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疏影橫斜

    年年過年年相似,年年過年年不同。從個人經歷中,談點現在過年與過去過年或者倒過來說,過去過年同現在過年,在形式上內容上感受上的不同。

    (1)五十年代初過年,農村大戶人家,家裡要供俸老祖宗,有隆重的儀式感。家有家譜祖訓家規。後來,被當成封建迷信,不少家毀掉了文字資料。過年少了家族儀式感和凝聚力。

    (2)五十年代農村過年文化生活貧乏,鄉土文化色彩濃厚。秧歌隊高蹺隊走村竄戶。過年在鎮裡露天要塔臺子唱大戲,一唱幾天。大人帶小孩白天晚上一跑幾里十幾裡,去跑場子看戲,人山人海,很是壯觀。現在家家電視,人人手機,過年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節目不用出門看不完。

    (3)改革開放前,物資生活不充裕,小孩子盼過年吃好的,穿新衣,得幾角幾塊壓歲錢興奮不得了東掖西藏。現在過年,孩子對那些幾呼不是興奮點了,近呼無感。反到對過年期間不用補課寫作業高興。

    (4)過去參軍在2.2平方公里小海島上過年時,帶領戰士編排節目自娛自樂,組織軍民聯歡會,省市擁軍慰問團送節目到海邊防慰問。自從轉業到地方,這些只能成為過年時的美好回憶。

    (5)小時候市區大多住平房。大年初一早上,房前屋後雪地裡到處跑,能撿到好多各家各戶放鞭炮沒炸響的小鞭、二踢腳只炸響一半剩下的一半,拿回家插上導火捻再燃放,或扒出火藥和小夥伴點著玩。現在人老了,近兩年又禁放鞭炮,自然和過去不同了。

  • 2 # 峭石古松

    八十年代以前人民生活過著衣食困頓的日子,但熱心的大傢伙湊錢舉辦,是民族傳統春節日卻過的有聲有色,舉不勝舉的各種民間藝人大顯神手,節日及其隆重,那種由衷的盡情表演和盡力氣氛令現在人難以想象。回想起那時的童年真有幸福感!所以現在都條件好了,甚止很多人的日子非常富足,但春節卻冷漠了,民族情感極盡消失!也隨之傳統藝人和民間藝術也不斷失傳!令人擔憂!現在如果延續舉辦人民把節日都寄託在政府的支援和投入上了,因此,政府不搞,群眾就沒人自發的出頭弄了,春節就淡化!現在過節想帶孩子們出去也沒啥意義,所以孩子們說過年沒意思,而我們也不願出門了!想來也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釐米羅漢魚該怎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