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芒四濺的暱稱
-
2 # 小林子啦啦啦
又到了涼風習習的季節,咱們這些當父母的,難免不了會擔心孩子,著涼感冒,衣服是穿的一層一層又一層的。有一種冷,叫爸媽覺得你冷!
我家婆就是這樣子,總是覺得孩子冷,可是孩子不想穿那麼多!說明孩子不覺得冷啊。可是家婆摸著孩子的手,感覺到手不是熱的就覺得孩子冷。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寶寶的手腳的末端血液迴圈還不是那麼的完善!所以很多時候穿了很多衣服手腳依然會覺得涼涼的。
今天寶媽就教大家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冷!正確的方法是家長把手伸進寶寶的後衣領,摸孩子的後頸和背心處。如果面板溫暖,則表示穿衣合適;面板潮溼出汗,表示穿多了;皮膚髮涼,則提示要加衣了。
建議呢家長只要把一個手指放進去就可以了,最好是用食指。感受一下!如果感覺有點潮溼,或者說溼潤感,則說明孩子穿的太多了。如果感覺手指的溫度還是比較適合的話衣服就剛剛好!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3 # 小妮子看動漫
還記得在我的小寶寶剛出生後,有時我摸著寶寶的手腳都冰涼,就以為寶寶是不是冷了,擔心孩子受涼感冒,於是就會給寶寶多穿點衣服當時因為沒有育兒經驗,不知道怎樣判斷寶寶冷暖,結果捂得孩子不是長溼疹就是起痱子。當時作為新手媽媽的我,覺得自己對怎樣照顧好孩子,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通過報名參加育兒培訓,聽專家講課,翻閱育兒書箱。邊學習邊帶娃,很快應付自如。
那麼怎樣才能判斷寶寶的冷暖呢?
1.摸寶寶的後頸或背部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手腳冰涼並不表示孩子冷了。因為嬰兒的神經末梢反射還沒有完全建立,所以手腳會涼,這是正常現象。所以不能以寶寶的手腳來判斷。家長可以摸摸寶寶的後頸或背部來感覺孩子的冷暖。如果感覺寶寶的後背比較熱或者有汗,家長就要給寶寶適當減衣服反之就要加衣服。
2.觀察寶寶的小臉
如果寶寶的小臉比較紅或者寶寶呼吸比較重,表示寶寶有點捂著了,家長應及時給寶寶褪減衣物。
3剛出生的小嬰兒經常打噴嚏,並不表示孩子受涼或冷了。因為嬰兒還沒有鼻毛的發育,也就是鼻腔發育還不完善,當遇到冷空氣刺激時就會發生反射性打噴嚏,這屬於嬰兒的自我保護家長不必著急給寶寶加衣服。
-
4 # 美媽很帥
寶寶穿多少衣服合適?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作為新手媽媽的我,曾經也為這個問題糾結。
穿多了會感冒,穿少也會感冒;臨近季節更替,氣溫變化無常,擔心寶寶感冒;天氣變冷,又要注意流行性感冒與腸胃感冒……
所以,學會判斷寶寶的冷暖很重要。
嬰兒不會說話,冷暖與否唯有靠我們家長觀察來判斷。
首先觀其色,從外表判斷。看一下寶寶臉色、嘴脣是否蒼白,手腳的血色好不好,有沒發青。如果臉色嘴脣蒼白,手腳發涼發青就要添衣了。
據說嬰兒感覺寒冷時會通過哭泣來向家長髮出求救訊號,並通過哭泣產生熱量來維持體溫。無論我們做什麼寶寶都哭個不停、捲縮身體,那冷的可能性很高了。
“雖然手腳冰涼,但是有些寶寶並不是冷吧?”部分家長或許還有這種疑問。確實,有些人天生手腳冰涼,就像我自己,即使手腳冰涼也不覺得冷。
但是手腳暖和有點兒發熱,臉蛋通紅,睡得很香,可能過於暖和了。寶寶冷了會通過哭泣產生熱量維持體溫,然而熱了卻沒辦法自行降溫,特別是穿太多衣服過熱容易感冒、發熱、易得捂熱綜合症,甚至影響生長髮育,所以要特別注意。
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寒冷季節嬰兒穿衣服的方法。嬰兒特別是新生兒的體溫調節還不是很好,很容易受到周圍溫度的影響。
所以,在出生後2個月內的容易出汗的新生兒期,大人穿多少寶寶就穿多少。
