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毛閒談
-
2 # 鄭亮育兒達人
對於教育孩子,父母意見不統一是很正常的事。
因為每個人在意識上、行為上都存在不同。
如果父母雙方能夠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的關係,那麼兩個人尊重對方就會像尊重自己一樣,而且能理解即使雙方意見不一,也是可以的。
孩子們既不會因為爸爸有一種教育方式,而媽媽是另一種方式而在認識上產生混淆,也不會在行為上發生混亂。
如果說父母雙方意見不一,對教育孩子有所損害的話,那就是父母雙方互相推諉責任,或者讓孩子利用父母的意見不一來控制家庭。一旦父母雙方都認識到不同意見的價值性,並能正確磋商,求同存異,那麼共同教育孩子將會是共同擔負責任的一件愉快的事情。
如果父母經常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出現不統一情況,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式:
一、互相商討。讓另一方了解你對他或她的教育方法不贊同,但你尊重他或她同孩子之間的那種關係。如果孩子不在身邊,可以相互探討一下關心教育孩子的方法、認識和感受。
二、肯定對方的付出不要追究誰對誰錯,要正確判斷不同意見的價值。要看到另一方父母為家庭所做的貢獻和他(她)是家庭的核心力量的一面。
三、在孩子面前樹立對方形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父母的壞話,也不要讓孩子在你們之間傳口信。不要向孩子抱怨對方,更不要讓孩子幫助解決屬於你們二人的糾紛。
四、定期舉行家庭會議商議一些問題,而不是逃避事實,在其他家庭成員面前保守祕密。孩子應學會的孩子應了解生活中存在不同差異是正常現象,而且他們有能力正視和正確對待這些不同和差異。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既不會強行控制,又不會應付了事。孩子們會在合作的氛圍中感到其樂融融,還會享受到不同方式的愛和照料。
提醒父母:
如果你與配偶經常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出現分歧,並且爭執不下,上述方式解決不了,你們可以到專家那裡諮詢一下,或者參考有關書籍,還可以到教育課堂去學習。
最後,父母雙方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大可以各退一步,好好協商、衡量,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3 # 生兒育女經
當父母產生分歧時,孩子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雙重人格”,在爸爸面前一個樣,在媽媽面前另一個樣。孩子的是非判斷標準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大多來自於父母。當父母產生分歧的時候,孩子會不知所措,從而讓是非觀變得模糊。所以父母有分歧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忠實於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但是完全支援對事件感受最強烈的一方,而且這件事就完全交給那方去處理。可以提出你自己的觀點,但是要支援妻子或丈夫的選擇,這樣做並不會降低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關鍵在於支援,而不是統一。真誠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並不像你爸爸那樣認為熬夜是不允許的,但是他的想法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如果你不同意他的意見,你最好現在去和他商量一下。
-
4 # 愛北丁媽咪
1.允許兩人意見、做法不一。讓另一方了解你對他或她的教育方法不贊同,但你尊重他或她同孩子之間的那種關係。如果孩子不在身邊,可以相互探討一下關心教育孩子的方法、認識和感受。
2.如果孩子需要父母決斷一件事時,讓他們知道,必須徵得父母雙方的同意,才能開始做這件事。
3.不要追究誰對誰錯,要正確判斷不同意見的價值。要看到另一方父母為家庭所做的貢獻和他(她)是家庭的核心力量的一面。
4.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父母的壞話,也不要讓孩子在你們之間傳口信。不要向孩子抱怨對方,更不要讓孩子幫助解決屬於你們二人的糾紛。
5.如果孩子們在一起談論另一方父母,把不滿提到家庭會議的日程上,或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向另一方父母訴說對自己的不滿時,你會陪他們一起去,不必刻意避開孩子,來解決問題。
6.定期舉行家庭會議,商議一些問題,而不是逃避事實,在其他家庭成員面前保守祕密。
真心希望這些可以幫到大家。
-
