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極具開放性的朝代,唐朝社會開放風氣並不僅僅是時代性的選擇,而是更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從先秦到隋唐,開放與革新貫穿於各個重要的時代,中華民族內部各族群以及與外族之間的交往綿延不息。唐朝的開放社會作為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值得關注和肯定,其較為徹底的開放性表現在多個方面: 提出“華夷一體”,大膽任用“夷人”。 唐朝統治者開創性地處理了大一統國家的多民族問題,用平等共處取代貴賤之分,以天下各族“和同為一家”為建國目標,開創了各民族容和相處的大好局面。這種面向各民族,尤其是面向少數民族的開放性姿態,著重體現在政治地位的平等上,大量的“夷人”進入到唐政府中為官、為將,甚至湧現了不少蕃將世家。 在唐朝的科舉制度中,還專門設立了“賓貢進士科”,是專門面向外華人入唐為官的特設人才選拔制度,這一常設性的制度使外華人能夠透過科舉考試參與到唐政權中。這種將國家的治理,較為廣泛而長期的向少數族群和外華人開放,展現了唐帝國上層寬廣的開放胸懷。 外交經貿遠及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歐洲。 據《冊府元龜》等記載,唐朝與突厥、吐蕃、契丹、吐谷渾、回絕、渤海、奚等少數民族都有互市關係,與吐蕃、契丹、突厥、焉耆、鐵勒、吐谷渾、党項、高昌、龜茲、奚、渤海、室韋等26個少數民族都有頻繁的朝貢關係,例如渤海國在唐玄宗至唐懿宗年間,遣使聘唐的次數達到99次。 在服飾方面,唐人喜好胡服,以穿著少數民族和外國服裝為一種風尚,例如李承乾就“好效突厥語及其服飾”。唐人服飾的開放性最典型地體現在婦女服飾上,唐代女裝的領口樣式有方領、圓領、直領、斜領和雞心領等多種。在盛唐時,流行出一種袒領的女裝,裡面不穿內衣,胸脯袒露於外。這種在今天都難以想象的衣著方式,在當時不僅不為世俗時論所忌,反而在一些詩歌中得到讚頌,例如“長留白雪佔胸前”、“粉胸半掩疑暗雪”。 唐代社會的開放是上至統治階層、下到市井平民的全面性的開放,體現在政治、經貿、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開放程度之大比之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中國歷史上極具開放性的朝代,唐朝社會開放風氣並不僅僅是時代性的選擇,而是更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從先秦到隋唐,開放與革新貫穿於各個重要的時代,中華民族內部各族群以及與外族之間的交往綿延不息。唐朝的開放社會作為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值得關注和肯定,其較為徹底的開放性表現在多個方面: 提出“華夷一體”,大膽任用“夷人”。 唐朝統治者開創性地處理了大一統國家的多民族問題,用平等共處取代貴賤之分,以天下各族“和同為一家”為建國目標,開創了各民族容和相處的大好局面。這種面向各民族,尤其是面向少數民族的開放性姿態,著重體現在政治地位的平等上,大量的“夷人”進入到唐政府中為官、為將,甚至湧現了不少蕃將世家。 在唐朝的科舉制度中,還專門設立了“賓貢進士科”,是專門面向外華人入唐為官的特設人才選拔制度,這一常設性的制度使外華人能夠透過科舉考試參與到唐政權中。這種將國家的治理,較為廣泛而長期的向少數族群和外華人開放,展現了唐帝國上層寬廣的開放胸懷。 外交經貿遠及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歐洲。 據《冊府元龜》等記載,唐朝與突厥、吐蕃、契丹、吐谷渾、回絕、渤海、奚等少數民族都有互市關係,與吐蕃、契丹、突厥、焉耆、鐵勒、吐谷渾、党項、高昌、龜茲、奚、渤海、室韋等26個少數民族都有頻繁的朝貢關係,例如渤海國在唐玄宗至唐懿宗年間,遣使聘唐的次數達到99次。 在服飾方面,唐人喜好胡服,以穿著少數民族和外國服裝為一種風尚,例如李承乾就“好效突厥語及其服飾”。唐人服飾的開放性最典型地體現在婦女服飾上,唐代女裝的領口樣式有方領、圓領、直領、斜領和雞心領等多種。在盛唐時,流行出一種袒領的女裝,裡面不穿內衣,胸脯袒露於外。這種在今天都難以想象的衣著方式,在當時不僅不為世俗時論所忌,反而在一些詩歌中得到讚頌,例如“長留白雪佔胸前”、“粉胸半掩疑暗雪”。 唐代社會的開放是上至統治階層、下到市井平民的全面性的開放,體現在政治、經貿、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開放程度之大比之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都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