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lory老包
-
2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清代皇帝吃的那不叫滿漢全席,他們吃的那個東西現代人還真未必消受的了。
清軍入關以後,為了表示不忘本,清代皇帝吃的以滿洲傳統菜為主。宮廷設宴時,按照《光祿寺則例》的記載,也是分設滿席和漢席,漢席是用來招待漢大臣的。滿漢全席最早是出現在揚州,是為了招待來巡察的官員而結合宮廷滿漢菜系而開發出來的,所以皇帝吃不到。
而皇帝吃的那個滿洲菜系,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絕對是過於油膩。因為滿洲人早年在東北農業落後,靠漁獵遊牧維生,所以其傳統菜品以肉食為主,極少見到海鮮和蔬菜。吃魚,也是以東北進貢來的鱘鰉魚等為主,海鮮一般只用海參和大蝦,蔬菜則是口蘑等菌類為主。
以乾隆時期的一個年夜飯用料清單為例,其中用了:
豬肉六十五斤,肥鴨一隻,菜鴨三隻,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豬肚兩個,小肚八個,野豬肉二十五斤,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雞六隻,魚二十斤,鹿尾四個,大小豬腸各三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麵五斤四兩、白糖六兩。從這個用料清單可以看出,這頓年夜飯基本是以肉類為主,輔以麵食點心。以現代健康觀來看,這個用料不管做啥菜,都肯定是太油膩了。
清宮菜餚一直到同治年間蔬菜品種才增多了不少,這是因為慈禧的腸胃不太好,所以要吃的清淡,因此不得不加以轉變。
不過即使如此,肉類也是偏多,像溥儀幼年時的一個早餐菜譜,就有豬肉、肥雞、羊肉、海參等,基本都是葷菜或者葷素搭配,純蔬菜只有一個花椒油炒白菜絲,這頓早餐吃下來油膩的很。
所以如果真的穿到清朝當了皇帝,這個飲食習慣肯定要改一下,不然肯定用不了多久就要三高。
-
3 # Glory老包
滿漢全席肉類居多,即便是做法用現在的眼光看來也並不一定健康,其實際作為食物的功能遠小於封建儀式感所需。我若穿越,肯定不保留,我會按照各省的飲食習慣重新定義宴席接待規格,比如,東北老家來人了,使勁上大燉菜,四川人來了,可勁上辣椒,廣東人來了……他們來了只能有的沒的都上……
-
4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清代皇帝吃的那不叫滿漢全席,他們吃的那個東西現代人還真未必消受的了。
清軍入關以後,為了表示不忘本,清代皇帝吃的以滿洲傳統菜為主。宮廷設宴時,按照《光祿寺則例》的記載,也是分設滿席和漢席,漢席是用來招待漢大臣的。滿漢全席最早是出現在揚州,是為了招待來巡察的官員而結合宮廷滿漢菜系而開發出來的,所以皇帝吃不到。
而皇帝吃的那個滿洲菜系,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絕對是過於油膩。因為滿洲人早年在東北農業落後,靠漁獵遊牧維生,所以其傳統菜品以肉食為主,極少見到海鮮和蔬菜。吃魚,也是以東北進貢來的鱘鰉魚等為主,海鮮一般只用海參和大蝦,蔬菜則是口蘑等菌類為主。
以乾隆時期的一個年夜飯用料清單為例,其中用了:
豬肉六十五斤,肥鴨一隻,菜鴨三隻,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豬肚兩個,小肚八個,野豬肉二十五斤,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雞六隻,魚二十斤,鹿尾四個,大小豬腸各三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麵五斤四兩、白糖六兩。從這個用料清單可以看出,這頓年夜飯基本是以肉類為主,輔以麵食點心。以現代健康觀來看,這個用料不管做啥菜,都肯定是太油膩了。
清宮菜餚一直到同治年間蔬菜品種才增多了不少,這是因為慈禧的腸胃不太好,所以要吃的清淡,因此不得不加以轉變。
不過即使如此,肉類也是偏多,像溥儀幼年時的一個早餐菜譜,就有豬肉、肥雞、羊肉、海參等,基本都是葷菜或者葷素搭配,純蔬菜只有一個花椒油炒白菜絲,這頓早餐吃下來油膩的很。
所以如果真的穿到清朝當了皇帝,這個飲食習慣肯定要改一下,不然肯定用不了多久就要三高。
回覆列表
滿漢全席肉類居多,即便是做法用現在的眼光看來也並不一定健康,其實際作為食物的功能遠小於封建儀式感所需。我若穿越,肯定不保留,我會按照各省的飲食習慣重新定義宴席接待規格,比如,東北老家來人了,使勁上大燉菜,四川人來了,可勁上辣椒,廣東人來了……他們來了只能有的沒的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