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於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遊。青年時期,開始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遊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後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於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於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處。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複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遊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嚮往隱逸,可是又不願「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願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透過隱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徵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後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別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絃,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於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遊。青年時期,開始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遊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後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於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於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處。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複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遊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嚮往隱逸,可是又不願「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願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透過隱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徵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後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別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絃,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