5 # 志願諮詢師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父母意見不一致,這是很正常,也是經常遇到的問題,有此還會產生家庭矛盾,母親常抱怨父親管的嚴,父親說母親太溺愛放縱孩子,我們可以經常,遇到,甚至親身經歷。對於這種現象,問題主要在於父母教育理念和教育認知上存在差異和分歧。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有句話說:家庭即學校,父母即老師。我們也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除了父子,母子這樣的血緣關係外,還是師生關係,理清關係,就會出現清晰的邊界,分清各自的角色,這對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幫助孩子成人。父母即是老師,就需要當老師的基本條件和素質,學校老師都需要師範畢業,需要經過一系列培訓,需要教師資格證才能上崗。雖然目前還沒有需要父母有資格證才能教育孩子,但是,你要養育孩子,就必須學習基本的育兒知識,了解孩子成長規律,學習基本的教育知識。教育孩子,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社會上流行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就是家長,拼爹這個詞用在教育上,不是看家長有多少錢和財富,而是父母的教育能力。如果父母有好的,正確的教育理念,具備基本的教育認知,在教育孩子方式上就不會出現意見不一致和大的分歧,所以,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才是問題解決之道。
-
6 # 張旭語文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或方法不一致是常有的事情,問題是看針對什麼樣的教育內容。
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最基礎而且影響深遠的教育,它一般包括生活能力、倫理道德、個人行為和知識學習四個方面的教育。雖然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那樣講求對學生教育的系統性和目標性,但家庭成員間的耳濡目染同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生活能力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教育內容。
生活能力主要指孩子個人的吃飯、穿衣,以及從事諸如清掃、洗衣、做飯等簡單的勞動能力。
父母親一般不會因為如何教孩子整理書桌、疊放被褥和使用工具而各執己見併發生爭執,因為它是最簡單的教育內容,不存在誰教的正確,誰教的錯誤的問題。
生活能力教育除了孩子聽從父母的指導外,還能通過家庭日常活動自學自習。只要能掌握就可以了,它並不會對將來帶來多麼嚴重的影響。因為在成長過程中還能不斷地學習。
倫理道德的教育主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
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待長輩和睌輩的言行暴露在Sunny下,孩子聽到、看到父母親的語言行為,就會被潛移默化,所以家庭中孝順長輩的傳統意識濃厚,孩子自然看在眼裡,內心就懂得孝順的意義,語言和行動上也就照樣去做。你給自己的父母梳頭了,洗腳了,洗衣服了,孩子就記下了。等你老了,你的孩子也會給你照做。
如果一個家庭的父母不尊重、孝敬他們自己的父母,想要用說教的道理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很難做到的,即使使用強迫教育,也是不頂事的。所以有些家庭便會在倫理道德教育中,使用雙重標準,父母親的爭執自然是免不了的,有的家庭還會起矛盾和衝突,有時還會很激烈。
個人行為教育主要是針對什麼行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上是不適合的,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它的教育一方面以父母的言行影響為基礎,一方面還需要道理教育和強迫教育,當然是在父母做表率的前題下。
比如教育孩子不能玩物喪志,父母親除了不當著孩子的面打麻將、玩手機、打遊戲外,還得給孩子講道理,甚至強迫孩子。
個人行為教育是涉及面最廣、也是最難的教育。
有的家庭,父母雙方循規蹈矩,但孩子卻言行出格。所以在對孩子的個人行為教育中,父親常常採取嚴厲的教育方式,而母親又常常出面庇護孩子,這種情況下,父母親就會為意見相左,教育不統一而發生爭執,甚至於相互指責,大打出手。
知識學習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每個家庭都希望孩子學習好,能上出名的小學,能考上有名望的初中和高中,能進入名牌大學,所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父母親甚至身疲力竭,但依然在所不惜。然而由於父母親的教育理念以及知識水平的差異,往往會為一點學習小事爭執不停。
比如說,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給不給看電視的時間。孩子作業沒完成,是先吃飯再做作業,還是做完作業再吃飯……總之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就是教育方式不能統一,爭執就在所難免。
