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博士家庭教育
-
2 # 嘰裡咕嚕楊媽咪
孩子的好多行為習慣是受到父母影響的,幼年時期的家庭教育是她們成長期最為關鍵的,作為父母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不是我們的失責是什麼呢?
首先父母任由孩子玩兒手機的危害:
1.損害視力,現在孩子的視力水平是越來越差,帶眼鏡的越來越多
2.影響性情,看的多了自然就會模仿,有些東西真的不適合孩子接觸,暴力、說髒話……
3.電子產品都有輻射,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育,而且注意力也不集中,大人玩兒久了都會頭疼
我們處在一個網際網路時代,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還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來說,帶來的傷害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接受的,所以作為家長請你先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只有一起努力才能夠減少傷害。
送大家一首歌“手機手機我問你”,這是每個孩子的心聲啊
-
3 # 無花果
讓孩子玩手機,只是用手機佔用了孩子的其它時間,並非是孩子是解決了孩子不會說髒話的問題。孩子處於成長階段,儘量讓孩子長時間玩電子產品,應讓孩子多參與現實生活中的遊戲互動,增強其社會交際能力。
-
4 # 慈君日記
時代在進步,手機就是時代的產物,孩子們是未來的希望,當然要跟上時代的腳步,但是怎麼讓孩子用手機適可而止就是要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榜樣了
-
5 # 令狐青雲89088282
手機本不是玩具,是工具,如果家長讓孩子玩遊戲本身也就錯了,不要說孩子沒有交際圈,滿嘴髒話,有的遊戲裡充滿暴力,在那樣的環境裡,還能有什麼禮貌,謙讓等……
別讓手機控制了人,一點要告訴孩子手機是工具,是拿來跟父母及親人溝通的,是拿來查資料,雖然能夠玩遊戲,那只是累了調際一下。別讓手機給玩了。
-
6 # 雯雯的教育鋪子
任何事物的價值存在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惡的一面。
關鍵在於人的把握,手機是死的,人是活的。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不那麼鬧騰,給孩子一部手機和一個iPad。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結果把問題歸結於手機。
手機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出問題,歸根到底的是手機的問題嗎?
我認為不可能。
倘若父母沒有把手機交給孩子,而是在此之前,家庭已有了良好的溝通氛圍,有這樣良好溝通氛圍的基礎,手機的出現並不是問題。
但是另一方面,孩子玩手機玩遊戲,本就是因為父母與子女缺少溝通和陪伴所造成的,那麼手機的存在更不是問題,相反,手機替代了父母成為了孩子的陪伴工具。
因此,出問題的就是父母。
父母想要重新取代手機在孩子心目中的替代地位,付出的努力就要更多了。
相反,倘若父母從一開始就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陪伴,那麼手機的出現就不足以撼動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不管怎樣,問題出現了,首先歸因應當明確,手機並不是罪魁禍首。
總而言之,父母想要重新取代手機在孩子心目中的替代地位,與孩子更好地溝通交流,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耐心,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而不是一味地打罵責備,否則,結果適得其反。
回覆列表
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機,這個看似最省事兒的行為,卻也是最不負責任的行為。
之前有個兩歲的小男孩,因為長時間用手機看動畫片,導致雙眼均近視900多度,其父母之所以讓他玩手機且不加制止,是因為孩子在看手機時最安靜,最好帶。熟料,這個自己省心的行為,卻讓孩子終生近視,醫生稱該男孩的近視不可治癒。
除了對眼睛的傷害,父母讓孩子玩手機最大的傷害是,讓孩子缺少自控力,並且很容易形成社交障礙。
孩子長大後缺少自控力,往往很難堅持做完一件事,很難形成自律,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功。
玩手機遊戲,會讓孩子和除了網路遊戲之外的其他人交流減少,進而導致其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下降,長此以往,孩子會很難處理現實中的人際關係,一旦有了社交障礙,孩子極易形成自閉的性格,嚴重者會對校園生活心生恐懼,最終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
手機沒有好壞,手機沒有錯,它只是工具,有錯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沒有能力控制和約束自己行為的年紀,不幫助孩子控制,還放任孩子玩手機遊戲,這是父母的失職,錯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