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蹤俠旅
-
2 # 中慰ak38
韻律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受其拘泥。詩乃心音、靈魂的訴說、生命的吶喊。有時靈感來時,無韻律也罷,讓澎湃的激情盡情流淌吧。
-
3 # 書香文第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如同人的生命一樣,都有它的生命週期。
在嬰兒、小孩和少年期,來者不拒,吞吮宇宙精華,生機勃勃。及至青年和壯年,則筋強骨壯,思想成熟,精神外溢,發展到了頂點,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逐漸暮氣顯現,很難與時代氣息相通。此時如果維持這種藝術形式一成不變,勢必變成一種濫調,失去生機。古代就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說,每種藝術形式只能鼎盛一個朝代。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和技術突飛猛進,生產實踐活動日益擴大和深入,人類的情感、思維、認識、意識等向著從沒有過的廣度、深度和精細方向發展,以格律等為特點的舊體詩詞難以表達人性深處更加細膩的情感波動和閃耀的新思想火花,而成為束縛。
當然這裡我只是僅僅簡單加以表述,
是為答。
-
4 # 空山聽雨16
先分清楚賦比興的意思再來回答!現代詩押韻不必那麼嚴格,但是如果文字功底深厚能有押韻再好不過!但是不要一味押韻,破壞了意境,那就本末倒置!
古詩詞比較注重賦比興的應用,也是評判詩歌優劣的標準之一。現代詩的引進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首先是胡適、劉半農、徐志摩等民國先鋒派翻譯引進外國詩歌,翻譯過來的作品風格完全不同於傳統詩歌,不再把比興的應用當做創作主要手法,更跳出了對仗押韻等束縛。西方現代詩像蘭波、惠特曼、弗羅斯特以及印度泰戈爾、俄羅斯普希金等詩人的作品,追求的是詩歌的意象、張力和美學體驗,像朦朧詩派、後現代派作品則完全和比興沒有關係。但是,民國大師們在借鑑西方現代詩創意和風格的同時,也不可避免與中國傳統詩歌進行融合變通,形成中國風格的現代詩。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有比興的成分。海子顧城等朦朧詩派興起以後,比興的元素就越來越少了。中國新詩發展到今天,在風格創新和流派探索方面已經具備比較堅實的基礎。推陳出新,百花齊放,是詩歌創作永恆不變的時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