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王的歷史筆記

    看司馬懿傳不太容易下結論,但是看看司馬師的傳記,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尋加衛將軍。

    想當年,司馬懿身受顧命重任,對大魏朝廷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是就暗中蓄養了三千死士,準備萬一吳蜀二寇打入京城,他可以憑藉著三千死士一路為大魏皇帝保駕護航,踏平孫、劉聯軍。

    嗯,如果司馬懿真的只是為了保全家族,蓄養私兵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問題是,這三千私兵的存在感低得讓所有人都未曾發覺。司馬師膽子再大,蓄養死士這種事不得到司馬懿的首肯是絕對做不來的。

    司馬懿還很注重後代的培養,比如說高平陵之變,本來他可以一個人搞定,可是他偏偏把這件事情先告訴了兩個兒子: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若是為了自保,這種事發之前的煎熬必然是主要參與者承擔的,而不是讓二兒子也煎熬一下。為什麼要告訴司馬昭呢?因為這種大事前的煎熬最能鍛鍊人。而顯然,司馬昭確實需要這種鍛鍊,所以後來司馬師暴斃,司馬昭很快就能處置得宜,不能不說是司馬懿的教導有方。

    對比一下諸葛亮的800株桑樹、15頃土地,大魏純臣司馬懿家裡既能蓄養三千死士,又能有閒暇教導兩個兒子,說這樣的人不是處心積慮,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速騰1.4t、威朗1.5t、卡羅拉1.2t、軒逸1.6l,這幾輛車之間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