不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親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導致的結果,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則是父母親觀點一致,共同用力的結果。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毋庸置疑的鐵律。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一定要善於溝通,統一思想,共同發展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原創文章,引用需說明]
-
7 # 山野村夫15903
在教育孩子方面,觀念、方法不一致,是一種常見現象,關鍵是處理方法上的區別。好的做法,是不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爭執,在孩子面前要保持一致性,與有不同之處,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可以爭執,可以商量,不讓孩子無所適從,不讓孩子在父母的爭執中自行選擇。
-
8 # 家有兒女成長集
這是一個好問題,這個問題很多家庭都要面對,尤其是和孩子一起住的人多時候,意見不統一最難搞。
所以在育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豬隊友”,我覺得一個家庭只能有一種聲音,雖然這是開明年代,但是家庭意見不統一時候,孩子根本不知道聽誰的,或者他會選擇性聽,只聽對他有利的。
比現在天媽媽說早點吃了飯洗漱了看會兒書,剛開始看書時候,爸爸來一句:“么兒,學習不要太累”,這時候孩子內心恐怕欣喜若狂吧,爸爸說的讓我不要太累了,媽媽內心恐怕跪了,眼神能“殺死”這個豬隊友。
或者爸爸媽媽都覺得不要吃那麼多糖,吃了對牙齒不好,這時候爺爺奶奶說:“乖孫想吃就吃,少吃點沒關係”,孩子當然願意聽對他有利話 ,所以有時候小孩會出現“親老年人派”,因為爸媽那裡“不得寵”。
以上類似例子生活中很多,如果夫妻之間,夫妻和老人之間雖然有時候意見不同,但是大家出發點都是愛孩子的,夫妻之間我覺得最好私下統一戰線,比如一個在罵孩子時候,另一個就算內心不服,但是也不要去替孩子求情,不然下次這個當黑臉的會失去說服力。
我家孩子比較調皮,有時候爸爸打時候下手稍微重一點,我雖然想說什麼,但是也沉默,預設爸爸打了他,時候在慢慢教育。這裡我要表揚一下我家孩子奶奶,我家孩子奶奶無論是我還是孩子爸批評孩子,或者給孩子講道理,奶奶從不插手,甚至會說處理的好,孩子就要教育,這樣家裡孩子面前“統一戰線”,才能讓他意識到問題。
就算統一不了,咱啥事也不能當著孩子面吵,當著孩子面大聲談論,孩子記憶力很好,而且內心脆弱,有時候無意之間會傷了孩子,關起門,有話好好說。
回覆列表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升,對於孩子已經不再僅僅是滿足孩子生活條件,年輕的父母都開始注重起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孩子也成了父母日常的一大難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父母生長環境,文化水平,職業性質的不一致,組合家庭有了孩子之後,難免會出現教育觀念的不一致。
比如,媽媽覺得孩子必須從小開始培養,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注重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生活習慣,知識教育等,而爸爸覺得孩子現在還小,教他他也不懂,沒必要花時間花精力和金錢。或者又比如:孩子哭著鬧著要玩具,媽媽覺得孩子玩具已經很多了,從小要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金錢,爸爸覺得孩子想要就給他買,二話不說,就直接掏錢給孩子買了。
父母教育觀念的不一致會給家庭帶來以下幾點傷害:
1.父母之間矛盾的產生
2.孩子與父母關係的不協調(聽爸爸的話不聽媽媽的話或者聽媽媽的話不聽爸爸的話)
3.難以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
4.孩子會迷茫。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孩子和父母共同的組建成一個完美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父母教育如何達成一致:
1.父母之間要多進行溝通和交流
2.雙方共同學習育兒知識
3.經常一起探討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4.無條件支援對方(爸爸工作忙,不了解孩子情況)
5.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總而言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達成一致。這樣對孩子以及整個家庭來說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