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雉帝雉(學名:Syrmaticus mikado)又名臺灣帝雉、黑長尾雉,是雞形目雉科的鳥類。臺灣特有種鳥類。分佈於臺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曾見於3850米附近,是臺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帝雉被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與臺灣藍腹鷳同被列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中。帝雉也是所有臺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羽色最高貴的,被某些人稱為臺灣的“島鳥”。帝雉的食性也和雞相似,常見邊走邊用強健彎曲的喙啄食。命名經過英國著名的鳥類採集家 Walter Goodfellow1,於1906年在阿里山採集鳥類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裝飾在原住民頭上、他從未曾見過之兩片漂亮的雉類長尾羽。因其恰好回國在即,故只帶回這兩片尾羽回英國。經過一番研究以後,這兩片羽毛的主人被認定為臺灣特有的新種鳥類,並由William Robert Ogilvie-Grant命名為Calophasis mikado2。Mikado是日語「天皇」的意思。 帝雉雖然多棲息在海拔3000公尺左右的高山上,但是其全身呈紫藍色,並閃爍著金屬光輝,能見度應該不算太低。在過去,鳥類的分類研究通常比其它的生物早。因此,像帝雉這麼大型的美麗鳥類,竟然在20世紀初才被發現,算是比較奇特的故事。可能是因為當時住在內陸山地之原住民十分兇狠,外人入山不易的緣故。 通常學術界發表生物新種,必須根據完整的模式標本,但對於帝雉,卻破例只根據兩片尾羽而已,因為研究人員很顯明可確定它是未曾發表過的新種。 1906年11月,任職於臺北博物館的標本採集人菊池米太郎亦在阿里山塔山附近採集到20只帝雉,一部份經由當時住於日本橫濱的貿易商Alan Owston送至歐洲,於1907年經Rothschild將帝雉的正確長相,經過一番敘述後發表於學界。至於活的帝雉,則是在1912年首次到達歐洲。
帝雉帝雉(學名:Syrmaticus mikado)又名臺灣帝雉、黑長尾雉,是雞形目雉科的鳥類。臺灣特有種鳥類。分佈於臺灣的中、高海拔山區,最高曾見於3850米附近,是臺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帝雉被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與臺灣藍腹鷳同被列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中。帝雉也是所有臺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羽色最高貴的,被某些人稱為臺灣的“島鳥”。帝雉的食性也和雞相似,常見邊走邊用強健彎曲的喙啄食。命名經過英國著名的鳥類採集家 Walter Goodfellow1,於1906年在阿里山採集鳥類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裝飾在原住民頭上、他從未曾見過之兩片漂亮的雉類長尾羽。因其恰好回國在即,故只帶回這兩片尾羽回英國。經過一番研究以後,這兩片羽毛的主人被認定為臺灣特有的新種鳥類,並由William Robert Ogilvie-Grant命名為Calophasis mikado2。Mikado是日語「天皇」的意思。 帝雉雖然多棲息在海拔3000公尺左右的高山上,但是其全身呈紫藍色,並閃爍著金屬光輝,能見度應該不算太低。在過去,鳥類的分類研究通常比其它的生物早。因此,像帝雉這麼大型的美麗鳥類,竟然在20世紀初才被發現,算是比較奇特的故事。可能是因為當時住在內陸山地之原住民十分兇狠,外人入山不易的緣故。 通常學術界發表生物新種,必須根據完整的模式標本,但對於帝雉,卻破例只根據兩片尾羽而已,因為研究人員很顯明可確定它是未曾發表過的新種。 1906年11月,任職於臺北博物館的標本採集人菊池米太郎亦在阿里山塔山附近採集到20只帝雉,一部份經由當時住於日本橫濱的貿易商Alan Owston送至歐洲,於1907年經Rothschild將帝雉的正確長相,經過一番敘述後發表於學界。至於活的帝雉,則是在1912年首次到達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