出生3個月後體溫調節功能發達起來,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為安全起見,先觀察寶寶的臉色如何,嘴脣是否發青,身體有沒有顫抖。
另外,我們可以把手放在寶寶背上探試著一下有沒出汗,出汗就減衣。其他也可以檢查肚子、大腿和肩膀等冬天用衣服保護的地方。這些部位不冷的話就不冷了。
如果室內開空調的話,要注意不要過於暖和了!以大人感覺有一點點冷的程度是最舒適的。
冬天容易乾燥,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使用加溼器,把房間的溼度保持到50~60%。這既可保護嬰兒的面板,又可也有防止感冒等細菌入侵。
最後要補充的一點是,讓孩子多運動,不要稍微冷了就一味添衣,從小培養孩子的抗寒能力既可以可強健身體又可以鍛鍊心智。
-
5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們常常說,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天開始轉冷的時候,大人生怕孩子感冒著涼,於是拼命給孩子加衣服,孩子身上裡三層外三層嚴嚴實實地裹著,非給孩子捂出一身微汗手熱腳熱才叫保暖。但其實這種盲目保暖的方法是不對的,一般來說寶寶面板溫度會維持在36°C~37°C之間,在體溫保持在這個溫度時,耗氧量最低,又能夠保證寶寶的正常身體代謝。過冷或者過暖對會影響寶寶健康。
怎麼樣判斷寶寶的體溫?首頁,並不是我們日常以為的摸一摸寶寶手心,看手心涼不涼就知道寶寶冷不冷了。而是應該把手從寶寶脖子伸進去,摸一摸他的鎖骨和上頸背部。如果面板溫熱或者微汗說明寶寶不冷,衣服穿的也正合適。如果寶寶頸背摸起來涼涼的,說明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寶寶加點衣服了,如果寶寶頸背部都能摸到汗了,則說明寶寶此時太熱了,適當的給他減少衣服吧。
寶寶衣服應該怎麼穿:首先,一定要給寶寶選擇純棉、透氣、舒服的衣服,貼身衣服要選A類品。
帶寶寶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記得幫他脫掉外套適應室內溫度,否則在室內容易捂出汗一出門吹風又涼透了很容易感冒。
如果寶寶在玩耍或者運動時,可以適當給他減件衣服或者換成馬甲外套。在寶寶頸背處塞個吸汗巾,這樣即使出汗也不容易著涼。
簡單的說,寶寶的衣服在成人正常穿著基礎上,多半件就很合適了。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6 # 擁抱陽光520
通常父母只要摸到孩子的手腳冰涼就以為孩子受涼了,趕緊給孩子添衣服,總怕孩子凍著,所以總是讓孩子裹得像個粽子似的,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中醫育兒養生經自古就有“若要小兒保平安,常帶三分飢和寒”的忠告。冬季裡,不少孩子的衣著過 暖,反而更容易生病。實際上,孩子的基礎代謝率比成人要高10%左右,學齡前兒童穿衣數量跟成人大致相當,嬰幼兒一般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兒童末梢迴圈比 較差,冬天手腳冰涼是比較正常的,如果繼續添衣,等手心暖了,孩子的實際體溫也偏高了,反而更容易著涼誘發感冒。
-
7 # 汝州寶媽聯盟
最近老天爺真是越來越任性了。小編縱然追得上時髦,卻也追不上這神經的老天爺:早上需要批大衣,中午高溫套短袖,下午微涼穿外套,晚上棉襖身上披。遇到坐在過山車上的天王老子,我們又能如何?!既然抱怨無用,就讓我們跟著崔玉濤學習如何帶著寶寶與氣溫鬥智鬥勇吧!
問卷小測試
(判斷對錯):隨便三個問題,看寶媽們平時都做對了麼!
1、手涼了穿衣服()
2、打噴嚏就是冷了()
3、出汗了就脫衣服()
答案:錯了!又錯了!!全錯了!!!
原因:
1、寶寶的末梢神經差,即使體溫正常,手腳也要比成人涼。
2、鼻子對溫度調節能力差,偶爾一兩個噴嚏不足以說明問題,如果是頻繁打噴嚏,那才是生病感冒的症狀。
3、汗會帶走人體一部分熱量,出汗就脫衣服,寶寶得病概率90%以上。正確的做法是:流下的汗,請擦乾淨!
