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不掩

    這樣的進化,的確匪夷所思。常見的捕食者是肉食動物,被捕食者食草動物,一旦確立方向,固化了發展的道路,哪兒有什麼後悔藥?

    肉食性動物奔跑必須更快,身軀瘦長,腿腳發達;需要跟隨追蹤持續幾天的,速度較慢,但必須耐力強勁。埋伏突擊,襲擊獵物的,要求儘量接近目標,所以腳底肉墊厚,彈性好,著地悄無聲;速度必須快,瞬間加速增大到峰值。這樣心臟負荷太大,至多維持短短几百米,前掌還夠不著的,只能放棄,收兵回城,否則心力衰竭,命在旦夕。

    沒有速度的,必須另闢蹊徑,練就獨門絕技,老蛇守株待兔,靠的就是劇毒,咬上一口,慢慢等著,坐收漁人之利吧。

    集體出動,圍追堵截,獲獵把握最大,所以母獅,豺狼,鬣狗,螞蟻,多是群居,搭夥過日子。

    高原嚴寒,食物短缺,容不下許多生物,所以獨行俠多見,如雪豹。

    肉食動物牙齒鋒利,可以咬斷骨頭;鱷魚力氣驚人,咬住獵物,高興的轉過不停,直到撕裂斷開。食量大,吃一頓鱷魚管半年,老虎管兩週。

    為了保持,發展捕獵肉食能力,必須與時俱進,開弓沒有回頭箭,倒退絕無出路。可嘆的是,極個別肉食動物,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例如人見人愛的熊貓,氣候變化,食物稀缺,因陋就簡,竹子將就充飢吧。好吃嗎?那是迫不得已,不吃就餓死。熊貓曾經高居食物鏈頂端,腸胃不適應竹子,只能成天咬過不停。時至今日,熊落平陽被人欺,淪落到圈養觀賞,熊面盡失,怪只怪列祖列宗,走進死衚衕,悔不當初啊!但力氣還有,成天陪伴的飼養員,誰被抓誰知道!牙口,食性還在,實在饞嘴了,潛入農舍,家畜大快朵頤的,才顯英雄本色!粗心大意的遊客,不幸被抓咬的,皆因不瞭解熊貓歷史,曲折倒退的過往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平板電腦哪個牌子的好?價格比較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