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文化
石屏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東鄰建水,南接紅河,西連新平、元江,北交通海、峨山等縣.境界南北長88公里,東西寬59公里,縣界總長308.07公里,人口28萬餘,總面積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87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94.65%,壩子面積僅162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35%,是一個“九分山有餘,一分壩不足”的高原山區縣.
縣轄4鎮8鄉,即異龍鎮(縣城所在地)、寶秀鎮、龍朋鎮、壩心鎮,冒合鄉、陶村鄉、牛街鄉、亞房子鄉、新城鄉、大橋鄉、哨衝鄉、龍武鄉.境內居住民族有彝族、漢、回、哈尼、傣等10餘種,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4%以上.1998年末,全縣總人口281397人,總耕地面積279088畝,人均耕地0.99畝.
石屏境內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立體氣候突出,四季光照量多質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8.3℃,宜農宜林.石屏異龍湖為雲南高原天然淡水湖,被列為“八大明珠”之一;寶秀赤瑞湖,歷史曾獲有“西湖”稱譽.
這裡氣候宜人,冬不圍爐,夏不用扇,青山綠水,河流縱橫,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豆腐之鄉、蘭花之鄉、柑桔之鄉、楊梅之鄉,民間食品文化品位甚高,在雲南省享有盛譽.石屏縣境內四季如春,山上均有奇花異草,珍禽名果.境內有異龍湖、赤瑞湖兩個天然湖泊,湖中萬畝荷花盛開的季節,景色頗為壯麗.
石屏縣山青水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眾多,自古以來民風純樸,知書識禮,儒風沿存,素有“釧靈毓秀,人才輩出”之讚譽.自元朝以來,七喜向學,人文蔚起,民間因重教興文而人才濟濟,清代有“文獻名邦”之稱謂,被譽為“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題有“文獻名邦”匾,明清兩代出翰林16人,文武進士77人,文武舉人638人,雲南第一位開風翰林許賀來,兩次翰林張漢,雲南唯一的經濟特科
石屏文化
石屏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東鄰建水,南接紅河,西連新平、元江,北交通海、峨山等縣.境界南北長88公里,東西寬59公里,縣界總長308.07公里,人口28萬餘,總面積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87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94.65%,壩子面積僅162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35%,是一個“九分山有餘,一分壩不足”的高原山區縣.
縣轄4鎮8鄉,即異龍鎮(縣城所在地)、寶秀鎮、龍朋鎮、壩心鎮,冒合鄉、陶村鄉、牛街鄉、亞房子鄉、新城鄉、大橋鄉、哨衝鄉、龍武鄉.境內居住民族有彝族、漢、回、哈尼、傣等10餘種,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4%以上.1998年末,全縣總人口281397人,總耕地面積279088畝,人均耕地0.99畝.
石屏境內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立體氣候突出,四季光照量多質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8.3℃,宜農宜林.石屏異龍湖為雲南高原天然淡水湖,被列為“八大明珠”之一;寶秀赤瑞湖,歷史曾獲有“西湖”稱譽.
這裡氣候宜人,冬不圍爐,夏不用扇,青山綠水,河流縱橫,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豆腐之鄉、蘭花之鄉、柑桔之鄉、楊梅之鄉,民間食品文化品位甚高,在雲南省享有盛譽.石屏縣境內四季如春,山上均有奇花異草,珍禽名果.境內有異龍湖、赤瑞湖兩個天然湖泊,湖中萬畝荷花盛開的季節,景色頗為壯麗.
石屏縣山青水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眾多,自古以來民風純樸,知書識禮,儒風沿存,素有“釧靈毓秀,人才輩出”之讚譽.自元朝以來,七喜向學,人文蔚起,民間因重教興文而人才濟濟,清代有“文獻名邦”之稱謂,被譽為“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題有“文獻名邦”匾,明清兩代出翰林16人,文武進士77人,文武舉人638人,雲南第一位開風翰林許賀來,兩次翰林張漢,雲南唯一的經濟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