觸覺判斷冷與熱1第一種方法摸寶寶的後背
2第二種方法:
摸鎖骨
年齡推算怎麼穿
1.新生兒
比你現在穿的衣服多一件。
2.1歲以內的嬰兒
鎖骨部位溫熱,手腳偏涼,說明穿衣合適。
3.1-3歲幼兒
這時候寶寶的運動量增大,這時候要比你現在穿的衣服少一件。
4.3歲以上的寶寶
孩子不覺的冷就沒必要多穿。如果不放心,可以摸摸寶寶的鎖骨和後背,如果是暖的,又沒有出汗,證明衣服穿的剛剛好。
計算得出穿什麼
26℃=室內/室外氣溫+衣服增加的溫度
崔玉濤穿衣小竅門
當然,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最難的並不是穿什麼衣服,而是如何能像劊子手一樣,準確無誤地更換寶寶的衣服。沒關係!面對琢磨不透的氣候,崔玉濤教你搞定它。
①春季寶寶穿衣時要“上薄下厚”。
②多穿幾件薄衣服比穿一件厚衣服有用。
④戶外給寶寶多加一套。
⑤春季外出儘量帶帽子。
⑥回家後不能馬上脫外套、摘帽子。
聯盟寄語
其實,在給寶寶穿衣時,並非上嘴皮碰下嘴皮那麼簡單,有時候媽媽還會遇到這些問題:
1.嬰兒包著好,還是穿衣好?
小編只想說,寶寶不是粽子!長時間包著會影響寶寶手腳的正常運動,如果寶寶缺少運動,不僅阻礙成長,還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哦!所以,包被最好不要超過1個月。
2.寶寶已經感冒發燒了,怎麼穿衣服?
感冒了就不要捂的太厚。可以先採用物理降溫,如退熱貼,溫水澡,多喝水。也可以用溫毛巾敷敷鼻根處,有助於緩解鼻塞。
......
關於穿衣的問題,小編就是說上三天三夜,口水耗盡也說不完。
總之,換季看似從冰凍三尺,迎來了春暖花開。可這 “衣服”跟不上換季的節奏,難免會摔跟頭,倒大黴。要想讓寶寶躲過一劫,穿衣怎能隨心所欲!
-
8 # 軒雨炫緣
家長衡量孩子冷暖不應該從手腳感覺,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上背心部,如圖所示:
家長只要把一個手指(建議用食指,感覺更靈敏精確)從孩子後衣領處伸進上背心部,左右橫掃一下,如果手指感覺溫暖舒適,說明孩子衣服夠了;如果覺得有發燙感,甚至有溼潤感,說明孩子出汗了,衣服穿多了;如果手指感覺不夠溫暖,就說明孩子衣服不夠,要加衣了。
為什麼會是以上背心部溫度作為衡量孩子穿衣溫度的標準?教大家認識一下位於上背心部的“大椎穴”。
(圖中箭頭所指紅點位即為“大椎穴”)
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及督脈之會,為手足三陽經的陽氣及督脈的陽氣匯合而成,位於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這樣的醫學術語有點難懂,簡單的方法就是低頭時用手從頭往下摸到脊柱最突出的那個骨頭的下方)。因為大椎是體現一身陽氣溫度最直接的地方,所以三寶媽選擇這個穴位及其周邊範圍作為衡量孩子冷熱穿衣的標準,直接方便簡單。
-
9 # 希望一切美好
第一、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要經常用手摸一下寶寶的頸部和脖子後面,還有腳心,如果有一點涼,就要及時增加衣服。寶寶會說話了,要問一下寶寶冷不冷,徵求寶寶的意見,及時增加衣服。
第二、特別要注意寶寶的腳、肚子、前胸和後背的保暖,在幼兒時期還要給小寶寶,戴帽子保護好頭的溫度。
-
10 # 甜甜生活記錄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
一到快冷的季節,很多媽媽們都給孩子穿的比較厚,害怕孩子凍著,其實寶寶的火力很大,要怎麼樣去給寶寶穿衣服穿的正好呢?首先我們要去摸寶寶的後頸背,如果寶寶後頸背有些涼,那麼這個時候寶寶就需要添一件衣服,如果寶寶後頸背有點熱,甚至有點出汗,那麼寶寶肯定是穿的有點多,根據摸後頸背來給寶寶們加衣服或脫衣服,
-
11 # 安然智閱
專業人士結合經驗給大家一些小方法
小寶寶在沒有辦法表達冷熱的時候,其實身體很多地方的變化,就告訴我們寶寶的狀態。拿冷不冷這件事來說,從身體的以下幾個表現來判斷一下:
首先,整體反應。因為寶寶不會表達,但是身體非常靈敏,只要出現各種不適,包括冷熱,寶寶就會哭鬧,這時候就要從一些區域性表現來判斷了。
其次,判斷寶寶的冷熱先去摸一摸頸後部,這個地方是寶寶的真實溫度,如果後頸部溫度適宜,那麼寶寶就是舒適的,不冷不熱。如果寶寶的後頸部溫度很高,那麼說明寶寶熱了,如果後頸部很冷,那麼寶寶穿太少,一定要及時新增衣物才行。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摸寶寶後頸部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自己的手溫度適宜才行。
