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身邊大部分的80後大部分在買房的問題上還是比較幸運的,大部分人都買上了房子。
80後經歷過兩撥房地產低谷。
實際上房地產在08年以前並不是一個支柱性產業,價效比高,泡沫化小,和中國經濟的捆綁並不是很明顯,就像北京,08年房價均價也就在1萬左右,更不用說別的地方了。
而廣大80後們就是在08年左右開始在社會上闖蕩打拼的,這時候房子是奢侈品,但不是望而卻步的奢侈品,同時房子又是必需品,所以我身邊80年-85年的朋友,在08年左右基本都買了房,即使不在工作的地方,也在老家擁有了房產。
很多80後即使沒趕上08年以前的紅利期,但14年左右那一波降價,肯定會激起心中的漣漪,我認識的很多85年-90年的朋友,在這一年掏空了6個錢包買上了房子。這個時候房價早有金融屬性注入,雖然已在高點,但是實打實是的剛需還是會在這一年忐忑的上車。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房價翻越低谷,一馬平川。
畢竟房子畢竟是一個家庭的大件,一個剛畢業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無論在什麼時期,都很難自己掏出購房費用,年輕人買房都不得不尋求父母幫助。所以因錯過最佳時期買房最終因為這幾年房價瘋漲又徹底買不上房的人很多,面對已經買房的同齡人心裡肯定會有些羨慕,但是那又怎樣呢,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對大部分華人來講,從古至今,大家對家的概念都很強烈,總覺得有自己的小窩了生活就會安穩很多,結婚生子生活就會開始步入正軌,畢竟一個溫馨的家給人帶來的安全感是別的東西很難替代的。其實,針對現在的房價,尤其是一些一線城市或者發展比較好的二線城市,確實收入和房價不能成一定比例,除了那些高精尖的少數高收入群體。現在流行回鄉置業,可以在外面工作,收入高一些,然後回自己老家買房子,親戚朋友也都附近,生活照顧上也方便,房價也不至於太高,孩子還能有靠譜的學校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不用在意別人,想想當下怎麼賺錢才是更重要的!
我覺得身邊大部分的80後大部分在買房的問題上還是比較幸運的,大部分人都買上了房子。
80後經歷過兩撥房地產低谷。
08年之前,80後開始闖蕩打拼。實際上房地產在08年以前並不是一個支柱性產業,價效比高,泡沫化小,和中國經濟的捆綁並不是很明顯,就像北京,08年房價均價也就在1萬左右,更不用說別的地方了。
而廣大80後們就是在08年左右開始在社會上闖蕩打拼的,這時候房子是奢侈品,但不是望而卻步的奢侈品,同時房子又是必需品,所以我身邊80年-85年的朋友,在08年左右基本都買了房,即使不在工作的地方,也在老家擁有了房產。
14年,80後又一個機遇。很多80後即使沒趕上08年以前的紅利期,但14年左右那一波降價,肯定會激起心中的漣漪,我認識的很多85年-90年的朋友,在這一年掏空了6個錢包買上了房子。這個時候房價早有金融屬性注入,雖然已在高點,但是實打實是的剛需還是會在這一年忐忑的上車。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房價翻越低谷,一馬平川。
錯過的80後。畢竟房子畢竟是一個家庭的大件,一個剛畢業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無論在什麼時期,都很難自己掏出購房費用,年輕人買房都不得不尋求父母幫助。所以因錯過最佳時期買房最終因為這幾年房價瘋漲又徹底買不上房的人很多,面對已經買房的同齡人心裡肯定會有些羨慕,但是那又怎樣呢,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對大部分華人來講,從古至今,大家對家的概念都很強烈,總覺得有自己的小窩了生活就會安穩很多,結婚生子生活就會開始步入正軌,畢竟一個溫馨的家給人帶來的安全感是別的東西很難替代的。其實,針對現在的房價,尤其是一些一線城市或者發展比較好的二線城市,確實收入和房價不能成一定比例,除了那些高精尖的少數高收入群體。現在流行回鄉置業,可以在外面工作,收入高一些,然後回自己老家買房子,親戚朋友也都附近,生活照顧上也方便,房價也不至於太高,孩子還能有靠譜的學校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不用在意別人,想想當下怎麼賺錢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