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嫿兒
-
2 # 香肋
古人將夜裡的四十刻分為四段共五個節點,夜裡的這些節點被稱為“更”。一夜就有五更,兩更之間的時間相當於現在的2.4小時。
一更在戌初一刻,稱黃昏,又名日夕。此時太陽已經下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們還在活動。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也就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了。三更在子時整,名半夜,又名子夜。這是十二個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
四更在醜正二刻,名雞鳴。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屬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黑夜開始搗亂,所以四更也稱為“狗盜”之時。五更在寅正四刻,稱平旦,又稱黎明,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中國古代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亦即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白天人們可看太陽、日晷或計時的“銅壺滴漏”之類東西判斷時間,夜晚則不知時間了,於是由專人看著“銅壺滴漏”,按照時辰打鼓告訴民眾。古人規定,逢戌時(約合現在晚上七點至九點鐘)開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時,即合現在夜晚九點至十一點鐘;三更是子時,即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五更是最後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