第三, 有的家長習慣性觸控寶寶的手腳,其實小寶寶的手腳是起到散熱作用的,手腳涼其實是一種常態,不能以此來判斷冷熱情況。當然可以看看手腳的中心部位,如果發現寶寶的手心正在出汗,那麼就是穿多了。若寶寶的手心涼,腳心也涼,說明寶寶冷。
第四,透過看寶寶的臉來判斷,我們經常說紅撲撲的,並且一直不退下去,說明有點熱了。當然臉紅盤隨著嘴唇也很紅,那一定是熱了。
第五,有的媽媽喜歡摸孩子的額頭,也是一個辦法。因為成人發熱也表現在額頭上,如果覺得溫度很高,那麼一定是熱了,如果溫度適宜,那麼就是沒有問題。
-
12 # 蔡禕一
很多家長習慣摸手來判斷孩子冷不冷,需不需要新增衣物。其實,這種判斷方法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四肢離心臟較遠,末端的血液迴圈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而且孩子的心臟力量相對較弱,所以到達四肢末端的血量也會很少。
有時候孩子雖然穿了很多衣服,身體都冒汗了,但是手腳卻是冰涼的。很多爸爸媽媽寧願給孩子塞吸汗毛巾,也不願脫掉一件衣服,到了冬天更是把孩子裹得像粽子似的,生怕孩子會冷到,這樣做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1、導致捂熱綜合徵
給孩子穿得裡三層外三層,孩子身體的溫度越來越高,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
2、降低孩子抵抗力
適當穿多可以避免著涼,但穿得太多,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氣的刺激,身體對氣候的變化更脆弱,更容易生病。
3、限制發育
衣服穿得過多,還會限制孩子的肢體活動,讓孩子的運動發育落後。
4、出現面板疾病,比如長痱子、毛囊炎等。
那麼該如何正確判斷孩子冷不冷呢?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摸孩子的頸背部。
家長可以將手伸入孩子的後衣領,摸一摸後頸和上背心處,左右橫掃一下。
如果孩子的面板溫暖,那麼表示孩子穿的衣服剛剛好;如果孩子的皮膚髮燙兼有溼潤感,那麼表示孩子的衣服穿多了;如果孩子的皮膚髮涼,那麼就表示要給孩子新增衣服了。
總之,給孩子穿衣,還得靠經驗和科學的方法:
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因為活動量小,代謝低,體溫會相對低一些,可以比媽媽多穿一件。
已經學步的寶寶又或者是學齡兒童,因活動量大,代謝快,穿衣的標準可以和媽媽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人體對冷暖的判斷有個體區別,所以你不需要完全按照這個標準來給孩子穿衣,還是要結合“摸頸背部”來判斷。
-
13 # 時一10
摸一下小朋友的後頸處和背部,如果溫暖乾燥,說明溫度剛剛好。若是溫暖粘粘的,說明衣服穿多了,出汗了。若是摸起來涼涼的,說明衣服穿少了就需要加衣了。
-
14 # 使用者461439433972494
1俗話說:凍頭凍腳勝似吃藥;
2小孩子純陽之體,易涼一點,而不易熱;
3判斷孩子冷不冷,要摸一下孩子的後背;
4若背部溫暖無汗,就可以;
5若背部有汗則熱了,容易受風寒而感冒;
6俗話說:孩子的屁股,大人的臉,抗凍,沒關係的;
7孩子生性愛動,不能穿的太厚,穿太厚一動就易出汗,受風就感冒;
8另外,孩子活動後要把脖子及後背用毛巾把汗擦乾。
-
15 # 晴天媽媽育兒記
大家好,我是晴天媽媽
可以摸寶寶後腦勺或者是脖子來判斷,如果寶寶脖子和後腦勺比較溫暖的話,那麼說明寶寶還是比較舒服的,如果寶寶脖子和後腦勺有發燒或者出汗的問題,那麼說明寶寶衣服穿太多了,晚上睡覺時發現寶寶蜷縮在一起,那麼說明寶寶的被子蓋少了,要適量加被子。
意見建議:1、要適當給寶寶增減衣服,以免出現捂熱綜合徵的情況。 2、不能單一透過摸寶寶手心、腳心來判斷寶寶是否舒適,因為手腳的末梢迴圈稍差,有時候衣服穿多了,手腳還是冰涼的。 3、要隨時觀察寶寶生長髮育以及冷熱的情況,避免寶寶長期處於一種受涼的狀態。
-
16 # 二狗子追劇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呢?
