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喻之
-
2 # gzj6068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多燦爛。
古為今用改陋習,取其精華美明天。
中國是古老的文明古國,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燦爛的文化促進了世界文明。如“四大發明”、古典四大名著、《孫孑兵法》、萬里長城、甲骨文、航海、絲綢、圓周率、唐宋盛世、詩人和文學家……在世界佔領先地位。
中華文化的三大基石:法家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受人信仰。
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從《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到人民信仰毛澤東思想,中國形成了紅色革命文:化!陋習文化得到改正,如小腳女人得到解放……
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文化應該是多元的!不僅古為今用,而且洋為中用!為實現文化強國而奮鬥吧!
-
3 # 8158577997
有那麼一句"人情大似天",中國傳統的陋習在這一句中盡顯,但中國好的傳統也是一個"人情"上顯現,"忠孝禮義廉恥"就光一個"禮"字了得
自孔子儒學興起,至漢代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世帝王基本上都是以孔、孟主張的“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等倫理道德為治國之本,從而逐漸形成了一些傳統習俗,其中尤以“忠、孝、禮、義、廉、恥”影響深刻。雖然後世也有許多思想家對儒家學術提出過批判,但影響有限,難以撼動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儒家思想或者說孔、孟之道,其實並不能算是治國興邦的奇策,但卻是行政安民的良方。故孔子被歷代帝王奉為“萬世師表”、“天縱之聖”。
在孔、孟之道的薰陶下,華人逐漸接受了忠君、孝親、仁愛、知義、明禮、養廉、識恥等一系列倫理道德的洗腦,而終於喪失了奮發進取的精神,變得木訥、拘謹、任人宰割。當然,這並不是孔、孟之過,而是在教育上斷章取義的結果。孔子也提倡勇,勇就是勇於進取,敢於擔當,實事求是,投身以為義,知死而不避。這種精神卻是越來越淡了。
總之來說,為人忠誠,孝敬老人,宅心仁厚,知書達禮,公道正義,廉潔奉公,明恥自律等都應該是優良傳統,也是華人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特殊品質。