端,後者無法言說。
-
6 # 天籟人2
宇宙大自然的語言才是我們獲得幸福快樂的希望之聲 ,宇宙無影無形,無始無終 ,讓我們無法形容。只有通過語言資訊的聯絡和統一,讓我們看出它們的本質和原型。比如宇宙。用影像和圖畫無法確定它的具體形象和位置。用語言我們就可以對它做個全面系統的思想認識和理論解釋,讓理論能夠充分的反映出它的問題和實質,表達它的結構本質。比如宇宙,什麼是宇宙?宇宙是由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聯絡統一起來的系統整體、網路體系和萬物聯絡的智慧機器,也就是上帝,上帝是唯一能夠操縱這一體系,掌控這一智慧機器與進行工程建築和設計的智慧機器,智慧生命。
-
7 # 瑞秋的秋秋秋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表達的是一種相反相成、將事物推至極致的美學觀念和哲學思考。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最大的聲音是近乎無聲、最大的形象是看不到形象。這實際上就是《金剛經》所言的虛相、實相、無相。也就是說人們所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相,而真正事物的本相往往不被有形的事物所固化。而存在於無形的時️之中。
-
8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幾句話(《道德經.四十章》)的意思是:
偉“大”的法“器",是在領導班子(日)不願被“免”職的“晚"些時候的“晚”上一樣的絕密條件下,按時進行無記名交換、投票才能"成"功;偉“大”的交換、票決,一錘定“音",是人們“希"望的有希望的發"聲";偉“大”的吸收不同意見、候選人,淘汰錯誤意見、候選人,吸收氧氣,撥出二氧化碳的“象"行動沒有“形"狀。
-
9 # 馬振廷1
何為大,宇宙,雷聲大,在地球外宇宙星上能聽到嗎?何為大象宇宙,小小的地球不過閃閃紅星,在宇宙外星上,地上的山川樹木房柚人等,是看不到形狀的。修煉到此狀態光明混為一體,只有無的覺。沒了視覺,聽覺,臭覺和呼吸心跳感覺全無了。沒有修煉到這個狀態的人是不會理解的。
-
10 # L蟲蟲飛L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出自老子《道德經》。古往今來對這句話有很多不同的註解。個人覺得用現在的科學解釋更為明白易懂。人的耳朵只能聽到個範圍內的頻率的聲音,這個範圍外的聲音是聽不見的,人的眼亦如此,宇宙看的見嗎?也就是說人的六識都是有一定維度的,要超過這個維度只能用去悟。具體就上升到佛道等所謂的修行。這個本人還沒達到,所以說不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覆列表
分兩大部分來回答吧。
一、如何理解“大音希聲”?1、什麼是音?什麼是聲?什麼是大?什麼是希?
【音】是發出的聲音。
【聲】是聽到的聲音。
【大】與小相對;境界高;特指道,自然。(在第二十五章有提到)。
【希】稀少的意思;另外,老子還特別交代說“聽之不聞,名曰希”,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
老子在第二十三章舉了一個例子,他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風雨中,“聲”又大又急,還不能持久,所以老子得出結論說“希言自然”(言,就是發音)。有來自“聲”的自然感受,那它相應的“音”就是自然的。
3、大音希聲,要表達什麼意思?
老子要表達的是,統治者在“言”方面要學習自然之道,要行不言之教。
比如,面對批評時,不要多言爭辯,要守中。比如,說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就是要統治者注意“當天下人都讚美同一種東西並都去追求時,就會出現令人討厭的結果。”既然“天下皆知”,勢必是多言所致;既然後果適得其反,勢必言有不當,即是單一價值導向所致。還有,老子說“輕諾必寡信”,輕諾就是多言,更嚴重的是缺了道的要義之一“信”!所以,非常明顯,老子要統治者明白“大音希聲”的精髓,從而做好有關政令方面的事。
【形】就是有輪廓合成的形狀。有平面的、立體的形。
【象】就是現象,即事物的外部形式。有形的象,圖的象,意的象,等等。
【大】與小相對;境界高;特指道,自然。(在第二十五章有提到)。
2、就觀察所見來說,任何大小的“形”,都不及無形的“象”大,或者說任何“形”,都不是自然的“象”。老子在提醒我們:不要陷在有限的、主觀的認知裡,要把握真實,就要回歸自然。當然,在有限的範圍裡,也不能只看“形”而不取“象”。比如觀察一個人,如果只看到這個人的“形”,是遠遠不夠的;而以“象”看人,會接近於“自然的人”。
老子要表達的就是,要統治者在行政方面要學習自然之道,要“大制不割”。
大家可以看第二十八章,裡面談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是指領導者在觀念上不能受有所割裂的認知所限,要全面,要做到高境界,才能取得符合自然的效果。段尾還說“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老子的意思是,國家的體制同樣不能有所割裂,而是要協調運作,保持自然和諧的狀態,是最好的。可以看出來,這些是在國家管理的觀念和體制各個層面,對“大象無形”理念的實際運用。
總的來說,大音希聲,強調的是在表達宣傳時,要學習自然那種沉穩、和美、持續的表達方式。大象無形,強調的是對現象的認知,不要有侷限,而是要達至自然的境地。而這些又是為老子的有關實際效用服務的。同時,我們學習好了,能幫助我們提升表達和認知方面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