根據自己經驗我總結了幾點!
1.摸脖子後面,如果寶寶感覺冷,脖子這裡也是冰冰涼的!一般不冷不熱就是剛好!不需要加減衣服!
2.看臉色 寶寶冷的話孩子唇色發黑,臉色較暗,手摸過去臉蛋也是冰冷的!
3.摸手心 寶寶一旦覺得冷手腳冰涼,手心跟腳心是最容易發現的,比如發燒也是手心腳心發熱,這些部位沒有脂肪最容易感知溫度!
-
17 # 波殼丫丫
判斷寶寶冷不冷?要做到“三暖一涼”,即手暖、腳暖、肚暖、頭涼。
“手暖”就是摸摸寶寶的手心,溫熱無汗,穿衣得當。
“肚暖”是保護好寶寶的脾胃,寶寶睡覺的時候可以圍上肚兜,大一些的小孩可以穿一件背心。
“腳暖”最為重要,人的腳有許多的穴位,面板上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是人體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頭涼”就是不要把寶寶的頭捂得太嚴實,要對其適當的進行“耐寒訓練”。
怎麼給寶寶添衣才是正確的呢?
寶寶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近乎是成年人的兩倍,加上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體溫調節機制較差,穿得過多體內的熱量就難以散發出去,體溫自然就升高了。
那些冬天出門就用兩三件厚衣服把寶寶裹成“粽子”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實際上寶寶穿衣反而要比老人少穿一件薄衣服,或者比青壯年多穿一件背心。寶寶多穿一件薄衣服實際上比穿一件厚衣服的保暖效果要好,汗溼帶來的不便也會減弱許多。
所以,冬天出門前要記得給寶寶穿一些保暖的鞋襪,戴上帽子和手套,時時刻刻注意保暖。像現在這種不定時的天氣,媽媽每天要留意氣溫情況,有個大概的瞭解才容易把握給寶寶穿多少件衣服。
有些寶媽建議,判斷自家的寶寶是不是穿得暖,還可以用手摸一摸寶寶的後背,如果寶寶後背暖暖的也不出汗,就是穿衣得當了。此時應該注意一下週圍的環境溫度,不能讓寶寶著涼了,寶媽的手切記要暖。
回覆列表
冬天如何正確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穿衣才科學?
判斷寶寶冷不冷,該不該新增衣物,許多家長的習慣是摸手。其實,這樣的判斷方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嬰幼兒的手腳末端的血液迴圈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有時候衣服雖然穿了很多,身體都冒汗了,但是手腳卻是冰涼的!
正確的判斷方法應該是摸頸背部。
將手伸入寶寶的後衣領,摸一摸後頸和上背心處,左右橫掃一下。如果:面板溫暖,那麼表示穿衣合適;皮膚髮燙有溼潤感,那麼表示穿多了;皮膚髮涼,那麼表示要加衣了!
寶寶穿衣過多,危害也不少!
小兒外科裴醫生在《穿衣強迫症》一文中舉了不少例子,指出家長給孩子衣服穿太多實在是很普遍,情願塞吸汗毛巾也不願脫掉一件衣服,到了冬天更是把孩子裹得像粽子。
“凍到孩子不應該,但是熱到孩子一樣是會出問題的。”
1、導致捂熱綜合徵。天氣稍微一涼又或者孩子發燒,就給穿得裡三層外三層的,這樣導致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身體的溫度越來越高散發不出,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休克。
2、降低孩子抵抗力。適當穿多可以避免著涼,但穿太多容易導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氣的刺激,身體對氣候的變化更脆弱,更容易生病。
3、限制發育。穿衣過多還會限制孩子的肢體活動,讓孩子的運動發育落後。
4、出現面板疾病。比如長痱子、毛囊炎等。
天冷了,該如何給寶寶穿衣?
讓孩子不冷不熱,穿得舒適是我們的目標。網上流傳的溫度穿衣法,相信大部分寶媽都記不住。所以,給孩子穿衣,還得靠經驗+科學。還不會走路的寶寶,活動量大,代謝低,體溫相對會低一些,可以比媽媽多穿一件。已經學步的兒童又或者是學齡兒童,穿衣的標準可以和媽媽一樣,又或者少穿一件。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